APP下载

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各要素的实证分析

2017-03-02齐凤范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7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实证分析人才培养

齐凤+范波

摘 要: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与基础,培养目标的构建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本文从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构成要素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对各要素进行层次和重要性综合分析,进而形成构建适应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以便更好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 实证分析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弄清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内涵,从而构建合理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参考不同研究者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各种解释,我们认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质特征是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即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在规格特征上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即表现为高素质型人才。通俗解释就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备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健康的职业心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面对新知识、新技术含量的增加与变化,用终身化的教育思想、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去迎接和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二、影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各要素的选取及权重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是在国家教育目标指导下,由承担人才培养的高校,整合企业用人单位等多个利益相关者对人才的需求形成的。我们参照不同专家学者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素构成的研究,结合本院的特点,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选取了15项要素(具体见下表)进行探讨分析,并形成调查问卷。

知识要素 Y01 熟练掌握计算机、外语等工具性通用知识;Y02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Y03掌握较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Y04拥有与岗位需要匹配的专业实践知识;

Y05了解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能力要素 Y06具备学习思考、价值判断、交流沟通、自我身心调适、信息处理等公共能力;

Y07具备将专业知识、专业理论转化为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

Y08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实践的能力;Y09具备一定的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Y10 具备相应的胜任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和进行职业转换、迁移的能力。

素质要素 Y11 拥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Y1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Y13良好的职业道德;Y14社会责任感; Y15一定的创新精神。

我们认为,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15项要素所占的权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在编制调查问卷时,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要求,充分考虑到了15个要素的合理性以及在培养目标体系中的权重和层次排列。调查问卷共发放600份,发放对象分别是北京铁路局各站段教育室、中铁三局、中铁六局、中铁电气化局人力资源部、北京新兴华安综合机构、北京中软国际有限公司等21家接收我校毕业生的企业,全国9家铁路特色的高职院校教务处、就业处等部门及部分在校学生;有效回收调查问卷536份,有效回收率89.3%,符合统计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证性。

按照得票数,我们分别将用人单位、学院、学生个人三个主体对各个要素重要性的认可程度进行了层次划分,并对绘制出了15个要素重要性分布图,详见下图。

通过对上图的分析可以看到,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知识结构Y01-Y05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均认为与岗位匹配的专业实践知识是整个培养目标体系中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对 “与岗位匹配的专业实践知识Y04”这一要素的评价,高职院校和企业具有明显的一致性,高职院校中的占比为6.87,企业给的权重比为6.55,两个群体均将此要素排在了整个目标体系中的第一或第二位。而学生群体的评价与此不同,他们认为在知识结构中外语、计算机等通用工具性知识Y01具有更重要的地位,权重比为6.27,其次是与岗位匹配的专业实践知识Y04,占比为6.13。企业、学院、学生个人三个群体明显一致的是将“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Y05”放在了较后的位置。除此之外,学院和学生群体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打分要明显高于企业,说明学院和学生均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培养。

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能力结构Y06-Y10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均把“将专业知识、专业理论转化的实际应用能力Y07”排在了能力结构中的首位,其次依次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Y08”、“持续的学习、创新能力Y09”,具有高度一致性。而学生则将“学习思考、价值判断、交流沟通、自我身心调适、信息处理等公共能力Y06”排在了能力结构的首位,其次才是专业知识的应用和转化能力Y10。

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Y11-Y15中,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三个群体的评价差异较大。高职院校和学生都将“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Y11”放在了素质结构中的首位,其次是“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Y12”、“良好的职业道德Y13”。企业将“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Y12”、“良好的职业道德Y13”放在了素质结构中的前两位,同时也将这两个要素放在了整个目标体系中的前列。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对人才的品德素质看重甚至超过了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从整体来看,三个群体均将专业实践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排在了整个目标体系中靠前的位置,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恰恰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改善和加强的部分。除此之外,企业侧重要求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依次为基础知识、健康的身心和专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其次依次为健康的身心、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团队敬业精神;学生群体则最为看重“学习思考、价值判断、交流沟通、信息处理等公共能力”,其次是“将专业知识、专业理论转化为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

三、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

通过对上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面15项要素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构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1.注重基础,强调应用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是他们适应企业需求的重要资本。在知识结构构成上,高等职业院校的知识传授,应当以行业或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实践能力为依据,以提高操作技能为主线,以增强学生在工作中的适应能力为目标,宽基础,强应用。

2.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职业能力培养上,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主要内容,既要包含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又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实践的能力,同时还需具备进行知识、技术的再生与迁移的能力。

3.注重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从前文用人单位对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期望值的对比中能够明显的看出,企业将“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放在了素质结构中的首位,同时也将这两个要素放在了整个目标体系中的首位。这就说明,高职院校在职业素质构建上,应强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

总之,知识、能力、素质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要素,三者紧密相连,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素质是核心。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養,只有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联合贯通,才能使三个方面协调发展,培养出更加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3

[2] 崔海军,刘荣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3]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 张炜.论新形势下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南昌高专学报,2013.1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院校实证分析人才培养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