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53蛋白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2017-02-28王英

医学信息 2017年1期
关键词:临床病理子宫内膜癌相关性

王英

摘要:目的 探究p53蛋白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的患者92例,将其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分析p53阳性表达关系和子宫内膜癌的患者的分期情况以及p53阳性表达关系与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肌层浸润的关系。结果 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病理学分级以及肿瘤肌层浸润中,与p53蛋白表达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疗效的预测中,患者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适合推广,值得推荐采纳。

关键词:p53蛋白;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相关性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的肿瘤疾病,近年来,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平均年龄的增长,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对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一项良好、有效的检验方式在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中意义非常重大,它可以及时反映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1]。本文为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与p53蛋白相关性,选取我院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2例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92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2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采用1989年FUGO手术病理标准分期,其中Ⅰ期患者39例、Ⅱ期患者20例、Ⅲ期患者25例、Ⅳ其患者8例。其中无肌层浸润患者25例、肌层浸润<1/2的患者35例,肌层浸润≥1/2的患者32例。年龄28~78岁,平均为(53.27±2.39)岁。本次研究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书面同意书。

1.2方法 92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均取肿瘤部位新鲜组织作为标本,将标本采用10%甲醛进行固定,并将肿瘤标本经常规石蜡包埋,然后进行切片和HE染色,病理组织切片均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将经过固定和包埋后的标本作厚度为4μm切片,采用S-P免疫组化法进行抗原检测,石蜡经过切片、脱脂、水化和洗涤后,将其染色封固,然后与第二抗体孵化反应,采用PBS液冲洗,最后采用苏木精复染固定行抗原协定,均采用鼠抗人p53单克隆抗体。

1.3观察指标 P53胞质呈淡蓝色,阳性则表现为棕褐色颗粒,当阳性细胞<10%时,则为阴性,阳性细胞>10%时,为阳性。采用(+)表示浅棕色,采用(++)表示棕色。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计数资料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当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2.1分析p53阳性表达关系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分期情况 经过分析,92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呈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总体阳性率为55.43%,ⅠC和ⅠA、ⅠB期表达差异明显(P<0.05)。Ⅱ期、Ⅲ期和Ⅳ期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分析p53阳性表达关系与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的关系 将39例Ⅰ期患者根据其肌层浸润情況进行分组,以此分析p53阳性表达发现,在无肌层浸润时,p53阳性表达率为14.29%,与有肌层浸润患者p53阳性表达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肌层浸润程度患者的p53阳性率表达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恶性肿瘤的一种,这个疾病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疾病,临床中大多数为腺癌,近年来对子宫内膜癌的研究热点中,其分子基因水平较为突出,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原癌基因的突变以及抗凋亡基因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关联,在众多的遗传学变异现象中,以p53抑癌基因异常最为常见。P53蛋白是一种较为活跃的基因,在正常的条件下,p53基因是一种不稳定的调节蛋白,优于其半衰期比较短,在组织中的检测操作几乎不可能进行,而且也不会对正常的细胞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当出现肿瘤疾病史,p53蛋白会发生积聚,一旦p53蛋白出现积聚的现象,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便能够检测出突变型p53[2]。

在细胞同期以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调控中,p53蛋白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从医学的理论进行分析,p53蛋白阳性的表达与肿瘤患者病情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经过相关研究表明,在子宫内膜癌的患者的表达中,当患者的病情处于高恶性程度时,p53蛋白阳性表达就越高,当患者的病情处于低恶性程度时,p53蛋白阳性表达就越低,由此可见,在对子宫内膜癌的患者病情的良性和恶性程度的判定中,可将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程度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指标[3]。

p53蛋白是近年来常用的一项抑癌基因,其在恶性肿瘤中,具有较强的表达性,部分学者将其应用于抑癌基因的典型指标其不仅可达到抑制癌细胞扩繁、复制,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其半衰期,将其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的实验中,更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恶性肿瘤中,p53蛋白可以出现突发性变化,当细胞周期处于G1期阻滞现象时,其在化学实验中,可以表现为高水平状态,部分学者在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中发现,p53蛋白水平也呈上升趋势,而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水平不显著,由此说明,p53蛋白水平可表明子宫内膜癌的患者病情程度。

本文中,通过研究显示,患者病情分期的增加,p53蛋白的阳性率表达越高。子宫内膜癌Ⅰ期的患者中,ⅠA和ⅠC期的患者p53阳性率表达分别为14.29%和64.29%,两组数据对比,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而将ⅠC期患者的p53阳性率与Ⅱ-Ⅳ期的患者p53阳性率进行对比,其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针对此情况,在对患者的病情的诊断中,采取病理分期方式的同时,还需结合其他检测标志物或影像学资料进行诊断,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通过将39例Ⅰ期的患者根据其肌层浸润情况进行分组分析无肌层浸润时p53的阳性表达率与有肌层浸润的患者p53阳性表达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肌层浸润程度患者的p53阳性率表达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子宫内膜癌 患者采取p53蛋白的表达检测,能够为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综合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卢建军,张林燕,宋建东,等.P53蛋白和MGM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8):1254-1256.

[2]于慧玲,李冬梅,吴罡,等.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LDH1、p53和CyclinE蛋白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5):4165-4167.

[3]李俊军,何艳.肿瘤相关转移因子-1、p53蛋白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海南医学,2015,26(13);1997-2000.

编辑/周芸霏

猜你喜欢

临床病理子宫内膜癌相关性
配对盒基因2和CD44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子宫肌瘤采用B超检查与临床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头颈部神经纤维瘤30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细胞学阳性的临床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病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