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

2017-02-09党高峰

魅力中国 2016年27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初中数学

党高峰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积极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促使学生积极的去思考、猜想、探索和发现,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与应用的过程。本文笔者就探讨如何设置积极有效的问题情境,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起到沟通交流与协作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并以轻松愉快的心态,昂扬的斗志主动探索学习,从而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呢?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谈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1]

一、借助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好奇性强,对于新颖、趣味性强的故事,特别是一些名人轶事倍感兴趣。若教师能课前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将课堂教学融入故事中,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进而获得思维的启迪、开发,必然可以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没有直接讲,虽然这样可以省掉不少时间,因为从以往教学来看直接讲省时,但效果不是很好,于是笔者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华罗庚小时候就很有数学天赋,有一次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卖兔子和鸡的老伯伯,老伯伯把兔子和鸡都关在同一个大笼子里,华罗庚问老伯伯笼子里的兔子和鸡各多少只?老伯伯说,总共有30个头,84只脚,你猜猜笼子里有几只兔子和几只鸡呢?华罗庚歪着脑袋想一会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老伯伯对此惊讶不已,直夸他聪明。大家知道华罗庚是怎么样快速得出答案的吗?如果是你,你怎么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故事一出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寻找解决的方案。这样,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二元一次方程组,不仅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跟我们的生活不是脱离的,而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必然可以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亲近感,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探究,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学习数学知识的社会价值。[2]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平面图形的面积与周长等知识,笔者利用农村生活中耳熟能详事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农闲时小胖的妈妈用竹篾编了一个16米的围栏,大家想一想,这个围栏可以做什么用呢?学生思维很敏捷,有的同学说可以用来围一个养鸭场;有的同学说可以围个菜园子;有的则说可以用做隔离带……笔者趁机追问,若是用它围个菜园子,围成什么形状好呢?给出你的方案,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经过笔者的因势利导,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得出了围成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多边形等几何形状,并说出了围成这样的理论根据。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增强学生求知欲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3]

三、利用学生疑虑,创设问题情境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让学生心中有疑是学生思维的开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主观表象与客观事实、生活阅历与科学知识之间的矛盾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欲知而不可得的状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对心中的问题不断思考探究,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的态度、智力、意志、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4]

例如,笔者在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一知识点时,笔者没有直接讲新课,而是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知道三角形有6个元素,三个角加三条边,大家思考一下,这两个三角形中的6个元素满足怎样的条件才是相似三角形呢?是不是不是全等就是相似呢?强烈的思维冲突,催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于是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我们是怎样探究的?是不是利用边和角的关系?学生恍然大悟,自然而然的从两个三角形的边和角入手分析,不断深入探究。

四、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

每个学生认知中的已知区、发展区和未知区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不能总是一刀切,使得学生会就会,不会就不会。而是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创设由易入难,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不能做太大的跨越。具体操作来讲就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把难度大、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相互衔接的小问题,让学生在不断的认识、发现和探究中逐步的解决难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阶梯式问题情境,好处不少,一来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增加学生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同时还能培养每个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的认识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已经成为主流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可以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形象、生动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变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潘莉霞,《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2007

[2]王文红,《初中数学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J],科技文汇,2010

[3]尼玛卓嘎,《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探微》[J],教师,2014

[4]许家健,《对初中数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及途径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创设初中数学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