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探索中的思考

2017-02-09方丹

魅力中国 2016年27期
关键词:评价方式教学观念课程改革

方丹

【摘要】初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这项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基础教育改(革是为了让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应该包括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这五个方面的改变。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才能选择更广泛的教学内容,制定更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完成语文课程目标。而评价方式的改变还需要从教育体制方面进行改革才能完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改革;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

初中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工具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影响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和深化,初中语文的改革也从最初的形式化逐渐走向实效化和科学化[1]。但是纵观全国各地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成果,五花八门的课堂模式,参差不齐的改革效果,并没有完全实现课程改革的初衷。究竟初中语文课程为什么要改革,怎么进行改革,笔者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一、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是教育发展的直接需求。社会在不断进步,课程的设置也需要有相应的变化。所以,在中国社会的新时期,基础教育的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颁发了一份名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文件,其中明确提出了: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2011年,教育部又重新制定下发的新的学科“课程标准”。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程,固有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特点,让学生走出校门以后根本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专注于提高考试成绩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标准的需要,也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传统的评价方式达不到激发学生潜力助力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逐渐显露了出来。

二、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内容。

纵观全国各地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形势,我们不难发现其课程改革几乎都是以课堂模式的改变为基本出发点,都是改变了原来语文教师的“一言堂”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变成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为主的交流式课堂。但是只是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并不是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全部,真正的课程改革需要体现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教育观念的改变

这一点是目前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做的最好的一点,只要对新课改理念稍微加以思考,就会对语文课堂上的形式和目标等要素进行新的定位。在新课标中有这样的明确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认识到,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只是教学过程的引领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3]。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都必须面向学生。其中包括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以及品格的影响等等。语文教师只有真正做到观念上的改变,才能接受新的教学内容,并且主动去选择新的教学策略,才有可能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改变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程内容比较关注的是学科本位,而且学科知识一直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很多人类社会的新思想,社会发展的新内容都没有体现。[4]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不仅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习效果也不明显。更主要的是,这也将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能力上也和当今社会脱节。

因此,改变传统的初中语文课程内容,是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项改革不单指初中语文教材的更新,也指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主动改变教学内容。在保证对民族文化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时代因素,在知识内容之上加入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能力训练内容,在保证现有内容教学效果基础上,从社会和生活中挖掘更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等等。

(三)教学目标的改变

传统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目标,一般都是从知识层面进行设定,让学生掌握哪些基础知识,理解概括什么内容等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发生改变,教学目标也必须予以相应的调整。

从三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是目前这项工作取得的一个很重要的成果。新课程改革并不意味着原来的基础知识就不重要,所以知识层面的教学目标也一样必须有。在此基础上,课堂上要在学生能力培养发面达到什么程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影响方面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些也都成为初中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的。如此细化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才能具有更准确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收益最大化。

(四)教学方法的改变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其实是教师教学观念最直接的体现。传统初中语文课堂体现的教学观念,就是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换言之,就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要求学生达到什么程度,学生就达到什么程度[5]。

教学观念发生变化以后,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无论是最初教学目标的设定,还是课堂教学流程的实施,教师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就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程度。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这里所谓的有效,不仅指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也包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有效挖掘学生潜能等等。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是目前比较受推崇的教学方法。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模式并不是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改变的唯一途径。只要是以学生现状为基础,能有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都值得推广和提倡。

(五)评价方式的改变

单凭一张试卷上的分数来判断学生语文学习的程度,这是不科学的。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也让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是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也是整个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难度最大的,因为它涉及到的是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问题。

目前来看,初中语文试卷上能力考查题型的增加,是这项工作取得的唯一成果。但是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等情感层面的内容,还是很难在卷面上进行考查。从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来看,改变现有评价方式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关系着中考的成败,还将影响到将来中国社会建设者质量的好坏。基础教育改革目前阶段已经开拓了良好的局面,能否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完成语文课程改革的使命,为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就要看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努力了。

参考文献:

[1]肖川.论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1999(11)

[2]张文质.语文教育,回到起点,回到人(上)[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03)

[3]厉耕.免费教科书:今年将增至3000万农村中小学生[J].课程.教材.教法. 2005(03)

[4]刘志军.生命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程实践[J].教育研究.2004(05)

[5]邓志伟.世界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新趋势——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述评[J].教育研究.2004(02)

猜你喜欢

评价方式教学观念课程改革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与评价方式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