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大学《财经概论》通识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

2017-02-08陈洪涛孙珩黄婉莹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陈洪涛+孙珩+黄婉莹

摘要:通识教育是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东南大学《财经概论》通识课程15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学习动机、性别特征、生源籍贯、年龄层次、专业类别、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通识教育;财经案例;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35-03

一、研究背景

知识背景的交叉已成为科学家打破习惯思维、取得原创性成果的重要源泉之一。据统计,上世纪的一百年中,自然科学类有466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其中有41.63%的获奖者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绝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哲学与人文修养、既专又博的科学知识结构(郝凤霞,2001)。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称通才教育、普通教育,它既是一种人才培养方式,也是一种大学理念。在通识教育模式下,学生需要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包括主要知识领域的基本观点、思维方式和主要内容,在拥有基本的共同知识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或形成自己的专业方向。当前,通识教育已成为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诸多高校在积极开展通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分布选修课项目(HASS-D)、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东南大学的吴健雄学院,等等。东南大学是以工科见长的综合型大学,如何利用财经类通识课程教育,完善工科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财务金融基本素养,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现状

当前,通识教育理论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关于通识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研究。比如龙跃君(2013)总结的通识教育从精义论、均衡论、进步论到联结论的理论发展过程;殷小平(2007)总结的我国从传统儒家、道家和法家教育观到现代大学的通识教育发展过程。第二,关于通识教育的比较研究。比如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欧洲博雅教育、美国通才教育及港澳台地区通识教育制度的比较与借鉴(马早明,2016;王晓阳,2015)。第三,关于通识教育的课程实践研究。主要包括国内外著名大学通识课程所占总学分比例、类别结构、修习制度等相关教学实践研究(於荣,2015;庞海芍,2016)。

综上,学者们已在通识教育理论的制度建设(宏观)和课程设置(中观)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具体到某一通识课程教学方面(微观)的精细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拟从《财经概论》通识课程的问卷调查入手,研究学生选课动机、生源结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因素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并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培养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东南大学《财经概论》通识课程是供全校非财经专业各年级学生选择的公选课。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非财经专业的学生系统讲解财经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实务知识。教学过程,讲解了财政与税收、会计与审计、金融与财务等几个主要的财经专业领域的理论与实务知识,每个专题讲解相关的财经案例,并在教学中穿插播放相关财经类视频;课程布置了三种课后作业供学生选择,包括完成商业策划书、参与证券模拟交易或者完成财经书籍读后感,任选一种;课程考核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

通过在2015-2016学年《财经概论》通识课的两个班级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共设计了15个问题,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基本信息、学习动机、课程满意度、课后参与度,等等。共发放了152份问卷,剔除未提交问卷、空白问卷、答案不规范等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40份,问卷有效率达92.10%。问卷回收后,通过问卷星网站(http://www.sojump.com)进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单因素特征分析

从性别特征来看,全部有效样本中,男生共73人,占52.14%;女生67人,占47.86%。剔除作为必修课的医学专业学生,在自由选课班级样本中,男生38人,占77.55%;女生11人,占22.45%。考虑到东南大学整体男女比例约为5:1,选课学生的男女比例与全校男女总体比例基本一致。

从籍贯来看,华东地区学生比例最高,占67.14%,华中地区、华北地区次之,分别占7.86%,其他依次是西南地区6.43%,华南地区5.71%,西北地区3.57%,东北地区1.43%。由此可知,处于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学生对财经类课程的兴趣更浓厚,但同样来自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华南地区学生选课动机并不显著。可能因为东南大学地处华东地区,招生过程中本地生源比例较大。

从年龄和年级层次来看,选课学生中以19岁为主,占48.57%,20岁学生次之,占26.43%,18岁学生占19.29%,17岁占4.29%。从年级来看,全部为大一新生,这与学校教务处选课规则有关,公选课主要开放给大一学生选择。

从专业类型来看,医学专业91人,占65%,工学专业47人,占33.57%,理学专业1人,占0.71%,其他专业占0.71%。原因是,医学专业是整个班级分配选课,非自由选择;除医学专业以外的情况来看,学生主要来自于工学专业,这与东南大学特色有关,说明工科生比理科生对该门课的兴趣更大。

从选课动机来看,“完成学分”是学生选课的最主要因素,占选课人数的61.43%。此外,“对财经知识有兴趣”的学生比重也很高,达到了57.14%。这说明,非财经类专业学生除了完成学分的刚性需求外,对财经知识的兴趣也是非常浓厚,选课自发性动机也相当高。

从学生对课程各部分内容的兴趣来看,学生对《金融与财务》章节的内容最感兴趣,选择“很有兴趣”的比例占47.86%,选择“有一点兴趣”和“很有兴趣”的比例高达89.29%。这说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非财经类学生对金融、财务管理、资本市场等方面知识求知欲很浓。相对而言,学生对《会计与审计》章节的内容不太感兴趣,与其他章节比较,选择“没有兴趣”的比例最高,占12.86%。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会计与审计相关问题过于理论,理工科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多,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从教学方式来看,学生对于讲解“讲解财经案例”普遍有兴趣,关注度高达65.71%。对于“观看财经视频”的关注度也比较高,兴趣度达到44.29%。而对于“讲解财经理论”普遍不太感兴趣,对于讲解理论部分有兴趣的同学仅占2.14%,与其他选项的差异明显。因此,后期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将理论讲解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在讲解案例过程中穿插基础理论知识的铺垫。

从课后作业方式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配合完成通识课程的作业,仅有7.86%的学生不喜欢课后作业。约占一半的学生喜欢以“读后感或观后感”的方式完成作业,而另外有近一半的同学喜欢具有参与性的方式完成作业,比如有24.29%的同学喜欢采用“商业策划书”的方式,20.71%的同学采用“证券模拟交易”的方式。这说明,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选修通识课程具有一定的参与感,希望通过课程学习和课后思考,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从课程考核方式来看,65%的同学不喜欢考试的方式完成课程考核,希望采用开放式考核方法,即完成大作业等方式。出乎意外的是,有29.29%的同学认同现有开卷考试的方式,说明也有相当大的比例同学能够接受考试的方式完成课程考核。

从课外阅读来看,学生课外对于财经知识学习主动性非常强烈,有69.29%的同学课外阅读教师推荐财经书目或视频材料,说明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对于该领域的知识需求强烈。因此,任课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推荐经典、通俗易懂的材料供学生课后学习。

从学生后续学习和教学效果来看,调查结果显示,71.43%的学生在本课程结束后将会继续关注财经知识,65.71%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很有收获。这说明通过本门课程的学生,能够较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财经问题基本的分析思路、提供学生学习财经知识的学习习惯和路径,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指标间交叉关系分析

从专业类型与选课动机来看,工科学生比医学学生对财经知识明显更有兴趣,工科学生选择“对财经知识有兴趣”选项的比例达到82.98%,远远大于医学专业的42.86%。这说明,自由选课的学生,大部分除了完成学分需要,也对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兴趣。而医学院虽然把此课程列入必修课,很多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并不高。

从专业类型与课后作业方式来看,“商业策划书”和“证券模拟交易”这两种课后作业方式相对于单向的“读后感或观后感”更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工科学生选择“商业策划书”和“证券模拟交易”的比例53.19%明显多于医学专业的41.75%,说明工科学生不仅仅对财经课题知识有兴趣,课后也会积极主动收集资料、巩固和理解课堂知识。

从专业类型与后续学习来看,各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愿意课程结束后,继续关注财经问题,继续学习财经知识。但专业间横向对比,工学学生后续继续学习财经知识的意愿更加强烈,工学学生继续学习占比91.49%,远远高于医学专业学生的61.54%。

从性别特征、专业类型与教学方式偏好来看,工学专业的学生,无论男、女生都更倾向于案例教学,而相对不喜欢视频教学。比如工学男生喜欢案例教学的占78.38%,高于视频教学35.14%;工学女生喜欢案例教学的占90%,明显高于视频教学的30%。而医学类的学生,无论男、女生对案例教学和视频教学的喜好程度相差不大,比如医学男生喜欢案例教学的占65.71%,喜欢观看视频教学的占48.57%;医学女生喜欢案例教学的占53.57%,喜欢视频教学的占50%。上述状况,可能因工学学生罗辑思维能力强些,更偏好带有问题分析性质的案例教学方式。

从选课动机与教学效果来看,“对财经知识有兴趣”的学生其教学效果(70.00%)明显高于“完成学分”的学生(66.28%)。而认为本课程学习没有收获的学生中,基于“完成学分”动机的学生(5.81%)高于“对财经知识有兴趣”的学生(3.75%)。由此可知,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从年龄层次和教学效果的关系看,选课学生集中在17-20岁四个年龄阶段,各年龄段选择本课程“对自身有帮助且会影响你的职业规划”的学生比例分别为:50%、59.26%、67.65%和67.57%。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社会认识的加深,财经知识理解力也会逐步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则更好。

从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关系看,选择“闭卷考试”方式的学生100%都选择了“对自身有帮助且会影响你的职业规划”,说明很多学生习惯于传统考核方式,认为闭卷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四、结论与建议

1.精准定位财经通识课程的开设目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上下掀起了创新创业热潮,财经知识储备是创新创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从上述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选择财经通识课,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分的需要,同时也对财经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东南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校,财经通识课程应定位培养既懂得理工专业技能、又掌握财经基础理论的复合型人才。

2.精细改革财经通识课程的教学方式。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问卷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精细化改革现有课程教学方式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教务部门放宽选课限制。调查显示,作为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必修课,教务部门可以进一步放宽课程选择限制。此外,由于年龄增长有利于教学效果提高,教务部门可以引导高年级学生选课。(2)任课教师重视学生基础资料。由于性别特征、学生籍贯、专业类型、年龄层次等因素,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在课程开始前,任课教师应汇总了解学生的基本特征,有针对性组织教学工作。(3)任课教师改革现有教学方式。比如学生普遍对讲解财经理论知识没有兴趣,教师应考虑如何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效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精心设计财经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查结果可知,绝大部分学生课后愿意主动学习财经相关知识,而且认为课程全部结束后,还会继续学习财经知识。财经通识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我们认为,财经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培养学生具有财经知识基本理念与素养,其次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财经知识的路径与方法,最后才是讲解具体的财经专业基础知识。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詹徵薇、杨欣同学对本文也有贡献,在此感谢!)

参考文献:

[1]郝凤霞,张春美.原创性思维的源泉——百年诺贝尔奖获奖者知识交叉背景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9):55-59.

[2]龙跃君.现代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3]殷小平.中国有通识教育传统吗?[J].复旦教育论坛,2007,5(1):30-33.

[4]马早明,高皇伟.大学通识教育价值取向的演进与转向[J].教育研究,2016,(4):52-60.

[5]王晓阳,曹盛盛.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模式,挑战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5,(4):17-25.

[6]於荣.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一致性问题的历史发展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32-37.

[7]庞海芍,郇秀红.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回顾与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16,(1):12-19.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EN Hong-tao1,SUN Heng2,HUANG Wan-ying1

(1.School of Econmics and Management,Southeast University;

2.Dean's office,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1189,China)

Abstract:Gener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52 students in the general cours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 Southeast University,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 the learning motivation,gender,place of origin,age,specialty,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ffect,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general education;financial cases;questionnaire survey;education reform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