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7-02-02何慧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4期
关键词:缝隙护理人员医院

何慧英

咸丰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恩施 4456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左心衰竭最为常见,主要表现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乏力、失眠心悸以及咳血等[1],通常情况下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会有明显的改善,但出院后可能得不到精心的护理,很容易再次发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较大的影响[2]。医院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无缝护理管理模式,一方面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升医院总体的护理合格率和行业竞争水平。该文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治疗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研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无缝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治疗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 54~73 岁,平均(63.54±3.26)岁,病程 1~6 年,平均(3.52±0.83)年。疾病类型:Ⅱ级 10 例、Ⅲ级 32 例、Ⅳ级13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56~77岁,平均(66.51±3.54)岁,病程 1~7 年,平均(4.07±1.02)年。 疾病类型:Ⅱ级9例、Ⅲ级35例、Ⅳ级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患者;②患有其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的患者;③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④不适合接受内科心脏疾病治疗的患者[3]。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中的各项操作进行严格规定,医院需定期对相关护理人员展开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护理人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需严格按照护理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如对患者进行入院登记和签名,派专人对患者进行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护理管理内容如下。①建立电子档案:护理人员可根据每位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再加上进行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的走访调查,护理人员即可获得患者的基本健康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为其建议起独立的个人电子档案,将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治疗期间的临床记录和保健记录、患者在院期间的所有检查结果、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医生对患者做出的有针对性的临床健康指导等内容全部记录在其中。完成后,医院可根据患者的个人电子档案实施动态的、连续性的管理,通过对健康评估软件的使用,可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危险因素进行实时评估,从而发挥电子信息档案的重要作用。

②家庭访视:护理人员可在患者出院后进行家庭访视,患者出院后的1个月内进行1次随访,半年内进行2次随访,半年后平均每3个月进行1次随访,每次随访的时间约在30 min左右。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55)对照组(n=55)tP护理操作15.72±0.63 19.58±0.29 41.276 0.000护理沟通 健康教育16.17±0.12 19.41±0.53 44.218 0.000 15.62±0.54 19.24±0.87 26.218 0.000病历书写 病房管理15.51±0.63 19.11±0.64 29.729 0.000 16.03±0.17 19.28±0.64 36.398 0.000

③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3个月后可改为平均每两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再持续3个月后可对患者进行每月一次的电话随访,每次随访时间在15 min左右即可。

④护理人员培训:医院应成立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选择经验丰富且具有责任心的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实行过错责任制。医院需定期对护理人员实施无缝隙护理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能力培训,除了理论知识传授外,还需培养护理人员的临操作实践能力,不仅要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更要提升其责任心,尤其是从院内到院外的无缝隙护理责任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加细致、全方位的护理管理。

⑤护理人员排班模式优化: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相关科室应对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进行优化,将之前发现问题的地方进行改进,实施更加人性化的排班制度。护理人员在值班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任何异常及时向护士长进行汇报。若出现患者就诊高峰期,则需对护理人与那件的配置比例进行及时的调整,既可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进行调整,又能够提升医院总体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⑥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医院的质量控制小组可对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的护理质量进行监督,定期对小组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水平进行考核,并实施一定的奖惩制度。考核后对护理人员的总体考核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针对一些问题和缺陷进行整改和完善,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具有个性化和更加全方位的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能力以及总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躯体功能 社会能力 情绪功能 总生活质量观察组(n=55)对照组(n=55)tP 1.98±0.54 1.34±0.27 7.862 0.000 0.97±0.32 0.62±0.14 7.431 0.000 1.68±0.42 1.02±0.17 10.803 0.000 4.68±0.53 3.11±0.21 20.424 0.000

2.2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沟通、病历书写、病房管理、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操作等护理质量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慢性心脏疾病,患者除在医院接受治疗外,还需进行出院后延续性管理,这样可有效减少患者疾病的再次复发率,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因为患者在住院期间会得到有效的治疗和良好的临床护理措施,其病情的发展便会受到阻碍,会产生较明显的临床护理效果,但出院后无精心的临床护理,患者可能会出现生活习惯不良、作息时间不规律以及不遵循医嘱服药等因素,从而引发了相应的并发症,导致患者的病情复发或严重,甚至可能造成患者死亡[4]。

无缝隙护理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临床无缝隙的护理管理,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对医院整体护理的一种延续、现代护理管理模式的一种全新突破,可让护理工作更具有连续性、完整性,能够让院内的临床护理服务向患者所在的社区和家庭伸展[5]。通过对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实施,可让护理人员充分明确自身的职能和责任,在严格遵守医院相关护理规范的基础上更有效率地完成护理工作,从而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需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并进行分析、做好总结,这样才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医院实施无缝隙护理管,可成立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无缝隙护理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从而更好地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时,医院会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及住院期间的详细临床资料建立个人电子档案,同时要求进行电话随访以及家庭访视。护理人员实施的这种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的无缝隙护理模式,让护理工作具有了连续性,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慢性心衰恶化的预防意识,更加重视日常生活中健康技能,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再次入院的可能性。该文显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能力以及总生活质量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而且护理人员在护理沟通、病历书写、病房管理、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操作等护理质量评分方面也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由此可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护理人员可通过访视、电话随访以及门诊随访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以此来实现护理工作的延续性,同时医院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对排班模式进行有优化、对护理管理监督体系进行完善,均可从总体上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医院总体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疾病自我监测意识,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1]黎慧莲,王利玲,叶小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24):20-21.

[2]黄素芳.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78-79.

[3]李晓娜.进一步探讨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17,39(4):418-419.

[4]彭岩松,邵丹,赵炎,等.连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5,35(s1):170-171.

[5]唐旭芬,俞怡,周静,等.出院回家过渡期管理方案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2):1426-1428.

猜你喜欢

缝隙护理人员医院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雨的缝隙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空中翱翔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萌萌兔医院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认一认
乐乐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