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本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制研究*

2017-01-31

山西青年 2017年14期
关键词:全程化职业大学生

靳 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咸阳 712100



以学生为本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制研究*

靳 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咸阳 712100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唤起大学生规划和管理职业生涯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佳时期,高校应以学生为本,明确各阶段教育内容,通过相关制度建设,全程化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以学生为本;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切大学生职业发展、价值实现和人生幸福,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当前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目标、缺乏系统有效组织,忽视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教育效果主要依靠课程建设,组织各类比赛以及毕业前就业指导。积极探索构建以学生为本、阶段教育内容明确,校内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制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分析

(一)主体意识淡薄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在学生自觉、主动参与下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各高校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大赛、优秀校友指导报告等活动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这些活动往往是学校为主体单方发起和推进,以群体形式展开,讲授报告为主,不重视大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二)目标短视

近年就业形势严峻,部分高校工作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形势所迫,目的是帮大学生找到工作。诚然大学生通过有效的生涯规划、知识能力储备,能够顺利求职择业,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具有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的长远目标,它能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人生各个阶段职业发展及工作-生活平衡问题,实现人生圆满。

(三)缺乏系统组织

高校通常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交由就业主管部门牵头,统筹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和开展指导活动,相关部门只是直接或间接的、主动地或被动地参与,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综合教育体系,涉及到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实验中心、乃至后勤等多个部门,应当纳入教学统筹。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各阶段内容不明,部门工作不清,往往呈现出断层、不连续的无序状态,效果欠佳。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突出以学生为本并全程实施

(一)以学生为本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应有价值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是激发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每个大学生都是自己职业规划和发展的负责人和实施者,决定了生涯发展的方向和进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应贴近大学生实际,注重唤起大学生谋求自我发展的紧迫感,促进他们深入思考、积极行动。大学生本身具有发展需求和实现发展的能力,自主性和能动性一旦被激发,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大学生在生理、心理、家庭教育、成长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以学生为本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特性,要求他们从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和能力出发,结合外部环境,设计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避免盲从,少走弯路,实现人尽其才。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大学生立足现在,胸怀未来,走“以学习为中心,全面发展”的成才之路,在提高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就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实现全面发展。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注个体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终生职业发展和工作-生活平衡。

(二)全程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顺利从校园走向职场。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对比较滞后,很多学生升入大学才接触到职业规划的概念,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学习实践、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和调整,并得到有效支持和指导。高等教育具有一流的师资、科学系统的教学安排、先进的科研实验平台和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等,这些优质教育资源为大学生全程化开展生涯探索和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大学生能够确立职业目标,提升职业能力,做好入职前的各项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实现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转变。

大学阶段是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窗口”。[2]大学四年是大学生心智成熟、价值取向定位、思维行为模式定型的关键时期。全程化有

序开展的有关增进自我探索、职业世界认识、职业决策等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选择职业和实现发展的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因此建立的积极思维模式、决策规划能力、奋斗进取精神以及灵活开放的人生态度,可以让他们受益终生。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各阶段主要内容

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具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发展任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明确各阶段教育主要内容以及校内各部门的工作重点。

一年级,生涯唤醒期。刚进大学,生活和学习方式变化大,大学生空暇时间增多、环境相对轻松,很容易懈怠。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唤醒大学生关注职业和进行规划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校应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宣传、吸引学生进入社团发展等工作,帮助大学生了解专业,专业就业情况,建立职业与生涯意识,掌握探索自我和职业的基本方法,思考未来职业目标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初步拟定个人发展目标和计划。

二年级,探索发展期。大学生升入二年级,开始熟悉校园学习生活,心智偏向成熟,能够有效安排时间,利用校园资源增进自我认识,收集有关就业方面的信息。这个阶段学校需要提供社团发展、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科研创新活动等平台资源,促进大学生全面进行探索自我,在提高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建立个体有关性格、兴趣、价值观和能力认识,初步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推动个人全面发展。

三年级,准备调整期。大学生在三年级能够更为理性地认识自我,根据专业学习情况、兴趣志向及就业形势对个人发展方向做出决策。主要发展方向有:升学、出国、就业和创业等。学校在此阶段需要分类提供支持:升学出国政策宣传;创业政策宣传和创业知识能力提升、创业孵化项目支持、朋辈经验交流;组织开展企业实习、面试礼仪与求职技巧指导、简历制作指导等。大学生根据决策积极准备,掌握政策信息、汲取朋辈成功经验、积累职业演练或创业实践经验,明确发展方向并适时调整。

四年级,分化转折期。临近毕业,大学生分化成具有不同发展方向的群体,拟升学毕业生开始复习,备战考研。拟就业学生制作简历、搜集信息,开始求职。拟创业学生积极拓展新领域。学校应提供的支持是:做好校园招聘;提供分类就业指导和心理帮扶、政策宣传与信息传递等,经过努力,大学生将迎来人生的转折,或继续深造或进入社会。

四、以学生为本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制建设要点

(一)提高认识,加强部门间的分工合作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体系的实施由多个主体构成,这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在要求。[3]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体现大学的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高校应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视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校内各部门职能和教育资源作用。教务部门应牵头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进行架构和统筹,按照教育部要求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课程设为必修课,安排课时和学分,组建师资,设置专业实习和就业实践赋分环节。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就业市场经营、组织就业指导报告会、竞赛;开展政策咨询、信息服务与一对一指导等。学生处、团委负责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平台搭建等。各院系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推进大学生专业实习与就业实践,组织个性化指导、实施托底帮扶等。

(二)精心培养,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实施以学生为本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面向全体大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自专业认识、自我探索、职业决策、就业政策、心理困惑等多个方面,因此应广泛动员,从专业教师、就业指导人员、心理辅导老师、思想政治辅导员及班主任等多个群体中选拔和培养师资,定期组织培训,发挥各类人员的优势和特长,尤其要选拔一批具有高度责任心、热爱学生,业务素质强的骨干师资长期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精心培养,提供深造学习机会,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三)积极开拓,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环节

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总会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与盲点,即使通过科学的测评系统也不可能完全地、充分地认识自我,任何的规划与认识都来源于实践,而且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4]实践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有效管理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脱离实践的职业生涯规划好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包括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专业实习帮助大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深刻了解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实际的窗口,是接受教育、树立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沃土。就业实习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实际演练,使大学生获得从业必备的知识、态度和技能。高校应积极开拓,挖掘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机会。

(四)有效支持,发挥大学生社团教育功能和影响力

大学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体和受益者,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学生之间的教育作用和影响力不容小觑。学校应积极支持组建职业生涯规划类社团,成员由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级学生组成,通过社团主题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学习、分享互助,发挥高年级对低年级的传帮带和示范教育作用。学校要专门配备教师指导社团管理、活动策划,在经费和场地上给予支持,尤其要支持组织特色竞赛或品牌指导活动,扩大社团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通过发挥社团教育功能及影响力,促进社团成员发展以及辐射带动更多同学关注开展职业规划,推动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实效。

[1]颜丽娟,李双新.交互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构建的探索.中国农业教育,2011,1:41-43.

[2]杨武成,栾述文,李宝玺.全程化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11,4:87-89.

[3]徐幼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体系及实现路径.教育评论,2015,2:100-102.

[4]张洪田,张慧妍.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82-8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人文社科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RWSZ11)。

G64F

A

1006-0049-(2017)14-0015-02

**作者简介:靳红(1980-),女,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全程化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