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两性霉素B治疗黑热病的循证护理体会

2017-01-28张艳蔡焕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两性霉素循证护理

张艳 蔡焕静

·应用体会·

1例两性霉素B治疗黑热病的循证护理体会

张艳 蔡焕静

目的探讨黑热病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按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口腔护理、发热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护理人员对黑热病的临床护理经验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积累。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黑热病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是保证黑热病治疗成功和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两性霉素B;治疗;黑热病;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明确、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的过程: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有效的护理服务的工作方法[1]。黑热病广泛分布于亚、欧、非、美四洲,其中以印度和地中海沿岸最严重[2-3],解放前和解放初,我国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是本病的重流行区,解放后经大力防治已于1958年基本消灭,仅西北荒山丘地区常有散发[4],但近年来,四川阿坝地区发病率上升,特别是汶川、理县、茂县的黑热病发病率高[5]。于2016-06-13入院本科收治了1例黑热病患者,在经积极的治疗下配合精心的护理,从而使本病在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50岁女性、山西长治农民,因“间断发热半年”于2016-06-13入院。半年前(2015-12-12)受凉后出现高热(38.5~39.5℃)、伴寒战、大汗、头晕、食欲下降,服用退烧药可降至正常,无皮疹、呼吸、消化道、泌尿系、神经、肌肉关节等不适表现,就诊于县医院,考虑感染可能性大,给予抗感染治疗体温降至正常。5个月前(2016-02-17)再次受凉后高热,表现同前,就诊于当地某三级医院。再次予以包括莫西沙星在内的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应用“地塞米松”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6~8 h后复升。3个月前(2016-03-04)转入我科,症状/体征如前。查血常规:WBC 2.90×109/L、Hgb94 g/L、PLT 89×109/L;骨穿无明显异常;血沉 85 mm/h、超敏CRP 144.15 mg/L、PCT 8.206 ng/ml;病原学检查(布氏杆菌凝集试验、伤寒、副伤寒、外斐试验,血EBV DNA、CMV DNA)均阴性。入院后第10天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第20天尿、便真菌培养均为白假丝酵母。随后开始“氟康唑联合抗生素”治疗后体温逐渐下降,1周后体温正常,继续治疗1周后患者出院(2016-04-07)。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采取虫媒隔离,(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偶可经破损皮肤和黏膜、胎盘或输血传播),接触隔离及血液隔离也要关注,安排患者住单间,每日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定时开窗通风,病房地面、物表均用2 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d。医护人员在给患者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2.2 基础护理

(1)休息嘱患者卧床休息,指导患者起床时遵循起床三步曲:第一步,在平仰卧的状态下,睁大双眼,凝视天花板或窗外2~3分钟;第二步,缓缓从被窝里坐起来,呈半卧位,双眼正视前方,或头颈稍作转动。第三步,将双脚移至床沿,睁眼静坐2~3分钟。动作宜缓慢、轻柔,预防跌倒、坠床、磕碰伤的发生,床头悬挂防跌倒的标识,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每日所需热量根据患者的体重计算,该患者具体热量值所需平均热量=4.186 kJ×24 (h)× 58(患者体质量)=5.826 MJ,如牛肉、煎香肠、巧克力等)、高蛋白(如牛奶、牛羊肉等)、高维生素(新鲜蔬菜及水果等)、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3 发热护理

黑热病由于长期不规则发热,使患者代谢增加,消耗过度,低于机体需要,加重病情,影响治疗[6-7]。在护理发热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疾病高热时间观察的时间点)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注意热型(发热为主要症状,起病缓慢,症状轻而不典型,长期不规则发热,约1/3~1/2病例呈双峰热型),发热时间,伴随症状,身心反应等。物理降温效果不佳者可用药物降温,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4 贫血的护理

(1)遵医嘱及时复查血常规,观察贫血改善情况。必要时查血型、交叉配血备用。(2)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出血、鼻衄、牙龈出血、眼底出血等,给予对症和止血处理;指导患者预防出血的措施:第一,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第二,饮食宜少渣软食,以避免口腔黏膜擦伤。餐前后可用冷的苏打漱口水含漱;第三,避免搔抓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尽量少用注射药物,必须使用时在注射后用消毒棉球充分压迫局部直至止血。

2.5 并发症的护理

黑热病患者病程一般较长,多有进行性消瘦、贫血、机体抵抗力低下等症状,因而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8],粒细胞缺乏症、继发感染等是黑热病的主要并发症。

2.6 用药的护理

两性霉素B有较多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发热、贫血、低钾血症,而肝肾损伤的发生率较少。为避免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针对这例患者采取的具体措施为:减轻炎症反应(前6天予地塞米松、2~3 mg/d)、充分水化(先用晶体再用两性霉素B、每日晶体入量3 000 ml以上)、缓慢避光泵入(持续6小时)、配制好的药物浓度不超过0.1 mg/ml,自5 mg/d开始,每2~3天增加5 mg,使患者在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过程中未发生肝肾损伤(生化指标正常、肾早损指标中仅NAG酶升高1倍)。

2.7 心理护理

黑热病病程较长,反复发热,针对该患者为老年农民,如何给予其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如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家属对疾病不了解,易出现恐惧、焦虑,护理人员应多安慰和鼓励患者,认真倾听患者诉说,给予情感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疾病带来的压力,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3 结果

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护理人员对黑热病的临床护理经验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积累。

4 小结

本文报告了1例因长期发热多次住院的中年女性黑热病患者。临床遇有高热、进行性脾大、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尤其是来自老疫区(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内蒙、新疆)的患者,应考虑到黑热病[9]。骨髓穿刺找利杜体可确诊、血中原虫抗体检测可助诊。合理、恰当应用两性霉素B(总量15 mg/kg)可有效治愈黑热病;黑热病的护理重点在于用药(两性霉素B)的护理,关键点为发热和并发症的护理,而心理护理则是基础。

[1]仝晶晶.1例黑热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8):141-142.

[2]粟军,张崇唯,杨新春.黑热病9例并文献复习[J].华西医学,2008,23(2):348-350.

[3]彭文伟,李兰娟,乔光彦.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0.

[4]郑雪.45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0):21-22.

[5]裴小玲,冉琼.1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1):70-71.

[6]朱智芳.浅谈黑热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0):192.

[7]薛丽容.17例黑热病患者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3,3(13):270.

[8]张艳君,李芸.黑热病患者护理一例[J].华西医学,2010,25(9):1753-1754.

[9]余小蓉,李嘉佳.1例黑热病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03,9(5):402.

Evidence-based Nursing Experience of 1 Case of Treatment of Kala Azar With Amphotericin B

ZHANG Yan CAI Huanjing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eki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Hospital, Beijing 102206,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s of kala Azar, summari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Methods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disinfection, isolation, oral care, fever nursing, medication car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ResultsAfter active treatment and careful nursing, the patients improved and discharged. The nursing staff had certain grasp and accumulation of the clinical nursing experience of kala azar.ConclusionThe scientif i c nursing of the patients with Kala Azar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the treatment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mphotericin B;treatment;leishmaniasis; evidence-based nursing

R472<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9308(2017)13-0256-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13.144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感染科,北京 102206

猜你喜欢

两性霉素循证护理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循证护理》稿约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两性霉素B脂质体穿透真菌细胞壁将两性霉素B直接传递至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曲霉菌致肝损伤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