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上林县八音的发展及保护

2017-01-28卢栋栋

黄河之声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上林县八音壮族

卢栋栋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探寻上林县八音的发展及保护

卢栋栋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上林县是多个少数民族聚集之地,八音作为多种民族文化融合的音乐种类,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林县八音在讯息更替的风暴时代,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其发展与保护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上林县;八音;音乐;文化

一、广西省上林县概况

上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地区,处于省府南宁的东北部,西南靠近武鸣县,南面与宾阳县相接,东北毗邻来宾市,上林县有“南宁后花园”的称号。

上林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其中包括:壮族、汉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也正是多种民族的原因营造出多彩的壮族文化与其姊妹民族各色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当地壮族多乐部的声乐合唱与器乐合奏形式的壮族八音是最最负盛名,形成了一种开放、创新、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氛围。

上林县的民间文艺也是各式各样:有舞蹈、民歌,其中舞蹈的种类最为繁多,龙舞、采茶舞、师公舞、道公舞、僧公舞等。民歌是民间文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每年“三月三”壮族的传统歌节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上林县的民歌记载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还有各种各样的民族唱腔,例如:西燕镇师公调、大丰镇采茶调等。还有一些当地特色的节庆,卢於春社、达奴节、龙母节,渡河公节。

上林县是由多个少数民族的家庭里,形成了多样的民族文化与文艺,从而使的“八音”这种器乐的音乐形式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二、上林县壮族八音的渊源

八音是存在于民间生活中的一种器乐合奏的形式,在民间的婚丧嫁娶时使用,在近些年来也在各种节日庆典中使用,是一种助兴和调节气氛的民间艺术形式。八音的名称与中国古代的八音的分类有些类似,都是以八种乐器材质或八种乐器组成,由于各地的文化差异、民族习惯、语言差异等原因,造成有些去不同,但是大体上相似。

广西的壮族八音有南路八音与北路八音之分,上林八音属于南路八音中的一个分支,南路八音受到广东八音的影响,同时结合当地民间音乐、戏曲、文化元素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八音。清朝的时候八音就有明确的记载,在民间文艺作为载体的情况下逐渐的进行发展壮大,在清末的时候达到兴盛。八音的形成与京剧的形成类似,据记载由当时的粤剧剧团进入南宁演出,随之粤剧的上演,也给广西注入了广东文化,两种文化相互交织,加之粤剧的八音伴奏分离开来,在广西当地形成自己的八音伴奏形式。在上林八音的一些曲目中都带有粤剧的因素,如《手托》。这也充分证明了以上林八音为代表的南路八音在形成的过程中粤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上林八音以唢呐作为主奏与锣、鼓等等打击乐组合在一起,在南宋《岭外代达》卷七中“平南乐”就有明确记载吹打的器乐形式。上林八音受到当地民间音乐的相互影响,八音中具有当地戏曲因素的印记,如各种乐器对于角色的模拟就间接的吸收了戏曲中行当的因素,也展现出八音的兼收并蓄的特征。上林八音欢快热烈、风格丰富多样,是上林人民民间生活中不课缺少的一部分。上林八音在逐渐的演变之中加入了本地的民间音乐,使其具有当地的民间特色。在上林八音的演出是也加入现在流行音乐的曲调,使的这种古老的民间器乐的形式注入新鲜的活力,同事也为八音的后世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信心。逐渐的加入时代元素也为其他姊妹艺术提供很好的借鉴。

三、上林县八音的现状

上林壮族八音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评为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好的促进了上林八音的发展与传播,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面对着这古老的艺术怎么发展成,怎么更好的传承是首要问题。

在田野调查期间对上林壮族八音进行了调研,大部分的八音主要分布在上林县的各镇上,如明亮镇,大丰镇等,这是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乐队,也有许多的分散开来的逐渐成熟的音乐队伍。在上林县文化馆中卡一看到壮族八音的分布图,大都分布于县城聚居地,在前几年之前大多数的八音成员不是全职的状态,而是由当地的农民农闲时进行表演,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与政府的支持出现了一些专职的人员,但是人数十分稀少。上林壮族八音主要的演奏人员多为男性,女性非常少,而且年龄以老年人为主,青少年机会没有,主要的演出形式:节日的庆典、婚丧嫁娶、还有一些小型的商业演出,每年的“三月三”中会有一些演出,演出队伍是由乐队中德高望重的人或者本地的一些老人来召集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乐队人员的收入相比之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乐队的配置也逐渐的齐全,乐手的服装也变换多样,还是以本民族的服饰为主。随着,文化之间的开放,上林壮族八音在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对于传统的形式是一个非常的冲击,一些八音乐队也因此解散或着已经不在演奏传统的八音曲目。在当地的一些结婚场合时有的不在八音乐队进行的表演,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现代的电子媒体,这也为我们古老的艺术提出了挑战。

上林壮族八音的在艺术的传承与中国古代音乐一样“口传心授”的方式,大多是有老一辈的乐队人员根据自己的喜好传授,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曲目就会被失传。曲铺多为工尺谱,这也为后世的传播加大了难度。

四、上林县八音的保护建议

上林壮族八音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对于八音的重视程度空前加大,人民对于古老的艺术又重燃信心。在政府的带动下上林壮族八音在保护措施方面逐渐完善。但是还有些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经济强盛,乐队人员的收入比较稀少面,使得一些乐队成员改行或者直接解散,对于传承方面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中国古老的艺术传授给他们,但是也同时给我们带来的许许多多的问题,怎么样传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随着一系列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展开,上林壮族八音为什么不能伴随着这样的东风进入校园。

我国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在一些地方的高校中很少结合自己本地文化进行办学,在音乐的开设中可以转变出传统硬性化的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中探索出一套符合当地特色的音乐课堂,这样不仅对于民间音乐文化更好的保护,还能使现代的学生了解自己本地的艺术形式,欣赏和感受祖国古老艺术的魅力。

在学校开设课程中要变换多种形式,例如:音乐欣赏课、技能课、理论课、实践课等一系列符合当下形式的课程。在音乐欣赏中可以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把一些乐队的演出视频给学生欣赏,把上林壮族八音艺术搬进课堂。在音乐实践课中,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的考察和观看,让这中艺术形式成为音乐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还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的时间,把八音中乐队人员请到学校中进行教授,可以让同学们结合自身的学习,在古老的艺术中获取知识和养分。在学校的艺术团体中可以请一些乐队来学校的进行演出,使得八音这种艺术形式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种氛围中逐渐的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进一步使的学生参与八音的学习和表演中去。上林八音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穿文化的传播的重任。表演艺术形式与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在多种表演艺术形式影响下流传开来。在古老艺术与音乐课堂结合起来让古老艺术焕发活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流传,同时也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多样的音乐课堂,在学习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

五、结语

上林县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有史以来,上林人民以勤劳和坚持孕育了这片文明的大地。八音作为上林县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瑰宝,在面对经济去全球化、现代化的趋势下,生存的问题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虽然当地政府对于八音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不论是被列入自治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加入现代元素的八音,这些对与八音的生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根本上的问题没有解决,传承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和我们直接面对的问题,在现代的冲击之下如何保留其特点。在这样的形式之下高校理应承担的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这样才会让民族瑰宝薪火相传,民族音乐引入高校发展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政府的力量,更是每一位学子应该去做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相信民族文化会远远流传。■

[1] 刘敏.广西上林八音的族属考辨[J].歌海,2016,02.

[2] 刘敏.广西上林八音研究回顾与思考[J].歌海,2012,02.

[3] 王继波.壮族南路八音中的以乐代话现象[J].艺术探索,2013,12.

猜你喜欢

上林县八音壮族
《八音的秘密》
绘颜绘色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广西八音传承人庞伟元,奏出乐声里的悲欢离合
广西民族地区文化设计发展研究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乡村八音
南宁市上林县旅游业力促贫困户劳动力就业
八音盒有哪“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