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2017-01-28

黄河之声 2017年17期
关键词:奥尔夫民族音乐声乐

向 群 李 珺

(1.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6;2.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向 群1李 珺2

(1.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6;2.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自80年代引入中国,随着时代发展其传播日益渐盛。本文主要阐述奥尔夫音乐思想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在声乐教学中,将奥尔夫教学法中语言、动作、音乐的教学理念引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使得学生具有出色的表演力、创新力,力求创造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声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音乐教育;高校声乐;声乐教学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变革,随着人们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需求,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广为流传并备受推崇。奥尔夫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乐教”是相互沟通的,两者都具有启发和提升人们表达思想和情绪的表现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的感受和对音乐的表现,激发学习乐趣,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范例,方能使这一世界先进教学理念能够融入中国的教学理念。

卡尔•奥尔夫(Karl Orff,1895-1982)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由于他的父母非常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影响了他一生的音乐创作,也使他为以后创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奠定了基础,这种教学法区别于其他传统音乐教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传播日渐广泛,对世界各个国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涵

(一)“原本性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所谓“原本性”音乐绝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亲身参与体会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表演者参与其间。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主要是对语言、动作以及音乐三者之间的整合。

(二)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基础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人的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基础。这一理念贯穿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始终。原本性音乐和人本主义是奥尔夫教育思想当中人文学基础的体现,是在奥尔夫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音乐教育思想。

二、“本土化”融入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体现

任何一种教育体系的传入都要与他国的音乐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对当地文化的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开发出适合当地特色的音乐教育,才能使该教育得到广泛的传播。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飞速发展,究其原因就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乐教”是相互沟通的。“本土化”的融入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重要体现,这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播来说,能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根据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精髓,以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语汇为基础,有目的地创新出具有较高价值的音乐作品。以节奏型、身体的律动、语言,真正做到将外来教育思想融入中国音乐教育,在不断的实践的过程中,结合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设的音乐教育体系。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直以来,奥尔夫音乐教育从儿童音乐教育开始,在儿童教学领域广泛运用。现阶段,我国音乐教学体制的不断进步,艺术教育理念也随着逐渐的深入人心,高校艺术类课程也不断增长,因此,这种教学理念的的应用与推广,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且为高校教学内容的充实奠定了基础,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就以高校声乐教学来说,我们尝试将奥尔夫教学法引进声乐课堂,具体过程如下:

(一)以朗诵为基础,注重语言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朗诵是歌唱的基本功训练,这与我国声乐教育自古就有的“字正腔圆”理念不谋而合,将语言引入声乐教学中是奥尔夫对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项伟大贡献。语言每个人天生所具备的能力,作为人声,它与歌唱在生理上和发声原理上有许多共通的东西,将语言引入教学可以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观念的最初体现,在某种程度上语言的语调、语气和音乐有相通的地方,所以歌唱的发声练习可从语言朗诵入手。特别对那些没有声音条件的学生,让他们体会说话、朗诵时的声音状态,从而进入歌唱状态。声乐表演时,应该注重将语言融入到声乐中,让学生在说唱中进入故事情景。利用语言进入声乐教学,减少了声乐学习时的技术障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其乐在其中。

语言朗诵的训练离不开节奏,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加入不同的节奏型,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因为节奏具有可以促使人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的功能。我们在声乐课上通过节奏型朗诵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较快的对所要演唱的歌曲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训练的时候应该坚持由慢而快的原则,逐渐加快歌词的朗诵练习。可以让学生正确的把握音乐节奏,做到用心去感悟歌词所带来的旋律,精确的掌握歌词节奏点的对应位置。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做到字正的训练。除了歌词节奏朗诵的训练外也可以进行有一定情节和长度的小品训练,小品训练,是一种对生活场景的进行模拟,能够给学生带来亲切生动的教学环境,这种有节奏的场景模拟训练,更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各种素质。

(二)动作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声乐演唱是整身整体的一项运动,歌唱的时候身体的每一个毛细血管、每一根汗毛都应该参与到运动中来。在声乐教学中加入适当的形体动作,通过动作的感知,融入情感培养的需求。这种与身体动作相结合的音乐教学方法,在中国古代的“乐”的教育中也有体现,比如西周时期的宫廷音乐教育。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奥尔夫音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具有相通之处,奥尔夫教学具有在中国生存的土壤。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动作训练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声势、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而声乐教学有其特殊性,在演唱的过程中身体动作的幅度不应过分,所以在实际声乐教学法中运用到奥尔夫教学思想原则是要把握适度合理的原则。同时在声乐教学可以结合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因素,加入即兴的民族民间集体舞来激发声乐学习的兴趣与乐趣。动作训练中特别要介绍的是声势。这也是奥尔夫的一项独特创造,主要是通过拍、打、捶等方式使人体发出声音,另外还要结合节奏和力度制造出音响。这种声势节奏的运用容易激发学生的表演性和创造性。例如:在S.H.E的《中国话》、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等,我强调学生在整个说唱过程中应该无拘无束,给他们一个情景,让他们尽情发挥,加入节奏,加入肢体的动作,寓教于乐让学生天性得到解放。对于具有情节性的歌曲可以在歌词当中是融入适当的剧情,通过剧情进行编排,学生在揣摩台词、揣摩情绪、揣摩人物思想的同时,自然会对歌曲的演绎有更深入的见解。

(三)加强民族音乐元素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当注重音乐与文化的交融,加强民族音乐元素的应用才能使声乐教学具有中国特点特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音乐元素各有不同,歌曲的演唱类型除汉族民歌外还有新疆、朝鲜族、蒙古族等不同民族类型,每种歌曲的演唱风格也不尽相同。使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声乐作品教学时,应该将作品音乐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增加自身的文化素养。例如,我们在学习藏族民歌《洗衣歌》、新疆民歌《月下情》、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通过对优秀民族音乐、歌曲以及舞蹈的展示,彰显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对民族音乐、歌曲以及舞蹈创作背景进行教学,将一些民族文化、民族故事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重点介绍给学生。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只有立足在自身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才能长久,由此我们在声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对各地域民族音乐进行学习,不但可以学生学到相应的音乐知识,对音乐作品有进行充分的理解,也能促进音乐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四、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是一种创新的思想,它糅合了语言、动作、音乐等因素进行不断创新和改进的一种教育方法,不仅适合目前的儿童教育,在高校教育的应用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中强调音乐活动的创造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主张音乐教育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按照其原则和精神,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音乐教学。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加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以中国特色中国特点为教学基础。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得到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在音乐的熏陶下,逐渐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1] 李妲娜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

[2] 史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电大理工,2012,5.

[3] 齐莹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黄河之声,2016,06.

[4] 王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运用.音乐时空,2015.

[5] 朱小凤.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声乐演唱中的应用.黄河之声,2012,15.

2016年度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融入戏剧声乐中的奥尔夫教学法-高等职校戏剧表演声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YG2016288)

猜你喜欢

奥尔夫民族音乐声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中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