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钢琴学习中听觉训练内容和方法的几点思考

2017-01-28林葳蕤

黄河之声 2017年17期
关键词:音程弹奏声部

林葳蕤

(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对钢琴学习中听觉训练内容和方法的几点思考

林葳蕤

(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钢琴的学习,需要一双挑剔的耳朵。听觉能力的训练直接关系到钢琴演奏者对作品的音乐理解、作品布局、演奏效果等各方面的协调,在钢琴演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钢琴学习中听觉训练的重要性入手,分析音乐记忆力和音乐想象力中听觉训练的方法,研究钢琴演奏中旋律、节奏、多声部、和声不同要素的听觉训练,为进一步完善钢琴教学听觉训练体系提供几点思考。

钢琴学习;听觉训练;内容;方法

一首钢琴作品的弹奏包括了节奏、速度、力度、和声、丰富的表情等诸多方面,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了完整的音乐形象。在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一贯的风格基础上,我们如何对一首曲子进行正确的演奏,结合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把作品表现出来,让整个音乐在我们的内心充满强烈的画面感,需要良好的进行外部听觉和内心听觉培养。听觉鉴别力的高低直接影响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能力的高低,耳朵倾听的能力好坏,关系到弹奏者对作品的音乐理解、作品布局、演奏效果等各方面的协调,听觉训练是学好钢琴的重要因素,听觉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也应该是系统而丰富的。

一、听觉训练的记忆与想象

(一)音乐记忆力

音乐记忆是过去的音乐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古典时期的音乐家们,他们的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或忧伤,或震撼,或惆怅……他们的钢琴作品就像古典派绘画,清晰记录事实,理性得表达着情感。所以在弹奏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时,首要注意聆听弹奏音色是否精致、典雅,细腻,颗粒感较强。而印象派的音乐,就大大不同于古典时期,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他们注重旋律的线条和音乐的整体效果。所以在弹奏印象派的作品时,就要注意听旋律是否有整体感、有画面感。在对一个音乐作品的识记过程中,需要我们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流派风格、创作特征等,并且反复地聆听、演奏,只有通过对作品的客观分析,深入了解每个作曲家不同的创作特点,才能使我们对作品有整体的把握和记忆。

反复聆听是音乐记忆训练中的首要关键。首先在学习新作品时,可以先通览一遍乐谱,然后搜集多位演奏家的不同版本来试听,将乐曲的大致影像识记在心中。接着凭着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慢慢融入对演奏家们不同版本演奏的回忆,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基本熟练后,可将自己弹奏的片段录制下来进行回放倾听,此时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弹奏中所忽略掉的错误。再改进再聆听,周而复始,这不仅能使我们判断自身音乐记忆的质量,也提高了我们的音乐记忆能力。音乐记忆力的训练除了听觉记忆还包括了视觉记忆的训练,在视觉记忆中,我们应当把乐谱中的表情记号、音乐的强弱记号等一切与音乐表达相关的符号统统刻录在脑海中。在学习新的作品时,可以先跟着谱子的旋律唱一遍,从简单的开始,慢慢加深难度,单旋律多声部,这样强了我们对曲子的理解和记忆。当我们在这些学习的过程中输入了大量的声音记忆,就会在自己的弹奏中条件反射地将内心听到的音响模仿出来。

(二)音乐想象力

音乐想象是在对原有的音乐的感性认识形象基础上,通过我们的拼接,理解,二次创作形成了新的音乐形象。训练音乐想象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认真读谱,对乐谱上的每一个表情记号、音乐旋律的走向,和声特点,曲式结构以及在记忆中音乐的风格等,都要逐个推敲,这样才能使我们在背谱的时候,心中还有对音乐的记忆。在接受音乐信息时,不但能产生音乐的知觉形象和音乐表象,而且能够形成新的音乐形象。音乐的想象力的训练主要从听觉想象和视觉想象这两方面入手。

第一,听觉想象的训练。这需要欣赏各个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熟悉不同音乐家的音乐表现形式及各种音色的弹奏技法,积累大量的音响资料,形成听觉记忆,从而逐渐形成在没有听过乐曲的情况下看着谱面就能想象出曲子的音响效果。

第二,视觉想象的训练。许多音乐家的作品都是在游历时创作的,例如门德尔松的《无词歌》、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等作品。在演奏这些乐曲时,需要搜集大量的时代背景资料图片资料,了解游历城市的建筑风格特征、风土人情,才能深层次演绎作品表达的情感。平时生活中游览世界各地的大好河山,欣赏各种自然景色,了解各国各地风土人情,积累大量的视觉记忆,在赏析作品的同时才能用听觉勾勒美好的画面。在欣赏陈培勋的钢琴曲《平湖秋月》时,我们可以联想到的是湖光月色、虚无缥缈的情景,就是通过自然景象来进行视觉的想象。从这个角度上说,视觉记忆的积累对于我们理解音乐有着很大帮助。

二、听觉训练的基本要素

(一)旋律

旋律是音乐作品中的首要要素。生动有力、富于表情、甜美和易于歌唱是曲调美的准则对于听众来说,一首曲子是不是朗朗上口,关键就在于他对作品旋律的记忆。演奏是否成功,旋律弹奏的好听与否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旋律的听觉训练要注意的就是对主旋律线条的结构分析和演奏技巧的把握。主旋律线条大多类型分为音阶式上下行,长短琶音结构,半音阶上下行等等。每条旋律线都是有倾向性的,这些音符随着音乐的情绪变化起伏,时而紧张时而松懈,每条旋律都像在说一句话,有语气的顿挫,但又不能太跳脱作品原有的力度和节奏。在训练中首先我们最好能够哼唱这条旋律,简单地划出旋律的句读,分析旋律调式调性,大概清楚旋律的走向和力度。判定音阶式旋律是大小七声又或是中国传统五声,判定音程式旋律行进的音程结构变化,从中感受旋律线条的音高倾向感,旋律的音程感以及和声色彩变化。在演奏技巧中,指头力度控制的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上下行音阶,半音阶爬行的平均,音程式结构、八度的旋律进行中主旋律的控制这都十分重要,在弹奏中,听辨时要精益求精,要不断反复录制、聆听、改进,绝不能轻易放松听觉对手指控制的要求,若稍不注意,旋律线条中很容易出现小节头音过重,导致整条旋律断层,失去了应有的美感。反复练习、聆听,在脑海里产生一条线,慢慢将力度变化也赋予其中,用我们的内心来控制这条旋律的进行。

(二)节奏

拥有稳定的节奏,也是弹好一首作品的根基。我们通常说一个人的节奏感好不好,就是看他是不是运用了听觉来控制手指的弹奏速度。同样一首曲子,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弹得平稳自如,而有些人却弹得忽快忽慢,这就牵涉到了耳朵对所听节奏的灵敏度。

训练节奏,必须要清楚速度、节拍、音符时值三个部分的关系。速度就是乐曲进行的快慢,而节拍是用来衡量音乐快慢的标尺,音符时值依附着速度和节拍变化。所以训练节奏听觉时,应该结合这三个方面一起训练。在平时读谱时,我们会遇到多种节奏类型,例如同一时值的音符组合,这是属于最常见且最容易听记的。还有不同时值的音符组合,如,带附点的节奏类型,一个附点相当于所标示音符时值的一半,以此类推。还有比较容易混淆的是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与三连音这三种类型的掌握,听觉灵敏度不高的人,就很容易将这三种节奏混淆,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就应该多加注意这些节奏的听辨。

节奏的听觉训练,必须熟悉所有音符、休止符的时值。训练时,让其他同学选择一个简单的节拍,例如2/4拍,然后给定速度,最好从慢速开始,进行节奏的听记训练。再慢慢循序渐进,听记更复杂的节奏。当节奏的训练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试着直接听音响就将节奏记录下来。另外可以准备一个节拍器,也从慢速开始,调整到一个自己觉得可以掌控的速度,拿出一首简单的作品来,在内心分别打出左右手的节奏。在学习新的作品时,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这样就训练了内心的节奏听觉,可以帮助我们对作品节奏的把握。节奏的掌握好坏,是对听觉好坏的绝对训练。

(三)多声部

复调音乐不同于主调音乐,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旋律同时进行。我们所熟知的复调音乐,最代表人物就是巴赫。在巴赫的作品中,主题在每一个声部中都有存在的可能。几乎对所有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巴赫的复调作品是令人头痛但又必须练习的。几个旋律性声部在运动中按照对位法则结合在一起,构成复调音乐的各声部并无主次之分,主题声部有时在左手有时在右手,有时左右手同时进行。声部划分的越多,旋律中起伏的感觉就越强烈。

“只有具备良好的听觉能力,才能把复调音乐演奏得有层次感、立体感和整体感。”在多声部的听觉训练中,就必须让耳朵同时清楚地听到所有声部的线条,并协调双手自如地弹出各声部音乐。练习时我们可以将各声部拆分出来,从主部主题到副部主题,单独听记、练习,了解分析各个声部不同的音乐进行、走向,调式调性等等。在各个声部都熟悉之后一个一个声部叠加合并,掌握主次关系。在弹奏过程中,把握好声部间的力度、和声以及色彩的对比。这种由浅入深地进行声部训练,虽然看似麻烦,但成效却是很好的。

(四)和声

和声是音乐要素之一。和声听觉中的多声部汇合是判断每个音乐作品色彩、情绪是否丰富的基础。和声的听觉训练主要包括音程和和弦的听辨,音程是和声听辨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听辨音程的技能,才能进一步进行和弦的听觉训练。

在和声的听觉训练中,我们首先要学会构唱。不同的音程和弦结构常常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和声色彩。在学习构唱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音高感,提高和声色彩的听辨分析能力。大三给人以明亮舒服感,而小三就略显轻柔,黯淡。纯四、纯五纯洁、平和,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增减三和弦紧张、阴郁。了解把握作品和声色彩性及变化后,自然就能正确表达出作品的情感体现。在整个作品中,和声的走向不都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作品就像是在诉说一个故事,为了凸显乐曲的故事性色彩,作者就会在乐曲中的某一段落进行离调或者转调,有的会从大调转到小调,有的从小调转为大调,音乐会因为这些变化进而高潮或者低谷,我们可以先分析和声的声部进行,然后再将各个声部拆分开,逐个听辨。运用我们对作品背景和对作曲家风格的理解,分辨出哪些是主要的,弹奏时更加强调,哪些是次要的,需要弹奏时分配的力度更小的。这样我们的内心就对乐曲的和声具有感知力,要具备这些内心听觉的能力,就要在和声的听觉上多下功夫。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无论演奏者还是听众都需要通过听觉来欣赏音乐,鉴别其艺术效果的优劣,耳朵的倾听成为钢琴演奏和欣赏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中介环节。”钢琴学习,需要一双挑剔的耳朵。系统的听觉训练,能够帮助演奏者更深层次地揭示音乐的内涵,提高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对学好钢琴具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1] 高瑜.听觉在钢琴演奏中具体应用的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09,06.

[2] 苏斌.钢琴学习中音乐听觉训练的若干问题[J].北京:钢琴艺术,1996,42.

[3] 吴铁英,孙明珠.简明钢琴教学法[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7:81.

[4] 周广仁.全国钢琴主科教学研讨会发言稿[R].北京:1991.

林葳蕤(1980-),福建福州人,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教学与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音程弹奏声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多声部视唱训练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一本可以用钢琴弹奏的中国民歌——鲍蕙荞序
音乐游戏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