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与人的德性教化探究

2017-01-28

黄河之声 2017年17期
关键词:教化德性道德品质

周 宁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音乐教育与人的德性教化探究

周 宁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音乐的艺术不仅仅是靠耳朵来听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感受。人的道德品性是整个人的核心所在。当心灵与音乐相碰撞时候会不自觉的受到了音乐教育所带来的德性教育,陶冶自己的情操,自然也提高了人的道德品性。

音乐;教育;德性

一个人的道德品性对未来发展是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的,学校的教育当中,培养学生们的品德教育是放在第一的工作,而且培养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漫长而耐心的教育。在这过程中一定要感化受教育者,音乐的艺术就是内心活动的各种变化,音乐和心灵的相通性给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的提升是有很大潜在的帮助的。

一、关于德性

理论上解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就是一个人的德性,也是人性的代名词。通常一个人有人性就是指他的行为表现符合基本的道德要求,而道德品质是体现人性好的一个关键点。在中国,德性的内涵就是指道德品质,而德性这个词语并非一个褒义词,它是个中性词。因为德性是有好的跟不好的,所谓美德美德,指的就是好的道德品质,这才是真正的褒义词。早在古代孔子就说过有关德的内容,还进行了划分,而他认为“仁”是德性的中心思想[1]。但是在国外,他们认为德就是好的值得称赞的一种品质,他们对德的定义就是善良的表现;而且认为德就是勇敢、正义的化身,比方说,我们把人的道德品性分为善良的和不好的,那么他们认为的德性就是善良的表现而非恶的表现,总之一切的表现都与善良有关。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仅仅体现在普通的行为方面,还有内心的情感自身的认知和潜在的意志都是息息相关的。而德性对人能起到规范和引导的作用,良好的道德品质总是使人走向善良的道路;就比如说一个能力优秀的人未必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但是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能让一个人更加完善自己,从而达到真正的优秀。拥有好的道德品质的人是不会感到有道德的约束而压力大。道德品质也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是在人所成长的环境和自身思想意志所造就的。那么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品德是可以改变的。我们都听过知识是美德这句话,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品德是可以改变可以教育的。既然德行是具有可塑性的,那么德行教化就是让人追求卓越品质超越自身的一个过程。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进步,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才。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第一,培养受教育者的素质;第二,培养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第三,培养受教育者的价值观等各方面。一个人的品行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占首要地位,正如学校里面老师所强调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的品质的好坏是一个人灵魂的所在。它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也是自我规范的有效武器。如果一个人没有品德就会堕落,就会丧失人性,也不能往好的方面发展,更谈不上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所以德行教化是教育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活动。学校里面许多课程都包含了德行教化的教育,而音乐就是其中的一种,音乐课程的独特方式方法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德性[2]。

二、教育与感化

(一)现实危机提升德性

网络上随处都可以看到许多学生的负面新闻,什么杀人、吸毒事件屡屡再现学生的犯罪行为,道德缺失的现象越来越多,现实社会直呼人的伦理道德。音乐是一门艺术犹如心灵鸡汤般的灌溉着人的心灵,犹如一剂良药一样引导者人们往善的方向发展,治疗受伤者的心灵,修补残缺的人性善。音乐独特的方式对德性教化起着显著的作用。教化不单单是教育,它包含了两方面,一方面是感动,感化。另一方面就是教育、培育。教育对人只是外在的体现,真正要培育一个人的德性,必须使受教育者的心灵得到感化,净化人的心灵,让受教育者从恶走向善。早在古代荀子就说过,人之性恶需要音乐教化得到改善;因为音乐除了注重品德以外,还有对美的呈现的要求[1]。

(二)音乐与心灵相通

德性教化的主要内容就是感化,触动人的心灵。音乐教育的魅力就是直击心灵深处,启迪、感染、净化人的内心。音乐给人的情操陶冶,在德性教化中起到很好的帮助。

三、德性教化的过程

音乐是一种高级艺术,除了用耳朵听以外,还要靠内心感受的。通过音乐提升人的德性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无论什么方法都不外乎这两种因素的存在:第一,情感因素;人的存在都有情感的,情感就是人们内心的感受,德性教化就是要触动人的情感来增强品德的教育。而音乐的优势就是这方面,情感是音乐教育的灵魂,音乐的魅力就在于丰富的情感赋予的感染力,情感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接受音乐教育就是接受情感教育的过程,好的音乐可以激发出德性的美与善。二、真善美的品质;上面说到音乐对美的呈现也有一定的要求,而美和真、善同样需要一样的品质,可以说有美的同时是一定有真和善的品质存在的。审美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们通过在自由状态下得到美的体验,审美教育的本质是以美走向真,以美走向善,以美感化为情感的上升。音乐教育的原则也是以审美为核心,感受音乐给人带来的美感,直击心灵。音乐中的旋律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还有人性美,都是感化和教育人的德性的重要因素。比如说作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一种精神面貌,不得不说这首曲子给人们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而这种音乐散发出来的是悲剧美,悲剧美也是教育中的一种,它能给体验者带来奋发向上、弃恶从善的心灵感受[3]。

四、结语

音乐是传递情感的最佳方式,也是人的精神粮食,通过音乐激发情感促使人的自我精神提升和品格的塑造,音乐净化人的内心,美的品德也油然而生。■

[1] 孙凯.音乐教育与人的德性教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02:121-123.

[2] 朱琦.柏拉图模仿学说对当今德性教化的启示[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4:9-12.

[3] 王晶,王凌皓.先秦儒家思想视域的当代大学生德性培育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5:112-115.

猜你喜欢

教化德性道德品质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伦理教化思潮与历史悲剧的类型演进*——以南戏与明清传奇为例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好奇”的代价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传统德性论的困境及其出路
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