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岳飞的军事思想

2017-01-27

孙子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岳飞中华书局军事

韩 毅 刘 红

略论岳飞的军事思想

韩 毅 刘 红

岳飞在长期的抗金斗争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的军事思想。他提出的“以仁为本”和“尽忠报国”的军事观,以身作则、同甘共苦的带兵思想,严明纪律、赏罚分明的治军思想,战争全局和“连接河朔”的战略思想,以及注重军事训练的实践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军事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做出重要的贡献。岳飞的军事思想,不仅是“岳家军”的核心与灵魂,而且也是古代文武齐备的完美军人与恪守儒家道德规范的典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岳飞 军事思想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治今河南汤阴)人,宋代杰出的军事家、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岳飞曾任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两镇节度使等职,其生平事迹和军事活动,岳珂《鄂国金佗稡编、续编》记载甚详。岳飞的军事活动,主要有初期抗金之战、收复建康府之战、淮东之战、四次北伐之战、三援淮西之战和平定各地武装变乱等。岳飞在长期的抗金战争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的军事思想,他提出的“以仁为本”和“尽忠报国”的军事观,以身作则、同甘共苦的带兵思想,严明纪律、赏罚分明的治军思想,战争全局和“连接河朔”的战略思想,以及注重军事训练和重视骑兵建设的实践思想,极大地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军事学理论和军事学思想。岳飞的军事思想,不仅是“岳家军”的核心与灵魂,而且也是古代文武齐备的完美军人与恪守儒家道德规范的典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岳飞的军事活动,王曾瑜《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尽忠报国:岳飞新传》、邓广铭《岳飞传》、龚延明《岳飞》和韩毅、刘红《岳飞》等文考证甚详。本文将重点探讨岳飞军事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岳飞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岳飞军事思想的影响与地位等。

一、岳飞军事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十二世纪初期中国的军事战略格局

十二世纪初期,中国的军事战略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年)正月,金朝建立。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签订“海上之盟”,计划联合灭辽。宣和七年(1125年),金宋联合灭辽,辽朝灭亡,宋朝收回燕雲十六州。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朝大举入侵,发动灭宋战争,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初一,宋高宗建立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宋朝降将刘豫建立“伪齐”,绍兴七年(1137年)十一月金朝废除“伪齐”。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朝达成“绍兴和议”,宋向金称臣,双方同意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割让岳家军克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以北属金,以南属宋,每年向金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①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第1卷《政治军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95页。

从金朝入侵至绍兴十一年岳飞遇害,南宋与伪齐、金朝之间连续发生了十多年的战争。金朝立国后,盛行奴隶制,女真铁骑所过之处,随意屠戮人民,“杀人如割麻”;强征汉人为兵、为奴,“剃头签军”②[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4《经进鄂王行实编年》,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05页。,“没入官奴婢”③[元]脱脱等:《金史》卷46《食货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032页。;征收繁重赋税,“金人法苛赋暴,加之饥馑,民不聊生。又下令欠债者以人口折还,及藏逃亡而被告者皆死”④[宋]熊克:《中兴小纪》卷27,《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06页。;破坏汉人文化和习俗,“禁汉民服”,“剃头辫发”⑤[明]黄淮、杨士奇编:《历代名臣奏议》卷8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71页。。这些措施导致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经济惨遭破坏。金朝统治阶级发动的侵宋战争,是一场野蛮性、掠夺性和残酷性极强的非正义性的战争。

(二)岳飞青年时期的军事技术训练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二月十五日,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的一位农民家庭,父岳和,母姚氏。岳飞在家排名老五,乳名“五郎”,四个哥哥早亡,弟弟名叫岳翻,此外还有一个亲姐。

岳飞在少年时,接受过一定严格的军事技术训练。他曾向“乡豪”周同学习射箭,获得全部射箭的诀窍。宣和四年(1122年),外祖父姚大翁请著名枪手陈广“以技击教之,一县无敌”⑥[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续编》卷28《永州判官孙逌编鄂王事》,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599页。。宋朝时的武器以弓箭为主,衡量一个人的武艺,主要是看他能挽多大的“弓弩斗力”⑦[元]脱脱等:《宋史》卷194《兵志》,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829页。又见[清]徐松辑,刘琳等校注:《宋会要辑稿》兵2之56,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8653页。和射箭的准确性。岳飞不满二十岁,已能开弓三百宋斤(1宋斤约合1.2市斤),破武士挽弓的最高记录,另外,岳飞还能腰部开弩八宋石(1宋斤约合110市斤),武艺超群。

岳飞从军前还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军事学理论,“书传无所不读,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或达旦不寐”⑧[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4《经进鄂王行实编年》,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7页。,“飞略知书传,礼士恤民”⑨[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208《林泉野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498页。。《左氏春秋》是儒家重要的历史典籍和文学名著,该书宣扬的“尊王攘夷”和“宗法伦理”思想,为此后岳飞军事思想中之“以仁为本”和“尽忠报国”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一部军事学名著,岳飞使用其中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

(三)岳飞创建岳家军及其抗金活动

1. 岳飞从军与早期的抗金活动

岳飞在宣和四年(1122年)、宣和六年(1124年)和靖康元年(1126年)三次投军。第一次是充当临时招募的“敢战士”,不属正式编制;第二次是充当高级军士“效用”,由河北西路相州分拨到河东路平定军(治今山西平定)当兵;第三次是作为“相州所募义士”编入刘浩所率的元帅府前军,此后一直在军营履职,创建“岳家军”,抗击金兵,成为宋代名将。从首次参军直到独立成军,岳飞先后在刘浩、张俊、张所、王彦、宗泽、闾勍和杜充军中任职,其中张所和宗泽对岳飞的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经历锻炼了岳飞的战争实践,初步积累了对金作战的宝贵经验。

2. 建康府之役

建炎三年(1129年)冬,金军兵分三路,元帅左监军完颜挞懒(昌)负责淮南战场,金太祖四太子完颜兀术(宗弼)负责江南东部战场,完颜拔离速、完颜彀英和耶律马五负责江南西部战场。完颜兀术在十一月攻采石渡和慈湖失利,率部改由江南东路建康府(治今江苏南京)西南的马家渡过江。岳飞时任江、淮宣抚司右军统制,组织了建康府之役,其目的是驱逐完颜兀术亲率的金军精锐主力过江。经过马家渡之战、镇江府袭击之战、建康府清水亭之战、建康府牛头山之战和靖安镇之战,岳家军最终克复建康,取得辉煌的胜利。此战意义重大,没有此战的胜利,南宋就无法在江南立足。

3. 岳飞在淮东的苦战

建炎四年(1130年)八月十八日至九月下旬,岳飞率军孤军救援淮南东路楚州。当时完颜挞懒(昌)大军进攻楚州,岳飞“转战弥月,三战皆大捷,杀其大酋高太保,擒女真、契丹、渤海、汉儿军等,又俘阿主里孛堇及里真、阿主黑、白打里、蒲速里酋长七十余人,送行在”①[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5《鄂王行实编年》,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41页。。尽管岳飞三战“获捷”,但未能将金军逐出承州,改善楚州的困境,泰州和通州分别在十一月十七日丙辰和二十日己未陷落。岳飞在淮东的苦战,在其整个军事生涯中不占重要地位。当时,淮东诸镇“独海陵岳飞屯三墩,仅能为援,而亦众寡不敌”②[宋]李心传编撰,胡坤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7,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834页。。宋高宗为救援楚州,向官位不高的岳飞连发两份手诏,这还是前所未有的事。③[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续编》卷1《高宗皇帝宸翰摭遗·援承楚诏》,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140页。

4.四次北伐之役

岳飞创建“岳家军”后,率大军进行了四次北伐,其目标是最终收复被金朝占领的地区。岳飞的第一次北伐,始于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七月间结束,主要在于收复襄汉六郡之地,弥补大江防线的巨大缺口。此次北伐是南宋立国八年后第一次采取的战略反攻,包括郢州、襄阳府、随州之战,邓州之战,唐州、信阳军之战等,收复了大片失地,取得了空前的胜捷,初步显示了宋军的反攻能力。岳飞的第二次北伐,始于绍兴六年(1136年)秋七、八月间,九月二十八日结束,是宋金开战十二年以来,第一次堂堂正正的、大规模的进攻战,主要有镇汝军之战、商州之战、虢州之战、顺州之战和长水之战等,不仅夺取了伪齐一个马监,缴获上万匹战马,而且收复了大片失地。岳飞的第三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六年(1136年)冬,主要战争有唐州何家寨大标木之战、虢州之战、邓州之战和唐州方城县之战等。岳飞的第四次北伐,发生在绍兴十年(1140年),是岳飞北伐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岳飞军事成就的顶峰,主要战役有攻破淮宁府之战、郾城之战、小商桥之战、颖昌府之战和朱仙镇之战等,其中郾城之战、颍昌之战和朱仙镇之战成为古代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

5. 三援淮西之役

岳飞援淮西之役主要有三次,反映了岳飞“战争全局”和“协同作战”的思想。第一次援淮西,发生在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金军完颜讹里朵、右副元帅完颜挞懒(昌)和完颜兀术率军会同伪齐刘麟军,于九月下旬渡过淮河攻南宋。在李纲的建议下,宋高宗命岳飞率兵援助淮西,抗击敌人。岳飞奉诏后,出师池州救援,十二月与牛皋会合发动庐州战役,击破金、齐联军的最后一次攻势,斩杀敌人一批将领,活捉八十余名将官,夺得八十余匹战马,最终保卫了淮南西路首府庐州,对扭转战局有重要影响。第二次援淮西,发生在绍兴六年(1136)冬,岳飞率军抵达江南西路江州时,伪齐刘豫军已被刘光世击退,岳家军未在淮西参战,被宋政府调回。第三次援淮西,发生在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岳飞奉诏出师,“亲以背嵬骑兵为之先驱”,抵达淮南西路黄州。然而,岳飞率部尚未赶到战场,“得张俊报,虏已渡淮尽绝,乃还军舒州,具以奏闻,且候进止”,完颜兀术闻岳飞退师,用郦琼计,复窥濠州。岳飞闻警,“以四日癸卯夜发舒州进援”①[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3《高宗皇帝宸翰·班师二诏》,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6页。。岳家军往返奔波,却未能与金军接战,与张俊下逐客令有关。

6. 平定各地武装变乱

在岳飞的军事生涯中,抗金斗争是其最主要的军事活动,但受南宋政府调遣,平定各地变乱也占据了相当比重。主要有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平定活动于开封府界的王善、张用等军,建炎四年(1130年)六月降服进犯湖州的戚方,建炎四年(1130)秋冬讨伐叛军李成,绍兴元年(1131年)六月招降张用,绍兴二年(1132年)三月击破荆湖一带的盗匪曹成、马友、李宏和刘忠,绍兴三年(1133年)平定江南西路吉州和虔州的叛乱,绍兴五年(1135年)三月奉诏进讨荆湖南路杨么军等。②王曾瑜:《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5~102页。

岳飞及其所创建的“岳家军”,正是在金朝大规模入侵、南宋节节败退的背景下兴起,并走上抗金前沿的舞台。岳飞背刺“尽忠报国”③[元]脱脱等:《宋史》卷365《岳飞传》,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1393页。又见[元]脱脱等:《宋史》卷380《何铸传》,第11708页。,为反抗金朝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屠戮人民的行为以及收复故土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尽忠报国”成为岳家军“爱国主义的一面大旗”④王曾瑜:《尽忠报国:岳飞新传》,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21页。,因而具有强烈的正义性。岳飞领导的抗金战争,本质上是一次反侵略、反压迫、反奴役、反野蛮、反分裂的民族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二、岳飞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以仁为本”和“尽忠报国”的军事观

岳飞自成军以后,在军事活动中贯彻了“以仁为本”和“尽忠报国”的军事观,具备了一代名将应有的卓识。他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仁心爱物”①[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续编》卷27文林郎黄元振编《岳飞事迹》,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584页。。不论是对金、伪齐作战,还是平定内部变乱,都努力维护本军仁义之师的形象,“凡出兵,必以广上德为先,歼其渠魁,而释其余党,不妄戮一人。裨将寇成尝杀降,即劾其罪。是以信义著敌人不疑,恩结于人心,虽虏人、签军,皆有亲爱愿附之意”②[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9《遗事》,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37页。。当时人称赞“岳枢相可谓贤大将矣!”③[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续编》卷26《鼎沣逸民叙述杨么事迹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579页。“仁心爱物,虽古之名将有所不逮”④[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续编》卷27文林郎黄元振编《岳飞事迹》,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583页。。事实上,岳飞强调的“好生之意”,正是源于儒家思想,《尚书·大禹谟》有“好生之德,洽于民心”⑤[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尚书正义》卷4《大禹谟》,[清]阮元校:《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5页。之说。他对吉州、虔州和杨么变乱的处理,更是集中体现了古代“以仁为本”的思想。

岳飞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何为爱国主义?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⑥[苏]列宁:《皮梯利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列宁全集》第2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68~169页。。岳飞背刺“尽忠报国”,曾说“大丈夫欲立功业,岂可有所好耶”。当宋高宗提出要在临安为他建造大宅时,岳飞回答:“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⑦[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9《遗事》,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57页。他引用汉朝霍去病将军抗击匈奴的名言作为励志,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和抗金理想,宋高宗为此在一份制词中也称赞他“厉票姚辞第之志”⑧[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9《遗事》,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57页。。岳飞“刺绣为袍,有‘誓作中兴臣,必殄金贼主’之文”。他的高风亮节,正是植根于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植根于他“唾手燕云”的壮志。

“以仁为本”和“尽忠报国”的军事观,既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军事学上的一种值得珍视并应发扬光大的好传统。

(二)以身作则、同甘共苦的带兵思想

岳飞在带兵作战中,极为重视以身作则、同甘共苦、严以律己和爱兵护兵,因而使岳家军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巨大的战斗力,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战斗精神。

岳飞多次强调:“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⑨[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15《辞男雲特转恩命第四札子》,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915页。。正己与治军是互相关联的,他的名言是“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①[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9《遗事》,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44页。,这句名言在南宋传诵一时,成为岳飞一身正气的写照。岳飞“平居洁廉,不殖货产,虽赐金己俸,散予莫啬,则不知有其家”②[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续编》卷14《武穆谥议》,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340~1342页。,在当时得到了公认。他不仅“一钱不私藏”,并且“乐施踈财,不殖资产,不计生事有无。所得锡赉,率以激犒将士,兵食不给,则资粮于私廪”③[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9《遗事》,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56~757页。,以私财补贴军费。

岳飞治军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治军,强调同甘共苦,“待人以恩,常与士卒最下者同食。樽酒脔肉,必均及其下,酒少不能遍,则益之以水,人受一啜。出师野次,士卒露宿,虽馆舍甚备,不独入”。“诸将远戍,则使妻至其家,问劳其妻妾,遗之金帛,申殷勤之欢,人感其诚,各勉君子以忠报。其有死事者,哭之尽哀,辍食数日。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士卒有疾,辄亲造抚视,问所欲,至手为调药”④[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9《遗事》,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58页。。

岳飞虽身为大将,却一不近女色,二不饮酒,对子女管理很严。在战场上,“每战尝自为旗头,身先士卒”,“茹苦分甘,与下同欲”,“而得其欢心”。他“临战亲冒矢石,为士卒先,摧精击锐,不胜不止,则不知有其身”⑤[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续编》卷14《武穆谥议》,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340~1342页。,为士兵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忠实地践行了自己不惜命的名言。

(三)严明纪律、赏罚分明的治军思想

治军思想是军队将领对军队管理、教育和训练问题的理性认识。岳飞在抗金作战中形成的重视军纪、明法审令、从严治军、从严训练、患难与共、同甘共苦,以及赏不避仇、罚不避亲等治军思想,保证了指挥和行动的统一,因而铸造了一支坚不可摧、军纪严明的抗金劲旅岳家军。他的治军思想在中国古代实为罕见和难能可贵,其核心是以“廉”字“正己”“自治”,以“仁”和“严”字“正物”“治人”⑥王曾瑜:《尽忠报国:岳飞新传》,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7页。。宋高宗的诏令多次称赞岳飞“纪律严明,秋毫不犯”,“兵不犯令,民不厌兵”,“卿纪律素严,士皆效死,故军声远振,其锋不可当”⑦[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1《高宗皇帝宸翰·复襄阳四诏》,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页。。宋孝宗时,李椿感叹说:“昔年岳飞一军,纪律最严,隐然如长城”⑧[明]黄淮、杨士奇编:《历代名臣奏议》卷96《经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321页。,故凡隶属其“麾下者,人百其勇”。

岳飞的治军思想来源于《孙子兵法》。绍兴元年(1131)在和张俊的一次对话中,岳飞详细地阐明了他的治军思想,黄元振编《岳飞事迹》载:“张俊尝请问用兵之术,答曰:‘仁、信、智、勇、严,五者不可阙一。’请问‘严’,曰:‘有功者重赏,无功者峻罚。’” 这是吸收了《孙子·始计》“将者,智、信、仁、勇、严也”⑨[东周]孙武:《孙子》卷上《始计第一》,刘鲁民主编:《中国兵书集成》第1册,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1993年版,第48页。的精神,但五字的排列有所不同。王自中称岳飞“小善必赏,小过必罚,待数千万人如待一人”。曾敏行曾访岳飞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这些记述反映了岳飞治军的“严”和“信”。其治军虽严,却是严而不酷,仁严相济,恩威并施。“提辖官有杖士卒者”,岳飞却对他说:“且教训之,勿轻笞辱也”①[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续编》卷27文林郎黄元振编《岳飞事迹》,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588页。。

岳飞特别重视军队不得骚扰百姓 ,“每驻军,必自从十数骑周遭巡历,惟恐有一不如纪律者”②[宋]曾敏行撰,朱杰人校:《独醒杂志》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63~64页。,“取人一钱者,必斩”。按岳飞的规定,军中“有践民稼,伤农功,市物售直不如民欲之类,其死不贷”。有一兵士“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诘其所自得,立斩之”③[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9《遗事》,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58页。。王贵“帐下卒盗取民芦筏,以蔽其家”,岳飞不仅将他“斩以徇”,还将最亲近的助手王贵也责杖一百。

在极端严格的管束下,经历成年累月的军纪实践,岳家军中逐渐提炼和概括出两句著名的口号:“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虏”④[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9《遗事》,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59页。。岳飞的“部众十数万,本四方亡命、乐纵、嗜杀之徒,皆奉令承教,无敢违戾”,深得百姓爱戴,无疑是一种奇迹。

(四)反对防守、主张北伐的军事进攻思想

岳飞的军事战略进攻思想,就是通过进攻消灭敌人,达到战争的最后胜利。他批判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⑤[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12《乞本军进讨刘豫札子》,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859页。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为此,他坚决反对议和,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主张抗战到底,收复失地。在军事进攻上强调步兵,也重视步兵、骑兵和水兵的协同作战原则。

岳飞自参军以来,多次主张北伐。他亲率岳家军举行的四次北伐战争,就是其军事进攻思想的具体实践。在南宋初年的将帅中,吴玠和刘锜基本上是防御型的将帅,而岳飞则是进攻型的将帅。岳飞比吴玠、刘锜等人高明之处,在于他对宋朝的军事传统有所认识,有所批判,也有所突破。南宋初年,具备光复故地的决心和能力的统帅,唯有岳飞一人,这得到当时人的公认。范澄之上书营救岳飞时说:“况胡虏未灭,飞之力尚能戡定。”⑥[宋]范澄之:《南剑州布衣上皇帝书》,[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续编》卷30《百氏昭忠录》,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643页。绍兴十二年(1142年)八月,金使刘祹指出:“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⑦[宋]叶寘:《坦斋笔衡》,[元]陶宗仪:《说郛》卷18,北京:中国书店1986年版,第2页。。被金人拘押的宋使洪皓“言虏中所大畏服者”⑧[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续编》卷14《忠愍谥议》,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338页。是岳飞。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废帝完颜亮攻宋,金人自为“岳飞不死,大金灭矣”⑨[宋]薛季宣:《艮斋先生薛常州浪语集》卷22《与汪参政明远论岳侯恩数》,清抄本,《宋集珍本丛刊》第61册,北京:线装书局2004年版,第328页。。开禧二年(1206年),金章宗招降吴曦的诏书说:“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①[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10《措置曹成事宜奏》,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837~838页。

尽管岳飞的战略方针受宋高宗和朝廷的阻难,但仍组织了四次进攻性的北伐战争,并且编练了强大的骑兵、步兵和水兵,在最有利于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地形和时节,以步击骑,以骑抗骑,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极大地发展了军事战略进攻的思想。

(五)战争全局和“连接河朔”的战略思想

战略思想是指导战争的基本观点,包括对战争的准备和实施以及武装力量建设和运用等完整的观点。岳飞“素有谋略”②[元]脱脱等:《宋史》卷365《岳飞传》,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1376页。,与张所讨论兵法时,指出“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谋。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与宗泽讨论阵图时,指出“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③[宋]杨简撰,[明]周广辑,[清]冯可镛辑补:《慈湖先生遗书》卷16《论兵》,民国25年张寿镛辑刻《四明丛书》本,第33~34页。。这些说明岳飞谙晓兵法,精于谋略,在军事战略、战术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岳飞在军事战略上提出了战争全局和“连接河朔”的思想,因而成为指导岳家军作战的政策、方针和原则依据。作为岳家军屯驻地的鄂州,就其地势来说,既可以溯江而上接川蜀,也可以北向而北定宛洛,也可以经信阳、蔡州而直指汴京,还可以东下而应援淮南的西路和东路。自从岳飞独自承担长江中游这一防区的军事职责以来,他的一些高瞻远瞩的抗敌规划,也大都是与战争全局有关的。岳飞用兵很注意集思广益,南宋杨简说:“岳飞用兵,有胜而无败。闻其欲有所举也,必尽召诸统制官,环坐饮食之,而与之谋。先谋夫敌之所以败我者,至於六、七,备谋,详虑,竭智,共攻而终於无败也,乃行,故飞每战无败”④[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续编》卷10《令措置河北河东京东三路忠义军马省札》,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278页。。例如,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主动陈乞出兵收复郢、随、襄、邓等六州郡,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又一次主动北向进军,直抵伊、洛、商、虢诸地,继之又进军于陈、蔡地区,以及三援淮西,就是他实施“战争全局”思想的反映。

岳飞很重视北方民间抗金义军,提出“连结河朔”⑤的军事思想,发动、联络和支援北方抗金义军,使之与岳家军互相呼应或配合,夹攻金军。绍兴四年(1134年)十一月,抗金义士赵雲突破金和伪齐的封锁,投奔岳飞,岳飞又派他北上,与太行山寨义士建立了联系。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又派遣边俊、李喜等度过黄河,以加强连结河朔的工作。这既是先进的军事思想,更是高明的战略部署,反映了宋金战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由于岳飞充分考虑了战争双方的特点,着眼于战争的发展,取其所长,为己所用,其战略思想被实践证明完全正确。岳飞在这方面无疑深受宗泽的熏陶,而其成就却超过前人。

(六)注重军事训练和发挥骑兵的战术思想

军事训练在岳飞的军事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军队建设和战备工作的主要任务。岳飞对其重要性有深刻地认识,十分注重平时的严格训练,并讲究方法。岳飞多次强调“训练从严”和“练以致用”,在战场上发挥实际效果。“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①[元]脱脱等:《宋史》卷365《岳飞传》,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1394页,“如注坡、跳壕等艺,皆被重铠,精熟安习”②[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续编》卷27文林郎黄元振编《岳飞事迹》,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589页。,“止兵休舍,辄课其艺,暇日尤详,至过门不入”③[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9《遗事》,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57~758页。。岳雲“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尝以重铠习注坡,马踬而踣”,受到父亲的严责。其“授兵指画,约束明简,使人易从”④[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9《遗事》,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57~758页。。练以致用,主要指从实战需要出发,为战而练,进行实用性的训练,他的要求是“战阵既交,手执得枪住,口有唾得咽,则已是勇也”。

将帅是训练军队的实施者,因此,将帅在军事训练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兵之强弱,系于将帅”。岳飞精於射箭,“能左右射,随发辄中。及为将,亦以教士卒,由是军中皆善左右射,屡以是破贼锋”。在岳飞的严格训练下,岳家军养成一种军令如山,雷厉风行的军风,“御众得其死力,杨再兴殁于虏,焚其尸,得矢镞二升,盖不偾不止也”。岳飞“遣骑驰奏,至扬子江,风暴禁渡,典者力止之,骑曰:‘宁为水溺死,不敢违相公令。’自整小舟绝江,望者以为神”。故骁悍的金军也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⑤[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9《遗事》,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87页。的感叹。

岳飞重视练兵的思想,不仅发展了古代军事训练的战术思想,而且南宋初年组织和训练了一支坚不可摧的岳家军,保持了“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虏”的严明军纪,这在古代实为罕见和难能可贵。宋孝宗公开称赞:“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⑥[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卷9《昭雪庙谥》,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817~818页。。南宋朱熹在回答门生的提问时,也说“张、韩所不及”⑦[宋]朱熹撰,[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127,朱杰人编:《朱子全书》第18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合肥:安徽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988页。。

岳家军战斗力较高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与岳飞重视骑兵建设和水兵建设的思想有关。岳家军的骑兵是南宋诸将中最多的,单背嵬骑兵就8000左右。岳家军能在平原上与金兵角逐制胜,取得诸如郾城大捷,与骑兵发挥的优势密切相关。此外,平定湖南杨么军后组建的水军,在抗金战争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岳飞在正己的前提下治军,全面地贯彻《孙子兵法》倡导的“仁、信、智、勇、严”的为将之道,因而创造了古代治军史上的奇迹。他是宋朝最得军心和民心的一位将帅,他的军事思想和治军成就在古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南宋曹彦约说:“若夫智略足以料敌,鉴裁足以用人,纪律严而下不忍怨,粮运竭而众不忍叛,身死八十年,闻风者犹且悦之,其惟岳飞乎!古之所谓大将,不过于此。”⑧[宋]曹彦约:《昌谷集》卷17《中兴四将赞》,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67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08页。

三、岳飞军事思想的影响和地位

绍兴十一年(1141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受宋高宗指使,秦桧、张俊等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于临安府大理寺监狱。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赐钱百万,求其后悉官之。建庙于鄂,号忠烈”。淳熙六年(1179年),谥“武穆”。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改谥“忠武”,为武将最高谥号。故后人也称“岳武穆”或“岳王”。

岳飞率领南宋军民反抗金朝统治者侵略和屠戮人民的正义战争,使他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尽管宋高宗和秦桧等对史书中有关岳飞的战绩滥加删改,但现存史书中记载的岳飞抗金事迹及其军事思想,仍然显示了他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岳飞忠实地履行自己一不爱钱,二不惜命的名言,他的人格魅力对将士、幕僚和世人起了极大的表率和教育作用,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如朱熹称赞岳飞“忠勇”,“若论数将之才,则岳飞为胜”①[宋]朱熹撰,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13l,朱杰人编:《朱子全书》第1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098页。。

南宋理宗时期,曾任国史实录院检阅、国子监丞兼崇政殿说书的吕中,在《类编皇朝中兴大事记讲义》中高度评价了岳飞的战绩和军事思想,“飞忠孝出于天性。自结发从戎,凡历数百战,内平剧盗,外抗强敌。其用兵,尤善以寡胜众。其从杜充也,以八百人破群盗五十万众于南薰门外。其破曹成也,以八千人破其十万众于桂岭。其战兀术于颍昌。则以背嵬八百,于朱仙镇之对垒,则以背嵬五百,皆破其众十余万。初,兀术有铁浮屠、拐子马者,郾城之役,飞命部人以大刀入其阵,勿仰视,第斫马足,一马躓,则余皆躓。其出奇制胜如此。”②[宋]吕中撰,张其凡、白晓霞点校:《类编皇朝中兴大事记讲义》卷10《高宗皇帝·岳飞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604页。

南宋末期,面对蒙古大举入侵和南宋亡国的境地,曾任右丞相的文天祥(1236—1283年)对岳飞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

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③[宋]文天祥:《跋〈岳飞书吊古战场文〉》,武汉:武汉古籍书店1982年版,第107页。

将岳飞称作“宋之吕尚”,这是对岳飞战绩和文学成就极高的赞誉。在给岳飞曾孙岳靓的书信中,他指出:“惟中兴之韧,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报勋劳,克昌厥后,虽百世可知也。”④[宋]文天祥著,熊飞等点校:《文天祥全集》卷6《回岳县尉》,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第238页。

总之,岳飞在抗金战争中形成的军事思想,不仅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学理论,而且切实践行了“以仁为本”和“尽忠报国”的军事观。尤其是他反对和议、主张进攻的方针,以身作则、同甘共苦的带兵思想,严明纪律、赏罚分明的治军思想,战争全局和“连接河朔”的战略思想,以及注重军事训练的实践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军事学理论和实践,值得我们加以总结和继承。

致谢: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王曾瑜研究员给予了悉心的指导,谨此致谢!

〔1〕[东周]孙武.孙子[M]//刘鲁民主编,中国兵书集成:第1册.北京:解放军出版社,沈阳:辽沈书社,1993.

〔2〕[宋]李心传编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胡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3.

〔3〕[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M].徐规,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6.

〔4〕[宋]熊克.中兴小纪[M]//《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5〕[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M]//《四库未收书》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7〕[宋]岳珂编.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M].王曾瑜,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9.

〔8〕[宋]章颖.经进皇宋中兴四将传[M].北京: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

〔9〕[元]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1〕[明]黄淮、杨士奇编.历代名臣奏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2〕[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M].刘琳、刁忠民、舒大刚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13〕邓广铭.岳飞传[M]//邓广铭全集:第二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14〕龚延明.岳飞[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15〕韩毅,刘红.岳飞[M]//山东孙子研究会编,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评传.济南:齐鲁书社,2013.

〔16〕王曾瑜.尽忠报国:岳飞新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17〕王曾瑜.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周淑萍)

Brief Review of Yue Fei’s Military Thinking

Han Yi Liu Hong

In his long-term anti-Jin struggle, Yue Fei formed a lot of treasured military thinking. He put forward the military outlook of “taking kindness as the orientation” and “being loyal and patriotic”, the troop-leading thinking of setting examples by one’s own actions and sticking together through thick and thin, the troop-directing thinking of strict and impartial disciplines as well as drawing a clear-cut lines between reward and punishment,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overall situation of war and “connecting the Hesu region”, and the practice thinking of paying great importance to military training, which greatly enriched China’s ancient military theory and rendered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ancient military thinking. Yue Fei’s military thinking not only is the core and soul of the troops of the Yue Family, but also is a model for the ancient perfect army men well versed in both polite letters and martial arts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Yue Fei; Military Thinking

B22

A

2095-9176(2017)02-0014-11

2017-02-08

韩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解放军美术书法杂志》编辑部编辑。本文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编号:14BZS105);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三五”重大项目(课题编号:Y621011005)。

⑩[元]脱脱等:《金史》卷98《完颜纲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78~2179页。

猜你喜欢

岳飞中华书局军事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故事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岳飞
岳飞故事稗钞·序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