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2017-01-13张灵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可持续发展

张灵

摘 要:随着本科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实践能力的欠缺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原因之一。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对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需求,加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加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入手,分析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高校、企业和学生自身出发,为争创“双一流”提出了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我国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策略。

关键词: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实践教学基地;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2-0038-03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大学毕业人数逐年增加,但据统计,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在70%上下浮动,形势严峻、就业率低,多数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的多为一些暂时性和过渡性的工作。企业普遍倾向于接受有相关经验、技术积累的员工,以使企业迅速获得回报,59.6%的用人单位在招收大学毕业生时首先考虑实践能力和实习经历,而从大学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看,理论层面的知识多于技能层面,其就业能力并非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构建和培养。因此,“缺乏实践经验”是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因素。同时,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造成学生未能通过实践活动真正获得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其切实掌握的知识与社会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的重要论断,指明了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和着力点。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1]。

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改革,推动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作为创新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实践能力,成为了当前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 加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

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供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工程,既涉及专业与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也涉及课程体系的改革,同时还与高校教学资源的整体配置布局有关[3]。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长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活动以及社会服务活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生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指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4]。高等院校依托自身优势学科与企业联动,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可见,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完成跨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托。

1.1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相互支撑的统一体系,高校要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平行运作,有机融合,在实践活动中实践理论、验证并发展理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有助于教师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性质与时俱进地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1.2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实践教学改革了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摒弃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用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凸显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1.3 促进产学研合作

实践教学基地是科学研究的阵地,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密切沟通,发挥基地联合培养人才功能,探索产学研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企业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实习机会,为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造条件。同时,高科技研究成果确保了企业在立足领域的先进地位。校企合作共建基地,达到了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2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本科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是对校方软硬件资源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校方无意加大投入的情况下,每个学生能够获得的实践机会不断减少。若校方选择不断更新实验设备,增加校外基地数量,增加学生实践机会,那么在资金紧缺、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无疑给校方带来了一大难题。

2.2 教学基地利用率低

目前本科院校教学理论与实际、科研与生产脱节现象还未得到有效改变,同时,校内实验教学基地各自为政,设备利用率低,资源不能共享,学生除了课堂以外没有机会在实验室自主学习,没有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企业从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中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企业对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对于学校安排学生去实践,企业常以生产任务紧等借口推脱或婉拒;有些企业只在临时任务紧张、无法按时完成时才通知学生参与,安排的多数是与专业脱节的简单工作,打消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高校的基地宣传力度不够,很少有专业教师知道校企合作共建基地的存在,基地利用率极低。

2.3 内容较浅,专业性缺乏

不少企业与高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目的是为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这必定流于形式缺乏实效[5],与高校专业设置完全契合的基地数量有限,实践缺乏专业针对性。同时,高校组织学生参与专业实践多是采取参观、听讲座等形式,学生既缺乏对企业甚至对整个产业、行业的透彻认识,企业也不能得到对自己发展有益的改进方法和建议,失去了与高校合作共建的意义,学生受益程度有限。

2.4 缺乏监控评价体系

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的考核,主要对学生实践成效进行评估,较少或几乎不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评估。校内实验室管理混乱,没有统一的专人管理;仪器操作、设备管理缺少相关制度;校外实践基地没有管理组织,没有工作计划,没有明确的实习目标,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并没有给学生提供合适的锻炼机会,只在实践活动结束时盖章了事,因此高校需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评估体系,对实践过程和效果进行考核。

2.5 实践师资相对薄弱

高校在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缺少专任教师的瓶颈。传统教学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因此学校在招聘教师时仅考虑教师的理论学习经历,实践教学工作往往由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理论教师兼任,受到教师精力和阅历等限制,实践教学缺乏合理计划和系统规划,教学内容不成体系。以南通大学某学院为例,专业教师来源情况如下图。

由上图可见,来自高校毕业生占79%,仍占很大比重,从相关企事业单位调入的占15%,其他高校调入的占6%。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虽然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由于经验阅历的限制,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因此很难胜任本科生实践课程的教学。来自企事业单位的教师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相对数量少,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3 加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将是我国在“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的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这无疑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是理论教学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强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基地建设对实践教学起到模范和辐射作用,能提高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同时为科研提供高质量服务,促进产学研合作。因此,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校企需要从多方入手,在当前就业形势下,采取各项措施,加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同时,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主动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断积累经验。

3.1 企业层面

合作企业要用发展的眼光积极与高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着力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发,帮助他们将之前学习的书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在实践中建立并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最终获得更高的人才培养社会和经济效益。

(1)在实践时间和岗位的分配上,企业应当在生产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与其专业契合度较高的岗位。

(2)企业尝试建立“企业校外导师制”,保障实践教学体系与社会发展协同并进。安排有经验的老员工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传授和指导专业知识与技能,弥补学生理论知识的欠缺,建立实践学习的诊断、反馈、补偿机制,提高学生实践质量。

(3)对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不应当只流于形式地参观、见习、听取报告,而应增加实践内容的深度,让学生接触到工作实质性内容,如参与企业产品市场调研、营销策划、销售实践等工作,为他们以后的择业起到引导作用。

(4)创新创业教育是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企业为大学生各类项目的开展与拓展提供条件,同时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与大学生畅谈创业经历和感受,激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拓宽未来发展之路。

3.2 高校层面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本科院校更应以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作为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重视实践教学在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方面的核心作用。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课外实践的主要场所,为满足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学校将实验、实习、设计、课外实践作为一个系统,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6]。校外实践基地不仅需要有充足的数量保证,而且要有充分的区域分布,同时保证有业务导师的指导[7]。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加大校内实验设备的投入,提高各种新仪器资源的利用率,加强校内实践实训基地的有效管理,使各部门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建立起互利共赢的长期有效合作关系,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目前高校资金紧张和资源短缺尚未缓解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所,加强管理等软件建设。

(2)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促进教学模式改革。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各部门在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中增加实践教学比例,设置相应学分,高校积极探索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积极组织基地开展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弥补校内教学实践的不足,使高校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和内容贴近社会需求。同时,高校应对协议基地和教师的实践教学建立评估体系,阶段性进行考核。

(3)校企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根据企业所需专业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增加实习岗位和实战锻炼的机会,由此企业、高校、学生三方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4)关联性和交叉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可以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即建立相关专业共享的实习基地群。这样不但可以简化建设实习基地中的重复性工作,而且可以加强相关专业学科教师间的交流与联系,使实习基地群发展成为就业基地群和科研基地群,从而集约成本。

(5)随着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实践教学基地的导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不仅对学生,而且对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同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参与企业职业能力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与创新活动中,培养专家型师资队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3.3 学生层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事业的行家精通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的基础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程度,即在课堂上、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他注意的中心,不是他所要研究的材料内容本身,而是学生,他们的智力活动,他们的思维,以及他们在智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这里强调的即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8],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发挥主动积极性,培养自我学习、独立思考的优良品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解决的方法。

(1)当代大学生要对经济社会就业形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处理好现实可能与个人期望的关系,了解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具备的优良品质和专业技能,除了积累书本知识,还应重视实践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2)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到学校安排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中去,珍惜并充分利用每一次锻炼的机会。要在熟练掌握书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避免在实践岗位上理论无法跟上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

(3)在进行知识技能积累的同时,大学生要注重对未来工作全方位的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探索求知过程,使自己对于理论的认识加深,并更好地作用于实践过程。最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相互作用,达到螺旋上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5-11-05.

[2]张呈,张忠狮.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使用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164—165,178.

[3]惠记庄,张雷,孙德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评价指标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11—14.

[4]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EB/OL].中国教育网,2010-07-30.

[5]施戌杰,黄强,胡艳,关肖峰,杨雪茹.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弱化问题亟待解决——基于学生视角的实习问题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96—97.

[6]张昌凡.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促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19):34—35.

[7]李仁玉,闫冀生.校外法学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5):80—81.

[8]张文彩.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5):114—115.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可持续发展
浅析河南高等本科院校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