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医阴阳浅析骨肉瘤微环境紊乱与免疫失衡的联系

2017-01-11袁长深段戡赵蔚峰黄肖华郭锦荣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12期

袁长深 段戡 赵蔚峰 黄肖华 郭锦荣 郑海军 张鑫 吴碧兰 梅其杰

【摘 要】 中医学认为,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是正(宿主)与邪(肿瘤)相互斗争的过程,导致机体微环境紊乱,出现机体阴阳变化失衡。而机体阴阳变化的失衡, 使得患病机体表现出免疫功能的异常变化。因此,从中医的角度,阐明骨肉瘤微环境紊乱与免疫失衡的相关联系,为从免疫机制方面治疗骨肉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骨肉瘤;微环境;免疫失衡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3-0004-03

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原发性骨肿瘤,即便对骨肉瘤的发病机制认识不断深入,但仍不能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而“免疫调节”学说较为全面地阐述了骨肉瘤的免疫发病机制,认为骨肉瘤的首次发病以免疫调节异常为主[1-2]。中医学认为,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是正(宿主)与邪(肿瘤)相互斗争的过程,导致机体局部微环境紊乱,最终出现阴阳变化的失衡。而机体正邪斗争,出现阴阳失衡,与骨肉瘤“免疫调节”学说中的“免疫调节异常”有类似之处。因此,从中医的角度,阐明骨肉瘤微环境紊乱与免疫失衡的相关联系,可为从免疫机制方面治疗骨肉瘤提供理论依据。

1 骨肉瘤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正气虚弱,邪气乘袭,癌毒内淫等因素引发[3-4],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5],出现阴寒气滞、瘀毒热郁、湿浊留着等病理变化;痰、瘀、毒相互搏结,日久积滞[4],渐成有形之肿块的恶性疾病。

本病虽以“正气亏损”为本,但以“痰、瘀、邪毒”为标,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并非单一,可同时兼见多证,但其机体发病后始终处于“阴阳之气不相顺接”、“阴阳失和”的病理状态。

2 骨肉瘤微环境紊乱

肿瘤细胞周围的环境即是微环境,是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场所[6]。在多种复杂因素作用下,宿主的自身细胞内部环境调节失变和信息传导失误,肿瘤基因被活化及抑癌基因失调,使肿瘤细胞内环境处在不平衡状态。

由于肿瘤微环境中,始终处于乏氧→再氧合→乏氧的循环状态,肿瘤微环境的平衡和稳定状态进一步遭到破坏[7],导致骨肉瘤微环境紊乱,使肿瘤微环境这个保护屏障失去应有的保护力,促使肿瘤细胞的繁殖,甚至转移。

在骨肉瘤早期,由于肿瘤细胞的浸润,形成酸性、缺氧的微环境,属中医的“阴”[8];随着肿瘤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氧气,骨肉瘤则以现有的血管床,通过出芽的方式,不断生长或由骨髓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并增殖,不断获取血液和营养物质,为骨肉瘤生长提供物质基础[9]。肿瘤细胞不断与机体争夺营养,表现出中医“阳”性状态[8],从而影响机体的阴阳平衡。从中医阴阳角度而言,骨肉瘤微环境紊乱,则是机体内环境阴阳平衡被打破的开始,表现为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紊乱等等[10]。所以,有效调整肿瘤微环境,是治疗肿瘤的必然出路[6]。

3 骨肉瘤免疫失衡

肿瘤的产生,是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但免疫耐受现象被认为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肿瘤免疫耐受的产生,不仅受病毒、环境等外部因素的作用,同时受机体内如肿瘤抗原、T细胞及B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等因素的影响。机体通过激活体液、细胞免疫等正向免疫效应,使局部微环境出现免疫聚集,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扩散;但在机体免疫系统全力抗肿瘤的同时,同样也会出现短暂紊乱现象,使部分免疫细胞出现分化变异,直接导致淋巴细胞如CD4+T细胞分化障碍,出现免疫无能、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等问题。

众所周知,T细胞免疫反应是维持机体稳态的最重要机制。由于T细胞亚群的平衡状态失衡,必将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最终影响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目前认为,体内CD4+、CD25+T细胞是调节动态免疫,维持免疫稳态的关键因素,可有效防止免疫反应扩大,防止发生自身免疫抑制[11]。由于CD4+、CD25+Tregs细胞作为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群,有免疫低反应性(无能性)和免疫抑制性的双重属性,江志超[12]从其免疫学特性,形象的将免疫低反应性归属于“阳”的范畴,而将免疫抑制性则归属于“阴”的范畴,说明机体的免疫动态变化过程与CD4+、CD25+T细胞“阴”、“阳”属性的消长变化密切相关。

正是体内“阴”、“阳”属性的相互转化,维持着机体的稳定、发展。而CD4+、CD25+T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失衡,则可形象的认为是阴阳平衡失调的一种体现。骨肉瘤的首次发病以免疫调节异常为主[1-2],而骨肉瘤的发病、发展[13]、预后[14]与免疫失衡密切相关。通过免疫(生物)疗法来治疗肿瘤,正是从侧面证实肿瘤存在阴阳失衡的有力证据[6]。

4 骨肉瘤微环境紊乱与免疫失衡间的联系

中医学认为,心血的正常循行,肺气的宣发、肃降,肝气的条达,脾胃的运化,肾气的气化,经络的通畅等,保持人体“排毒系统”始终处于动态的、立体的、完善的功能状态,不致于出现“不通则病”的病理现象,有效保证机体的阴阳平衡。

而当六淫邪气过甚、外邪内蕴致病或脏腑功能紊乱,都可最终导致气、血、津、液运行失常,造成机体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则停留为瘀滞,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则留结成痰湿。痰湿、瘀滞皆是微环境失常的病理产物。

从免疫学角度而言,认为外来的抗原物质病和原微生物等则属于中医的外邪;而因异常的免疫应答而产生的有害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等则归属于中医的水湿痰瘀病理产物,为内邪[15]。邪气作用于人体,由于邪气亢盛,正气未衰,表现为“阳偏胜”或“阴偏胜”状态,为实证。对于实证,易“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在免疫学上则突出地表现为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或呈偏高趋势,总体上为人体免疫功能紊乱,微环境失衡[15]。

由于过多表达细胞因子,使微环境的发生紊乱,导致阴阳失衡;机体阴阳失衡,进一步使T细胞亚群发生漂移现象,最终将导致免疫失衡。微环境失衡与免疫失衡存在内在密切联系,可通过微调微环境,重新恢复机体“阴阳平衡”[10],则有利于改善机体内环境和免疫调节作用,发挥抗肿瘤作用,其原理与现代肿瘤免疫疗法有异曲同工之效[16]。

5 小结

骨肉瘤早期即可发生肿瘤局部微环境紊乱,而全身免疫功能改变直到晚期才发生[17]。而免疫功能状态紊乱和低下,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肿瘤的发展和预后。由此说明,肿瘤微环境是免疫失衡的先导表现,在肿瘤初期,维持微环境中“阴阳平衡”的状态,则可有效避免,甚至可有效逆转免疫失衡状态,这将可能是今后肿瘤防治的热点之一。

参考文献

[1]Xiao H, Luo G, Son H,et al. Upregulation of peripheral CD4+CXCR5+T cells in osteosarcoma[J]. Tumour Biol, 2014, 35(6): 5273-5279.

[2]Zheng W, Xiao H, Liu H,et al. Expression of programmed death 1 is correlated with progression of osteosarcoma[J]. APMIS, 2015, 123(2): 102-107.

[3]徐叶峰,刘云霞,陈婧,等.刘云霞主任中医师分期论治骨肉瘤思想撷箐[J].新中医,2016,48(6):212-213.

[4]王辉,孙桂芝.孙桂芝治疗骨肉瘤经验[J].世界中医药,2012,7(1):21-22.

[5]司富春,丁帅伟.骨肉瘤中医证型与方药分析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7):903-907.

[6]王昌俊.人体内环境与中医治疗[J].环球中医,2010,3(2):133-134.

[7]刘春梅.不同类型的DCs在调节性T细胞产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8]李尧,钱文慧,陆茵,等.中医治则治法与肿瘤微环境[J].中医杂志,2011,52(21):1801-1804.

[9]秦刚,李海东,徐苏洋,等.蜂毒素对荷骨肉瘤裸鼠肿瘤SDF-1α、CXCR4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8):2983-2985.

[10]杨剑横,杨晓乔.微调阴阳平衡和稳定内环境治疗晚期肿瘤新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7):83-84.

[11]Kondelkova K,Vokurkova D, Krejsek J, et al. Regulatory T cells(TBEG)and their roles in immune system with respect to immunopathological disorders[J]. Acta Medica(Hradec Kralove), 2010,53(2): 73-77.

[12]江志超.CD4+、CD25+T调节细胞在中晚期鼻咽癌微环境免疫耐受的病理意义及益气解毒方的逆转效应[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

[13]蓝旭,葛宝丰,刘雪梅,等.骨肉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 (8):740-741.

[14]丰荣杰,李建民,杨志平,等.骨肉瘤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2(2):173-177.

[15]孙理军,杨宗林.论扶正祛邪治疗的现代免疫机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2):4-6.

[16]李捷,任万华,石军,等.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hl7细胞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5):257-260.

[17]Ioannides CG, Whit eside T L. T cell recognition of human tumors: implirations for molecular immunotherapy of cance[J]. Clin Immunol and Immunopathol, 1993, 66(2): 91-106.

(编辑: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