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及培养途径探索

2017-01-04徐敏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4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培养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徐敏

[摘要]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认识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的重点关注点。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浙江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进行了成因分析,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途径

从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系统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概括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和培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本质和价值理念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当代大学生处在国家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是否健全有效,直接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实现进程。本文以浙江高校学生为研究客体,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及成因分析,并就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途径作出分析探索。

一、浙江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调查与分析

本次研究面向浙江高校在校学生,兼顾院系、专业、年级和性别等因素进行简单的随机抽样。问卷内容涉及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现状等。在实际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282份,有效回收率为93.8%,其中男生1776人,女生1506人;理科945人,工科810人,文科1527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政治品质现状。问卷中关于政治品质的调查,主要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结果显示学生整体的政治品质是正确、主流、积极、向上的。72.4%的学生“相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74.9%的学生“坚信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81.1%的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85.9%的学生认为“国家应该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和社会法制化进程”,84.2%的学生认同国家在处理法轮功、各类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方面的态度和做法。但是,在信仰方面,赞成“公民信仰自由,至于信仰什么是个人的事情”的占60%,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个人来说,主要意味着责任”仅占35%,有53%的同学认为是“一种荣誉和更多的发展机会”。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针、路线和政策的,但是在个人信仰取向的选择标准上,注重实用功利性,偏重个人体验和现实回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道德品质现状。在道德品质方面,调查涉及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评价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统计表明学生的道德认知较为准确,道德人格较为健全,能够通过无意识的心理作用实现认知与行为的自觉统一,体现出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84%的学生了解并认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75.4%学生不赞同网络暴力、网络造谣和网络骂贴等不文明现象,92.6%的学生表示“愿意加入志愿者行列为社会奉献一份爱”,85.2%的学生“曾经或现在经常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在被问及“道德行为的动机是什么”时,65.2%的学生认“是一种下意识行为,是日常生活习惯的自然表现”,觉得自己做出符合公众道德要求的举止是“迫于舆论监督或周围人对于此行为的肯定”的占27%,在“个人利益和社会或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首先保全个人利益”的占10%,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道德人格较为健全,能够通过无意识的心理作用实现道德认知与行为的自觉统一,体现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总体而言,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总体上是主流健康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状况良好,但也存在理想信仰多元化、现实选择功利化、价值利益本位化的现象。

二、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的成因分析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作为人们认定事物、辩定是否的一种思维或取向,其产生和变化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很大程度皈依于现实社会的作用。

(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今90后的大学生们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成长起来的,他们目睹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国崛起,享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接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教育,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党员了解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较高,并且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逐步潜移默化为自己的人价值观。

(二)部分学生价值观受到了中国转型期“泛功利化”倾向的冲击。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强调了高效率、高效益的影响因素,整个社会物质领域和人文精神领域都存在“泛功利化”倾向,即把功利作为评判衡量一切事物优劣好坏的标准。受此影响,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盲从、世俗和功利倾向,学生更注重个人感受和自身需要,对社会担当的责任意识较为淡薄。

(三)高校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机制尚不健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机制未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状需要,教育方式单一、内容枯燥、现实指导性不强、教育针对性不够等问题表现得较为突出,另外,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存在“重知轻行”的现状,过度强调理论教育,未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作用,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意愿和程度均不高。

三、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教育途径

习近平指出,“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工夫,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工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结合时代特点,找准教育切入点,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教育原则,努力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准则。

(一)重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方式。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确立离不开知、情、意三因素,因此,“认知”理所应当是意识确立的基础,高校思想教育应按照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问题导向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采用专题教学、案例教学、互动讨论、演讲辩论等方式,加强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改革学生考试评价方式,逐步建立课堂互动、社会实践、课程论文与集中考试相结合的学习考察评价机制,以此夯实学生价值观的认知体系。

(二)发挥网络媒体的教育引导力,求新求变打造育人体系。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网络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已经不容小觑,“人机互动”正在逐步取代现实生活中“人际互动”,越来越多的学生生活在微博、微信、贴吧、论坛和聊天室中,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面对现实情况,充分发挥网媒的便捷性、时效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扬长避短开辟网络德育阵地,积极把握话语主动权,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使用与发展并举、引导与过滤并举、高雅与通俗兼顾的原则,构建符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的现代育人体系,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有效性。

(三)加强影视媒介的正面影响力,去芜存精构造教育载体。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影视传媒业正在向世人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辐射面和渗透性,影视文化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由于影视作品常常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导演的,加之影视演员的个人影响力,因此,影视作品的直观感受性和价值取向往往能给受众带来强烈的冲击力和影响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借助优秀影视作品的影响力,使学生受到正能量的教育、感染、熏陶和启迪,在道德情感、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评判等方面产生正向影响力,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奠定坚实的意识基础。

(四)注重家校沟通的教育联动力,“三位一体”搭建教育平台。学生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力量的影响,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形塑”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就像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高校教育有必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建立互动关系,及时将教育过程和结果反馈给家长,使家长重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最终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

(五)强化高校学生的自我教育力,有的放矢彰显自教功效。高校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文化影响对其价值观的树立不容忽视,因此,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不能是教育者一厢情愿的单项活动,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突击工程,应当重视受教育者的自身体验,尤其需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通过“传帮带”等学生为主客体的教育方式,在身边榜样和现身说法的感召下,加强同龄人间的相互学习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解决问题,以便在潜移默化中将其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追求。

(六)提升实践体验的教育感召力,身体力行巩固教育成效。价值观从认识到认同再到内化,需要一个实践检验的过程,毕竟,实践是主观世界客观化和客观世界主观化的重要媒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具体的,动员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接地气”的实践活动做起,把“三个倡导”转化为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感悟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推动实践养成,夯实内化效果。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培养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