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语文教学核心目标实现的路径思考

2017-01-03何黄海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何黄海

【摘 要】语文教学有它独特、个性的教学任务和学科使命。从发现和聚焦一定的语言现象出发,语文教学才算真正开始。其核心要义在于:一是文本解读,从发现语言现象出发;二是教学设计,从聚焦语言目标出发;三是教学实施,从落实语言实践出发。“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这一理念,不仅对促进当前阅读教学的课堂重构,而且对推动语文教师坚守语文教学核心使命,皆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 核心任务 精准实现

“从语言出发”,是指阅读教学从发现具有教学价值的语言现象出发,立足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规律展开精确、系统的语言实践活动,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从语言出发”,不仅需要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认同和确立,更需要教学策略的跟进和革新。总的来说,“从语言出发”的教学路径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向和调整。

一、 文本解读,从发现语言现象出发

由语言构成的文本隐藏着诸多的语言奥秘,教师对它们的发现、把握、解读和设计是教学的起点。语文教师应保持对语言现象的高度敏感,善于发现和定位具有教学价值的语言现象。

那么,从哪儿找到具有教学价值的语言现象呢?

首先,在“遣词造句”上搜寻。词句是语言的基本元素,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也更多地表现在他的遣词造句上。所以,文本的语言现象在很多时候首先体现在它的词句上。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四季》一文: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此文的语言现象集中体现在两点:其一,叠词的巧妙运用,让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营造出亲切明快的语言风格;其二,作者描写草芽、荷叶、谷穗和雪人的“说话”,语言表达富有变化。草芽和荷叶的语言描写比较单纯,而谷穗和雪人的语言描写中则加入了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短短四小节的一首小诗在行文上“和而不同”,谷穗和雪人的形象活泼、鲜明,充满童趣。

其次,在“语言结构”上发现。所谓语言结构,是指句子和句子、句子和段落以及段落和段落之间的联系。语言的结构展现了语言的整合之美和逻辑之美。汪曾祺先生曾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中指出:“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我们在文本的遣词造句上发现语言现象是找到阅读教学的一扇窗的话,那么在文本的语言结构上发现语言现象的秘密,则往往意味着打开了从语言出发进行教学的一扇门。通过这扇门,我们能够找到更多更广的语言价值点。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一文,环境描写的相互映衬,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情节设计等,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教学价值点。

二、教学设计,从聚焦语言目标出发

面对繁多的语言现象,教师如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如何准确甄别、正确选择其中最有教学价值的语言现象展开教学?这是一个关乎语文课程价值能否在这一节课最终实现的重大问题。我们认为,选择的标准应基于课标年段目标的要求,基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际需求。就教学设计而言,教师对语言现象的选取,还应特别注意对语言训练目标的聚焦。一节语文课,语言训练的目标最好一以贯之,不可跳跃和游离。我们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为例,作一粗浅说明。

首先,在尊重“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注意分离已熟知的语言现象。“从语言出发”要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避免在学生熟知的语言现象上作过多的纠结。如《落花生》的教学,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层面上几乎不存在什么困难,他们对父亲“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的教导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那么,面对儿童都能读懂的语言现象,教师该如何作为?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是一个常量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分离儿童自己能读懂的语言现象,避免宝贵教学时间的无效消耗。

其次,在发觉“陌生化”语言现象的基础上,留意发现新的语言隐秘。《落花生》一文,学生难以独立发现的语言隐秘在哪里?我们注意到下面的文字。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花生的好处告诉孩子们,而先问他们“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作者描写姐姐、哥哥和“我”的回答,是否多余?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语言现象。由这个语言现象而起,我们可以回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魏校长”之问,作者在写周恩来的回答前,也写了其他同学的回答;还有《临死前的严监生》,在赵氏猜准“两个手指”的含义前,作者为什么要写其他人的错误猜测?……在这些作者有意制造的情节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语言秘密?聚焦这样的语言现象,提炼具有研究价值的语言目标,学生才有可能进入“铺垫”“对比”“衬托”等语言密境。好的语文课,在发现“陌生化”语言现象的基础上丰盈、生趣、思辨地展开。

三、教学实施,从落实语言实践出发

如果说,教材解读是搜寻语言现象的优质种子,那么教学设计就是把优质种子放到合适的位置,而教学实施,则是唤醒和促进优质种子生长的过程。当语文教师走进语文课,怎样真正落实语言实践活动?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经历为例,谈几点看法。

(一)用恰当的语言角度带领学生深入文本

随着阅读经验的丰富,孩子们的语感能力日益增长,阅读水平逐渐提高。此时,教师如果没能将学生带入新的阅读视野,那么语文教学就容易出现“在学生已掌握的水平中打转”这一尴尬现象。如何规避?我们以为:一方面,教学要明确学生语言发展的基本层次与基本规律;另一方面,也要在合适的语言角度作新的定位,以确立学生真实需要的语言实践内容。

执教本课,笔者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一话题:五壮士的哪些语言或行为,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我们关注到了课文第三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班长马宝玉的话,能否用以下两句来替换:“同志们,我们走!”“同志们,我们走这条路!”将这两句话放入马宝玉当时的语言环境,学生很快发现:一个简单的“走”字,更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马宝玉当时斩钉截铁的态度以及大无畏的意志!顺着这个语言角度,我们开启了本节课语言实践活动的大门——简洁语言背后的丰富意蕴。

选择这个语言点有依据吗?笔者让学生去发现课文语言的秘密:在五壮士做出这个抉择的前后,作者对他们的称呼发生了变化——之前是“战士”,之后是“壮士”。这个变化的发现,让学生激动不已:原来,简要的语言可以蕴含这么丰富的内涵,可以具有这么大的表现力!

(二)用思维的力量支撑起语言实践的高度

笔者为什么要淡化对“英勇杀敌”这部分的关注?原因有三:第一,从文本内容的阅读看,五年级的学生理解这几个自然段没有任何难度;第二,从语言表达的形式看,这几段不同人物的动作描写与其他一般性文本没有太大的不同,也就是说,动作描写的训练我们还可以在其他文本的教学中实现;第三,就这个文本来说,笔者认为,“两条路的抉择”最能表现五壮士对革命和党的事业的无比坚定和无比忠诚!五壮士随后的打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等行为,是他们在做出选择那刻起“顺理成章”的举动:在那一瞬间,他们早已明白自己之后的处境以及自己该干什么。于是,课文才有了这样的语言: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围绕简洁的语言,我们让思维参与到语言实践的活动中,走进人物的内心,化课文之语言为“我”之语言:其一,思考“此时此刻,五位战士可否选择第一条道路?为什么?”其二,聚焦的语言——“热血沸腾”和“紧跟”,思考“为什么班长一个简单的‘走字,让战士们热血沸腾?你从‘紧跟中,读出他们选择了怎样的道路?”有了思维的参与,学生才能从简约的语言背后,读出丰富的具有人性温度的英雄主义!

(三)以情感深入的方式激活语言实践的体验

为什么学生积累了许多语言,却缺乏在实际语境中运用的能力?我们认为,语言积累的方式会影响语言的迁移力。只有经历深度情感体验和强烈认知经历的语言,才能真正被学生所积累;也只有通过这条途径积累的语言,才具有在不同语境下被迁移和运用的灵活性。

聚焦“简洁语言背后的丰富意蕴”,教师以饱含深情的引导语带领学生继续深入语言现象:“还有哪些课文语言,表达上很简单,含义却非常丰富,同时又让你感动?”学生很快在后文中找到三处这样的句子。

其一: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其二: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其三: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一个“砸”字,爆发出五壮士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脸上露出的喜悦,是他们对任务胜利、彻底完成的自然流露;而跳崖时,简要又壮烈豪迈的口号,则铸造了五壮士最后的生命绝唱!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入情入境。触抚情感如此真挚、如此炽热又浸润了生命的文字,英雄的形象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语言实践在思维参与和情感深入的基础上得到落实。

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从语言出发,聚集核心目标,加强语言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凸显语言训练这一教学实质,我们的语文教学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洲中心小学 311400)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