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钙素原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诊断价值

2016-12-28吴开颜焦江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0期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吴开颜+焦江琴

【摘要】 目的 探究降钙素原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7例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为甲组, 同期47例急性胰腺炎非感染患者为乙组。检测两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 对比观察两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甲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为(4.8±1.1)ng/ml, 明显高于乙组的(0.5±0.1)ng/ml (P<0.05), 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在入院第7天达最高值, 随后呈下降趋势。甲组患者入院不同时间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 通过检测降钙素原水平, 可在早期发现急性胰腺炎患者是否并发感染, 并尽早控制, 阻断病情的进展。

【关键词】 降钙素原水平;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026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 引发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出血或炎性坏死等, 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痛、发热、血胰酶增高等, 常并发感染,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来本院治疗的9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 探究降钙素原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47例于2014年1月~ 2015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为甲组, 同期47例急性胰腺炎非感染患者为乙组。甲组中男27例, 女20例, 年龄18~76岁, 平均年龄(48.7±10.4)岁;乙组患者中男28例, 女19例, 年龄19~78岁, 平均年龄(48.5±9.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胰腺炎;②经检测白细胞计数>20×109/L;③ CT检测显示胰床、胰腺周围坏死组织存在小且不规则气泡;④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②严重认知障碍、精神病患者。

1. 3 方法 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7、14天后, 在患者早晨空腹状态下收集3 ml静脉血, 使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仪、德国利德曼试剂, 检测患者降钙素原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 使用电泳法检测C反应蛋白。

1. 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及不同时间降钙素原水平。

1. 5 判定标准[1] 降钙素原正常值范围:<0.5 ng/ml;C反应蛋白正常值范围:0~6 mg/L;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0)×109/L。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比较 甲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乙组(P<0.05), 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甲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在入院第7天达最高值, 随后呈下降趋势。甲组患者入院不同时间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高于乙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为多种原因导致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 引发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出血或坏死等的炎症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常在暴饮暴食或过度劳累疲劳后突发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特征性腹痛;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在正常值的3倍以上;经CT检测显示胰腺体积增大, 边缘模糊、坏死[2]。根据病情程度的不同可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轻症急性胰腺炎以胰腺水肿为主, 病情呈自限性, 具有良好预后;重症胰腺炎可导致胰腺出血性坏死, 具有高继发感染发生率, 并可导致腹膜炎、休克等, 具有较高病死率, 急性胰腺炎患者继发感染后加剧器官衰竭, 可能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 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对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进行早发现、早治疗, 通过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方法,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挽救患者生命。治疗前提为判断是否并发感染。

降钙素原为多肽激素, 属于蛋白质类物质, 从甲状腺肿瘤细胞培养液中提取得到, 正常人体血液中不能检测到降钙素原, 但若患有严重细菌、寄生虫等感染或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时, 其降钙素原水平则会明显升高, 能够反映全身炎症反应活跃程度, 所以, 降钙素原在临床诊断, 尤其是感染中发挥重要价值[4]。正常人体内降钙素原水平<0.5 ng/ml;出现局部感染后, 降钙素原水平在0.5~5.0 ng/ml之间, 当检测值在其区间内时考虑存在局部感染的可能, 需在1 d后再次检测;出现全身感染后, 降钙素原水平在0.5~2.0 ng/ml之间, 当检测值在其区间内时考虑存在全身感染的可能, 需在1 d后再次检测;降钙素原水平>2 ng/ml时, 则为全身感染[5]。

综上所述, 通过检测降钙素原水平, 可在早期发现急性胰腺炎患者是否并发感染, 并尽早控制, 阻断病情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郎少磊, 安淑霞, 常婧. 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16): 103-104.

[2] 吴祖毅, 谢平伯, 梁兴. 降钙素原水平改变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36):29-30.

[3] 吴志丹, 邵莹. 降钙素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的应用.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13):3181.

[4] 赵俊玲, 夏天波. 降钙素原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诊断价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24):19-20.

[5] 曾珠, 石玉玲, 廖扬, 等. 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1, 25(1):25-26.

[收稿日期:2016-08-08]

猜你喜欢

急性胰腺炎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生大黄加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评估
生长抑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循证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细节护理的可行性研究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对比研究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