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儿童剧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2016-12-26厉秀明

亚太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儿童剧社会性价值

厉秀明

摘要:儿童剧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戏剧形式,符合幼儿好模仿、爱游戏、喜欢假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戏剧作为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广泛的覆盖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本文立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分析儿童剧剧本、组织表演、观赏等环节,论述其有利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发展的价值,为幼儿良好个性养成及全面发展探索一种轻松愉悦、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儿童剧;幼儿;社会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004-02

自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曝露出种种问题,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养成的传统应试教育造成80后一代“三十不立”、“啃老”等不良现象。2015年10月,为应对社会老龄化危机我国采取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面对“突如其来的幸福”,经历过独生子女时代的70后、80后们出现了新的烦恼——要想生二孩,先要问老大。2015年11月武汉晚报徐州新村肖女士女儿以死逼家长放弃二胎;2015年12月澎湃新闻江西省男孩因父母生完二胎疏远他,偶尔的一次批评导致他自杀身亡;2016年8月,扬子晚报宿迁男孩因母亲怀二胎三次离家出走……

事实表明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出现了危机,迫切的需要相应教育。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与幼儿期没有进行相应引导有重要关联,研究表明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抓住关键期进行培养,对后期的发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下应对二孩,同伴交往更应为家庭和学校关注。生儿一时育儿一世,养育一个孩子决不仅是享受迎接新生命的快乐,更是教育之路上的艰辛陪伴。

一、儿童剧适合幼儿心理需求与接受能力

《辞海》定义儿童剧为“主要供少年儿童观看的戏剧。它具有形式活泼,故事有趣,情节富于变化,适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与知识水平的特点。”[1]我们一般把20世纪初期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剧、舞剧,如《葡萄仙子》、《神仙妹妹》、《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认为是我国儿童剧的开端,其形式主要包括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以及童话剧、神话剧、木偶戏、皮影戏等不同类型剧种。从题材上看儿童剧通常选择神话、童话为主题,符合幼儿期喜欢幻想的天性,结合歌唱、舞蹈与幼儿期成长中活泼好动契合。此外儿童剧还有一个关键的特点就是其游戏性,“游戏即是儿童剧的内容,又是儿童剧的形式。任何儿童剧都充溢着浓重的游戏因素。”[2]游戏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是幼儿学习的方式。儿童剧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其直观形象的特点与幼儿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切合。儿童剧的情境把幼儿带入一种类生活状态,幼儿喜欢假装,而这种情境给他们一种假装的生活,《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3]因此童话剧是符合幼儿心理需求和接受能力的。

二、儿童剧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价值

儿童剧与唱歌、跳舞、主持等活动不同,它是集体合作的结晶,具有独特的社会性价值。幼儿从进入幼儿园第一天起开始过集体生活,也是人生真正社会化的开端,没有涉足社会的孩子经常因为不懂“人情世故”无法融入游戏,得不到朋友,并为此苦恼。儿童剧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了一种充满童趣又有效的方式。

(一)给幼儿解读剧本能丰富幼儿社会性认知

剧本故事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浓缩反映,其主题思想又名“主脑”,李渔道“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4]一个小故事蕴含大社会,在解读剧本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分析理解故事,获得对人及人际关系的认知,实现社会认知的第一步。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生来不是“白板”,其朴素知识以及主动认知特点决定教师与幼儿解读剧本时应尊重支持幼儿表达自己对主题思想的认识,一方面有利幼儿自尊、自信建立。另一方面透过其对主题思想的认识判断其社会知发展水平,有利教师因材施教。如解读《三只蝴蝶》剧本,有的小朋友对三只蝴蝶宁愿被雨淋也不分开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先去避雨,天晴了再一起玩一样还是好朋友,分开躲雨跟深厚友谊不冲突。幼儿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正是在理解作者本意的基础上,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反应其个性特点,而敢于表达是其自尊、自信基础。

(二)组织儿童剧促幼儿社会规范认同及同伴合作交往

儿童剧是由教师组织幼儿共同实现同一目标的一种集体活动。幼儿处于自制力差,自我中心心理阶段,要为集体利益完成共同目标有些困难,然而儿童剧的童真、童趣,符合幼儿喜欢模仿、假装的游戏性特点,能调动幼儿的无意注意、记忆、想象等。皮亚杰把2-8岁幼儿划分为他律道德阶段,对权威绝对服,以成人的判断标准为标准。生活中常出现分配角色时有的小朋友兴高采烈,有的则满脸不悦,因为谁都想演公认的主角。可是戏剧只有主角完不成,戏剧的核心是演员模仿故事情节中相应角色的动作,表现人物性格。在幼儿园教育中,表演儿童剧不像成人,把演出作为谋生的手段,幼儿表演儿童剧是为了戏剧本身,可是道德发展的阶段又成为角色分配中导致幼儿倾向某些角色的因素。究其原因是成人把评价角色表演和评价故事人物混淆,成年人简单粗暴的只评价故事中人物的好坏,而没有给予演员表演做出评价,因此成人应传递给幼儿两种意识,演员角色表演的好坏和故事人物好坏不同。另外角色选择是随机渗透道德教育的有效时机,如在组织《爱丽丝梦游奇幻境》时多个幼儿觉得自己像爱丽丝,天真烂漫,满脑子奇思幻想,面对这种问题,大班的孩子会想到用一些规则解决矛盾,比如剪子、包袱、锤及抓阄,再或谦让、轮流等,大班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交往技能,鼓励其自行解决,童话剧组织中的小矛盾有利于锻炼幼儿交往技能的实践。在中班,幼儿交往技能不足,儿童剧小剧组往往是混龄儿相处,可以多利用大龄幼儿的榜样作用,教师参与儿童剧扮演很多切合自己年龄身份的角色进行隐性指导。组织戏剧活动对幼儿从自我中心向观点采择转变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有利于幼儿对社会规范的认同。

幼儿可做小演员,众所周知为演出而进行的排练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可是我们都明白生活中的事情不如意十之八九,虽然当下幼儿教育重视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呼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事实证明无挫折教育并不利于幼儿的成长。我们不能把快乐简单定义为轻松,无压力,无责任,我们经常听成人对孩子这样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再做”,这也成为孩子逃避责任的借口。排练儿童剧是集体活动,一个角色演不到位,需要其他演员配合反复练习,有利于激发幼儿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道德感及利他行为的出现。在教师和大龄幼儿的引导带领下,形成一个同甘共苦的小团体,小团体是亲密感形成的基础。在排练中孩子们学会了迁就他人,帮助他人,与人合作,对人友好的经验,迁移到社会生活及未来生活,如亲密感的形成是婚姻生活的前提。

(三)观赏和表演儿童剧能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期直观行动思维决定其学习的内容主要源于生活。在儿童剧观赏中,幼儿产生移情,体验人物情绪情感。如儿童剧《卖火柴的小女孩》演到小女孩在寒冷的街头划火柴取暖,幻境中出现温暖的壁炉、烤鸭和奶奶的时候观看的孩子总会两眼噙泪,同情怜悯之心瞬间被勾起。2014年我于日照市五莲路金色童年幼教集团工作,有一段时间下午我们小班会播放《爱探险的朵拉》,孩子们每次看到“捣蛋鬼狐狸”就激动不已,在下面为朵拉出谋划策,希望朵拉不要被捣蛋鬼捣蛋。这个过程中幼儿所思所想便成为一种生活经验。

幼儿除了可以观赏还可以参与表演,在表演中幼儿由于必须认同自己的角色,深入体会角色的性格特点,把自己的个性与角色进行融合实现人物角色的塑造,如《小蝌蚪找妈妈》,扮演青蛙妈妈的幼儿需要体验妈妈关爱自己的孩子,从而对妈妈产生认同。《三只小猪盖房子》,通过演绎三只小猪,幼儿把自己当做小猪,体验与大灰狼斗智斗勇,以及手足互助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喜欢观赏儿童剧,无需大人的唆使,无意中就喜欢扮演剧中的人物角色。回忆自己的孩提时代,多少男孩在家里拿着自己削的木剑演过电视剧里的武侠,多少女孩披着床单扮过公主,那些童真童趣的记忆伴随着我们形成了正义感、责任感,让我们形成对性别角色认同,让我们在踏入社会前便清晰众多社会角色,如医生应该救死扶伤,教师应该爱生如子,军人应该保卫国家,警察是正义卫士等等。

儿童剧以直观行动的方式,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中为了模仿角色,解决戏剧冲突,自然而然的遵守了情节中的社会规范,在表演和观赏中获得的经验等到在生活中面临相似问题时可以进行提取运用,最终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事实证明有效学习仅仅需要恰到好处的满足了学习者的特点与需要。可能幼儿并不理解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但他们明白见到穷困的人不要耻笑,他们和自己一样,面对天灾人祸知道要帮助,在公共环境不随便扔垃圾,爱护小花小草……我们成年人不是一直讲道德的最高要求即道德行为么?他们听不懂大道理,一样可以行动,甚至比成人做的更好,这便是儿童剧可以带给他们的。

三、对儿童剧在幼儿园开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儿童剧剧本解读、组织编排、表演体验、总结延伸等环节分析,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体验、社会行为实践都可以在儿童剧中进行。不难发现儿童剧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比起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戏剧教育在学前教育还未广泛的开展,在实践中难免遇到诸多问题,笔者提出几点个人见解,希望能有助于工作一线的同仁们。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儿童剧对幼儿发展的价值,鼓励在教育实践中实施

一线同仁应以开放的态度迎接新生事物,儿童剧的趣味性、综合性、模仿性及审美性等特点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极为切合,正确的认识儿童剧,树立大教育观。戏剧不仅仅是艺术的也是人文的,儿童剧是给幼儿看的也是给成人的,幼儿从中看清自己,成人从中看清幼儿。

(二)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从事儿童剧教学的实践能力

我们教育工作者容易犯想当然的毛病,喜欢“拿来主义”,要想发挥好儿童剧的社会教育价值教育工作者必须先要进行深入学习。幼儿园可邀请戏剧教育专家来园讲座,积极参加戏剧教育的会议,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进行观摩。再次,积极宣传儿童剧的社会化教育价值取得家庭、社区支持。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重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家长、社区人员的评价至关重要。幼儿园应积极承担宣传正确教育理念的责任,争取家庭、社区支持。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戏剧列入学校课程,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有关学者指出“幼儿与戏剧的关系是自然天成的”[4]。儿童戏剧在陈世明老师的带领下也结束了游离于艺术与人文课程之外的尴尬局面,充分发挥戏剧本身的综合性特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当下这个八零后独生子女一代初为人父母,全面二胎政策放开的特殊时期,应当受到该有的重视。顺应时代需要,儿童剧为素质教育,为二胎宝宝奉献自己的教育价值已然势不可挡。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修订.辞海试行本 第11分册 艺术[M].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61:42.

[2]朱玉珑.论儿童剧的游戏因素[J].当代戏剧,1989(3):38-40.

[3]雷春国,曹才力,李重庚主编.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解读(第二版)[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14.

[4]陈世明,彭怡玢等著.儿童戏剧的多元透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53.

猜你喜欢

儿童剧社会性价值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浅谈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的深度开发
我的妈妈是儿童剧演员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儿童剧演出团体常驻购物中心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