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新疗法:脑动脉“取栓”

2016-12-23韩淑兰

大家健康 2016年4期
关键词:栓术神经内科溶栓

韩淑兰

医生手记:

近日,我们为一例65岁急性脑梗死(卒中)患者成功实施了急诊脑动脉取栓术。该患者被送到医院时,已处于昏迷状态,右侧肢体完全瘫痪。经多模态头颅CT检查,我们发现其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已经完全闭塞。我们先为患者实施静脉溶栓,但效果不好。本着“时间就是大脑”的治疗原则,我们将患者迅速转送入介入导管室。经过半小时左右紧张而细致的操作,我们从该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内成功取出了从心脏脱落“流窜”至此的血栓栓子,再次造影显示闭塞的大脑中动脉完全开通。术后不久,患者逐渐清醒,原先完全偏瘫的肢体也能活动了。而此时,距其发病仅5小时。

颅内大动脉闭塞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等颅内动脉主干闭塞为主,起病急、病情重,致死和致残率很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血管内治疗方法——血管内机械取栓术被应用于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治疗中。与传统内科治疗相比,取栓术更“主动“,可以直接开通闭塞血管,拯救因缺血而濒死的脑细胞,疗效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认识脑动脉取栓术

目前,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在国际上已被公认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技术。取栓时,医生采用微导管技术,将取栓装置从患者的下肢动脉送到病变的颅内动脉处,然后用取栓装置“抓捕”堵住血管的血栓,迅速恢复血管通畅。在该技术诞生之前,最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是静脉溶栓。但由于静脉溶栓“时间窗”较短(4.5小时内),仅1%~2%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接受这种治疗,且血管再通率也相对较低(30%~4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的脑动脉取栓术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和针对性,血管再通率可以达到72%~100%。当然,任何治疗都有一定风险,脑动脉取栓术总体而言是安全的,但也存在出血、再通后的血管再次发生闭塞、麻醉意外等风险。不过,由于大血管梗死本身的致死和致残率很高,故脑动脉取栓的获益大干风险。

取栓“时间窗”:6小时内

脑动脉取栓术主要针对发病6小时内的颅内大血管梗死患者。年龄过大、血压过高或血糖过高者,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不适合“取栓”治疗。

鉴于脑梗死超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涉及科室较多、流程复杂、时间紧迫,我院建立了以神经内科为主导的脑卒中团队,整合了神经内科、放射科、介入科、神经外科和康复科等脑卒中相关学科,建立了急性脑卒中诊治绿色通道,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的救治服务。

脑动脉取栓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血管再通,挽救梗死病灶周围的缺血脑组织、降低脑损伤程度,但对脑缺血已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继发反应,仍需进一步接受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稳定以后,为预防再发,患者须在医生指导下终身进行二级预防。冬季是脑卒中的好发季节,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老年人,更应提高警惕,及早做好预防工作,避免脑卒中“偷袭”。

猜你喜欢

栓术神经内科溶栓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动脉取栓术的护理分析
大腔导管吸栓术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导管吸栓术与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导管取栓术与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