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一步,海阔天空

2016-12-22张广荣

新班主任 2016年11期
关键词:待人女同学礼貌

□张广荣

退一步,海阔天空

□张广荣

▲蔡军摄

“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告诫我们,在处理争端与矛盾时,要谦恭礼让,宽厚待人。只要各退一步,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同学之间常常产生种种矛盾,班主任如何通过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引导他们掌握交往之道呢?

学会控制不良情绪

中华传统文化把“和”作为最高价值和道德境界。“礼之用,和为贵”“常言善语,与人和气”,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小学生与人交往时,存在一种普遍现象——易怒、霸道、喜欢对抗等,究其根源与家庭成长环境有关。在家中,他们处于核心地位,有求必应,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及霸道的心理。所以,与同学交往时,如果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者遇到矛盾或冲突时,他们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事实上,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往往是因为学习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就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小磕碰、一次小接触等,许多时候还因误会造成的。班主任要引导矛盾的双方保持克制和冷静。

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会自我控制情绪,保持冷静,在和气中与同学相处,进而做到“常言善语,与人和气”。

掌握交往礼仪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礼仪是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表现形式。进而言之,礼仪其实就是一种交往艺术,就是待人接物之道。

人总要与他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一个女同学下公共汽车时,她的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被跟在后面的一个同学踩住了。女同学回头看了看,同学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你的裙子踩脏了。”女同学微笑着说:“没关系。”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可见,在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时,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巧妙化解矛盾,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早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礼仪知识。

懂得谦让

《尚书·君陈》中有句话:“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意思是“有忍耐精神,所做之事才能成功;有忍让宽容的胸怀,德行才能广大。”宽容与谦让是良好的品质,是对别人的接纳,也是对自己的善待,不仅包括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智慧。一个人懂得谦让,才能成就美德。《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讲的是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告诫人们凡事应该谦让。同学们在日常交往时,如果具有“孔融让梨”的谦让精神,很多矛盾会消除在萌芽中,形成一种其乐融融的同学关系。

谦恭礼让,宽厚待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用一颗仁爱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让他们明白,只有在谦让中与同学交往,才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城后张庄小学)

猜你喜欢

待人女同学礼貌
日子
日子
日子
日子
你好,我是你老公的女同学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不说同学的坏话
不说同学的坏话
礼貌举止大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