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2016-12-22王红志尹雨嘉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空间布局体育场地体育设施

王红志,尹雨嘉

(贵阳学院 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王红志,尹雨嘉

(贵阳学院 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公共体育设施是实现全民健身的基础,是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闪光点,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本文根据第六次体育场馆大普查数据对贵阳市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现状进行分析,结合GIS系统分析当前贵阳市公共体育场馆的空间布局,总结出当前贵阳市公共体育场馆发展的不足以及今后的优化策略,为后期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GIS

1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健身也就成了很多民众的追求,并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两项关于全民健身的文件,根据这两个文件的相关要求,贵阳市在建设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场地的使用以及广大市民的健身需求,并一直将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不断加大对基础体育健身设施、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在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中明确要求政府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建立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贵阳市在响应国家全民健身号召时,针对全民健身的规划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相关文件,这项规划体育用地大约230公顷,并利用这230公顷的用地建设新的体育场、体育馆等场馆28个,力争在2020年使全市人民人均体育面积达到1.56平方米这一重大的决定。这为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和全民健身提供了明确指示,但是在建设这些公共体育设施时要根据当前贵阳市已有的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而进行新的体育场地选址和确定建设的规模。而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的支持下,通过对信息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记忆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等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1]。GIS技术的特点就在于它可以将空间位置信息与专题属性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分析,通过常规的数据研究方法或普通的信息搜集系统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从而提高地理空间信息管理水平。GIS技术为公共体育设施选址分配和分析处理提供基本分析工具,逐渐成为简单直观的方法,成为商业领域公共设施选址的基本工具。本文通过对贵阳市公共体育场地(馆)的总体概况分析目前公共体育场地现状,并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对贵阳市目前公共体育场地(馆)的空间布局图进行绘制,分析目前贵阳市公共体育场地(馆)的布局现状,给出相应的对策,为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是贵阳市的六大行政区(南明区、白云区、乌当区、花溪区、观山湖区、云岩区)的公共体育设施。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贵州省图书馆搜索“体育设施建设空间布局”、“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资料,同时在图书馆查阅马斯洛需求理论学、城市规划学等书籍,并且查阅了贵阳市第六次体育场地大普查数据,获取了与本研究有关的资料,为本文研究设计和论证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在确定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贵阳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现状调查问卷》,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公共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和居民对公共体育设施需求以及满意度的调查。

2.2.3 实地调查法

为了更好地阐述贵阳市城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在了解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空间布局的基础上,选取部分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实地调查。

2.2.4 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对贵阳市体育局、贵阳市6大行政区的体育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公共体育设施情况。

2.2.5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数据和贵阳市第六次体育场地大普查数据录入spss16.0进行相关处理,探讨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现状、市民对体育的需求以及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公共体育设施的定义及其界定

最先研究公共体育服务是在2002年,张岩、闫光等人,通过对概念进行分析,并且对公共体育场馆的内涵及性质作出界定:认为公共体育场馆的资产是国有资产,并且是非经营性质的,同时公共体育场馆里面提供的物品,属于公共物品或者是准公共物品[2]。而根据毕红星学者对公共体育设施的定义,他认为公共体育设施是向公众开放、供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运动竞技以及业余运动员训练的体育设施及共用地,但它不包括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内部以及优秀运动员训练基地的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公共体育设施具有三个特性,分别是政府主导、面向公众开放、公益性[3]。

综上所述,公共体育设施是由国家直接投资或者社会群众集资兴建的,其主要的功能是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满足广大群众体育锻炼的需求或观赏运动竞技比赛以及运动员训练、竞赛需求的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城市公园等体育活动场所,但是不包含学校体育场馆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

3.2 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现状

3.2.1 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总体情况

贵阳市是贵州省省会,由一市三县六区(一市:清镇市;三县: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六区: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观山湖区)组成。根据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贵阳(试点)结果数据显示(如表1所示):贵阳市体育场地总数为4106个(含三县一市)。其中,体育场(馆)3600个,全民健身路径475套,登山步道14个,城市健身步道17个。从总量上看贵阳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还是比较多的,体育场地总占地面积为854.2万m2,总建筑面积为99.7万m2,总场地面积为429万m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15m2。这与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3m2相差不多,然而这些场地分布如图1所示,绝大多数分布在中小学系统,占了总量的41.7%,而目前贵阳市绝大多数的中小学和高校体育设施场地均不对外开放,所以这里就有将近一半的资源是处于“闲置”状态。基于此可以得出贵阳市真正的人均公共场地面积是要小于1.15m2的,这就与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相比差得很多。

表1 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统计表

注:数据来源贵阳市产业局,数据截止时间到2013年7月31日。

图1 贵阳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分布结构图Fig.1 Number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in guiyang distribution structure

3.2.2 贵阳市六大行政区体育场地(馆)分布

图1 贵阳市六大行政区体育场(馆)数量分布图Fig.1 Guiyang six big quantity distribution of administrative region sports venues

(注:表中数据来源贵阳市产业局,数据截止时间到2013年7月31日)

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的供给与配置是政府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最基本内容,它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全民健身的目标。通过图2可以看出目前贵阳市六大行政区公共体育场地(馆)数量分布,云岩区和乌当区的公共体育场地(馆)分别是904个和636个,分别占六大行政区公共体育设施总数的35%和25%。然而通过调查发现,云岩区904个公共体育设施主要是由篮球场地、乒乓球场地以及健身路径构成,这与云岩区是贵阳市的主城区,人口数量最多,达到135万,并且社区数量最多,中小学居多有关。而乌当区人口数量仅30万,公共体育场地(馆)却达到了636个,主要是由篮球场地,乒乓球场以及健身路径构成,主要是乌当区“地广人稀”,健身路径居多。花溪区的公共体育设施达到441个,这主要是由于花溪区为贵阳市的大学城,高校的体育设施提升了这一数据。南明区公共体育场地(馆)374个,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小学。当前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种类居多,但主要集中在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及健身路径上面。通过对市民调查发现,当前贵阳市体育设施种类基本能满足市民的需求,有些项目的数量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进一步调查发现,当前贵阳市省市级公共体育场馆共有8个,但是各大行政区均没有区级体育场馆设施。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目前贵阳市各行政区还没有成立区级体育局,同时也是各区级公用土地资源缺乏,修建体育场所比较艰难,再加上区级体育赛事极少,为了避免修建以后场馆设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各区均没有修建体育场。

3.3 贵阳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空间布局结构分析

3.3.1 贵阳市省市级公共体育场馆分布

国家要构筑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它是根据公共体育设施的区域均衡性布局,满足广大群众对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即实现不同区域多层次、均衡化、全覆盖布局,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福利功能[4]。目前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共有4106处,其中省市级体育场馆有8处。具体分布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当前贵阳市省市级公共体育场馆主要集中分布在云岩区、南明区,集中在中心城区,处于一种群聚的形式,分布不均并且过于集中。而省市级运动场馆选址时应该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即区内居民到达场地耗费的总时间最短;第二个是空间因素,即该地区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来支撑和容纳这些体育场地;第三个是吸引力因素,即该地区是否能形成体育、商业、文化、娱乐、休闲等综合性的公共服务区,以达到居民获取公共服务效率的最大化。以三个因素为基础,我们可以得到三张不同的选址方案图,最后再把这三个图叠加起来进行交集运算,最后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选址方案。

图3 贵阳市省市级公共体育场馆现状分布结构图Fig.3 Guiyang city and provincial status quo of th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the public gyms and stadiums

3.3.2 贵阳市公共体育场(馆)分布

所谓集群效应,是指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一般集中设置,不同类型公共设施之间相互促进,形成公共设施聚落。也就是说一个体育场馆设置的位置是根据人们到达该地方的时间进行设置,而人们最期望的时间距离一般在15分钟以内,空间距离在500米左右的范围内。所以说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要以聚落为依据,并和社区服务中心“公共绿地结合形成社区中心,实现聚落化分布。通过对第六次体育场馆普查数据进行整理得出当前贵阳市共有24处较大型的体育场(馆),运用GIS系统对这24处体育场馆分布进行具体描绘(如图4)。从图4可以看出当前贵阳市公共体育场(馆)分布整体处于分散,局部处于集群效应。这样的分布方式能最大限度挖掘公共体育设施的功能优势,由此辐射整个区域居民健身活动,点燃健身热情。单从体育场馆的格局分布上来看是比较合理的,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超过64.25%的场馆是不对居民群众开放的,并且存在交通拥堵的问题。

图4 贵阳市体育场馆现状分布结构图Fig.4 Stadiums guiyang status quo distribution structure

3.4 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

3.4 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优化[5],是通过人为的对事物的相关变量进行改变或选择,是事物从不理想状态变化到理想的状态,或从低级的状态进化到高级状态。然而根据系统论原理来界定“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它是人们在对其区域体育设施空间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按照区域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目标,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改变和引导,使区域场地空间布局按照一定的发展时序,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在空能上相互协调,以实现未来一定时间内人们所期盼的理想目标。

A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规模结构的不足。

1)大型公共体育设施比较匮乏。目前贵阳市含有省市级体育场馆有8个,其中市级体育馆只有3个,而且这些体育场馆绝大多数分布在云岩区这样的城区中心,加之贵阳市的交通就拥堵,人们出行锻炼受到很大限制,距离太远无法满足全市人民的需求。

2)当前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利用率不高。现有公共体育设施资源中,场地利用率比较低,节假日基本闲置,并且有59.2%的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等的体育设施不向社会开放,使用率不高,未能更好地发挥公共资源的效益。

[7]李慧, 利爱娟. 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调查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2, 33(6):152-156.

[8]孟睿. 大学生学习倦怠和睡眠质量、工作记忆关系的研究[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1.

[9]高丙成.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类型及其对学习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 2013(12).

[10]倪士光, 伍新春, 张步先. 威海大学生学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2):167-168.

[11]宋佳萌, 范会勇.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8):1357-1370.

[12]Rosenthal R, Rubin D B. Comparing effect sizes of independent studie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2, 92(92):500-504.

[13]刘关键, 吴泰相, 康德英. Meta-分析中的统计学过程[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4):538-539.

[14]吴水燕, 李惠怡, 彭蓉,等.大学生自尊对师生关系与学习倦怠的中介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8):939-941.

[15]曾红, 李玮, 杨晓峰,等.内蒙古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9):1073-1075.

[16]Lin S H, Huang Y C.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neliness and learning burnout[J]. Ac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012, 13(3):231-243.

[17]王小新, 苗晶磊.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1):192-196.

[18]朱晓伟, 杨双双. 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业倦怠的关系[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4):151-154.

[19]王亚丽, 刘珍, 谢祥龙,等. 希望在压力对大学生学习倦怠中的调节作用[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7):1068-1070.

[20]宋洪峰, 段樱珊. 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业倦怠影响的统计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4(8):116-119.

[21]吕斯欣, 李丽霞, 柯斌斌,等. 广州某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1).

The research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spatial distribu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Gui Yang City

WANG Hong-zhi , YING Yu-jia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Gui Yang University ,Gui yang ,Guizhou 550005,China)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is the basis of realizing nationwide body-building, the crucial carrier of urban functions, the flash point of constructing the modern city and the landmark of the city. According to the sixth general survey to stadiums in Guiyang, we analyse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in Guiyang. Combining GIS system , we as well analysed the layout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On account of above, the report summarizes the shortcom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in Guiyang and offers feasible strategies for theoretical guidance in the future.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Space layout; GIS

2016-06-25

2016年贵阳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及优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筑社科研〔2016〕04号)。

王红志(1987-),男,湖南郴州人,贵阳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学。

G812.0

A

1673-6125(2016)03-0060-04

猜你喜欢

空间布局体育场地体育设施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比亚迪集团扶贫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空间布局图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