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形态风格的小型电动汽车造型方法研究

2016-12-22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力量感动感车身

卜 俊

(厦门大学 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不同形态风格的小型电动汽车造型方法研究

卜 俊

(厦门大学 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研究如何丰富小型电动汽车造型使其形态风格多样化,满足不同用户对造型的需求。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分析了国内市场现有小型电动汽车在造型上的局限性,提出了小型电动汽车在造型上满足稳定感和形态风格多样化的必要性。通过优秀小型电动汽车造型设计案例分析,归纳出形态风格多样化的设计方法。总结了提升小型电动汽车稳定感、动感速度感、力量感以及可爱风格的具体设计方法。

小型电动汽车;造型设计;形态风格;设计方法

1 引言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但由此带来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也日益严重,因此发展小型电动汽车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新时代的消费者行为越来越重视产品蕴含的情感意义和带来的情感体验[1],造型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已成为购买产品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国内现有小型电动汽车较为注重功能设计,忽略了体积小造成的视觉稳定感差以及造型单一等因素,无法满足用户对造型多样化的需求。此外小型电动汽车由于没有内燃机及相关复杂的传动机构,这为更多丰富的形态提供了有效的“造型空间”,因此如何为小型电动汽车设计出更为丰富的造型成为设计的重点。

2 小型电动汽车不同形态风格设计要点

2.1 满足心理安全需求--增加稳定感

消费者购买商品除了取得使用价值外,还要求在使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2]。尽管小型电动汽车具备小型灵动、轻量化等优势,但车身体积小会在视觉上给人一种不稳定感,使用户产生一种不安全的心理因素,最终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情绪。想要设计具有良好造型的小型电动汽车,无论从视觉角度入手还是从实际角度出发,设计师首先得让其造型具备稳定感,满足用户基本的的心理安全需求。

2.2 满足不同造型需求--形态风格多样化

产品形态风格传达了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信息及设计情感,是沟通用户情感需求与设计意图的有效途径[3]。产品类别不同,其造型风格不同(如图1)。通讯电子产品的造型设计应尽可能多地表现简洁和科技感,如设计儿童玩具时,则多会采用表现可爱风格的元素,设计交通工具时,则更偏向表现动感与速度感。此外即使是同类型产品,不同用户对形态风格的要求也不同。以汽车为例,年轻人偏向于有动感和速度感的造型,而对于青壮年而言,则更倾向霸气、刚硬具有力量感的造型,而老年人群则青睐于安全、有实用功能的造型。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小型电动汽车大部分以满足实用功能为主,造型风格趋于单一且有较为明显的拼凑痕迹。小型电动汽车体积小,不需要庞大的内燃机结构以及复杂的传动机构,其造型应当突破传统汽车造型的羁绊,使个性时尚等特有的风格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满足形态多样化的需求。

图1 不同类型产品的形态风格Fig.1 Futures and styles of products of different kind

3 不同形态风格的设计方法

3.1 稳定风格的设计方法

稳定可分为“实际稳定”与“视觉稳定”,由于小型电动汽车车身较小,视觉上会带来不稳定感,心理上也会产生相应的不安全感。在造型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将这种“不稳定感”最小化,增加稳定可靠的心理感受。

3.1.1 运用水平感、垂直感的线、面组合

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线、面在视觉上具有平衡、和庄重的效果,运用这些特征线或面进行小车造型设计可减少因体形较小产生的不稳定感。如图2中左侧小型电动汽车造型特征线多以水平、垂直方向为主,整车身线条趋于平缓,具有挺拔稳定的视觉效果。右侧小型电动汽车的车身线条多以倾斜、圆润的弧度曲线为主,给人柔和、轻巧的视觉感受,整体稳定感不如前者。

图2 不同线型产生的稳定感对比Fig.2 Comparison on the stability of products from different lines

3.1.2 对比手法的运用

1.体量的对比

为了增加稳定感,可以将小型电动汽车的前、后轮廓尽量设计成“梯形”造型。由于“梯形造型”会使车身体量从下到上富于变化,不仅让车身重心稳定,还具有向上发展的动势,在视觉上给人挺拔、庄严的效果。同时可将格栅、车身装饰等设计成倒梯形轮廓形状,使重心产生“下滑”的趋势,有效降低重心,增加小车整体的稳定感,如图3所示。

2.材质的对比衬托。

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语义内涵,材料的质感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量感[4],比如表面粗糙、无光泽的材料给人视觉量感较大,而表面致密、反光强烈的材料则显得轻巧。可以通过赋予车身各部位不同材质,利用不同质感产生视觉稳定感。

图3 “梯形”造型设计增加稳定感图Fig.3 Improve stability through a trapezoid design

3.1.3 增大轴距与车长的比例

在产品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产品重心和接触面积。尺度较高的产品重心偏上,接触面积设计不宜过小,反之尺度较小的产品重心偏低,接触面积不宜过大,否则会显得笨拙。适当地加长轴距,即增大轴距与车长的比例,这样有效地增加了车底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整体造型在视觉上更加稳定,同时也增大了内部乘用空间,实用性增强。

3.2 动感与速度感设计方法

动感传达着激情与活力,一个彰显动感的产品往往也透露出勃勃的生机,给人更强的视觉冲击和审美印象[5]。通过丰富的造型表现小型电动汽车的动感和速度感是凸显性能、激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有效途径。

3.2.1 增大侧身线条与水平面的夹角

当物体处于稳定状态时,不容易表现它的动感。如适当给它一个运动趋势时,就可以通过联想产生一定的动感。适度增大侧身特征线条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提升汽车动感,由于倾斜的线条具不稳定感,呈现出从前向后延伸的动态趋势,使人产生攀升、延展的心理感受。同时这些延伸的特征线与流过车身表面的气流流向一致,弱化了垂直和其他方向特征线的表现,凸显了动感和速度感。如图4中A到C,随着小车侧窗线、腰线及裙线与水平面的角度逐渐增大,特征线由左向右的方向性也越来越明确,视觉上产生的运动趋势逐渐增强。

图4 侧身线条与水平面夹角的增大对速度感的影响Fig.4 Influence on speed by increased intersection angle between side line and horizontal plane

3.2.2 流线型曲线、面的运用

流线型用来描述线条的流畅和具有光滑表面的形态,是时尚和流行的象征,它代表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6]。可以通过融合车身形态,提高面与面之间的连续性来实现造型的流畅性。车身造型越流畅,其空气动力性能就越好,运动感就越强。在处理车身造型时,尽量使用较长的特征线并且特征线过渡和消失流畅,增强车身造型的整体感。同时车身形面衔接也要自然、不生硬,做到曲面变化连续,使车身造型和线条更加和谐,强化运动风格。

如图5中三菱CA-MI EV小型电动汽车,整体车身前低后高呈楔形,引擎盖、风窗之间的特征线过渡自然流畅, A柱、C柱较好地融入在车身形面中。轮拱与翼子板、前脸、侧身融为一体,使车头部造型一体化,整个车身之间的曲面衔接良好,形面曲率变化连续,传达出较强的动感和速度感。

图5 流线型曲线、曲面的运用凸显小车动感与速度感Fig. 5 Application of curved-lines or curved-planes on the sense of speed

3.3 力量感设计方法

增强小型电动汽车造型的力量感不但可以强化整车造型风格,同时也可以给人强劲有力的视觉感受,弥补了车身较小带来的不足。

3.3.1 运用仿生形态设计

好的形态仿生能够借助语义内涵来传达丰富的产品信息[7]。在小型电动汽车的造型设计时,可以提取自然界中具有力量感的生物“轮廓”,如车身形体模仿正在向前奔跑或跳跃的动物或生物姿态,加强车身造型力量感的象征意义。此外,也可以模仿具有侵略性和张力的“表情”,此方法主要通过张扬的线条或轮廓使人产生联想。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奥迪家族基因“大嘴”造型,如图6所示,“大嘴”式格栅融入前脸并结合较为“犀利”的大灯使前脸更为阳刚,同时也使人联想到其极强的力量感。

图6 奥迪小型电动汽车中的“大嘴”造型Fig. 6 The “Big Mouth” design of Audi electric vehicle

此外,人体隆起的肌肉也可以产生视觉力量感,这种“肌肉感”可以理解为起伏较大的流畅曲面的组合,即车身形面的连续与转折以及面与面之间衔接的倒角处理。如图7标致BB1小型电动汽车,前围中大量凸起的曲面流畅地连接在一起,前后翼子板和车门处都采用了转折且连续的曲面衔接,这些曲面像一块块刚劲有力的肌肉附在小而有力的车身上,加上车身动势向下,蓄势待发,充满了野性与力量。

图7 具有“肌肉感”的标致BB1小型电动汽车Fig. 7 The “Muscular” design of Peugeot BB1 electric vehicle

3.3.2 采用渐消面设计丰富车身造型

渐消面指的是车身上渐隐的曲面,它可以丰富面的细节,制造韵动,提升面的质感[8],是车身造型的标志性特征。采用渐消面设计不仅可以使车身富于变化,还可以使车身造型细节变得更为精致。例如图8中雪佛兰Spark小型电动汽车车身造型就运用了渐消特征,从前往后延伸并消失。独特的“棱线”设计从车窗下面一直延伸至尾部,使较小车身变得更加“强悍”、刚劲有力,更具有力量感。

图8 渐消特征的运用体现出力量感Fig. 8 Potency of vehicle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fading surface

3.4 可爱风格的设计方法

3.4.1 形态象征法

“可爱”是人们对某种特征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自然的本能反应[9],可以使人产生欢乐、愉快的情感。利用形态象征手法将可爱风格的元素融入车身形态设计中可以使造型有良好的亲和力,更接近于大自然。例如吉利熊猫电动车在造型设计时将熊猫元素融入到了小巧的车身中,整体车身饱满,可爱乖巧。硕大的车灯被黑色外圈包围,很像熊猫的眼睛,尾灯组轮廓也是根据熊猫脚印设计的,显得更加可爱乖巧,见图9。

图9 “熊猫元素”使小型电动汽车增加可爱感Fig.9 More cute of small electric vehicle with the Panda decorations

3.4.2 采用圆形或饱满的曲线

线有曲直、方向之分,直线给人简洁、挺拔的感觉,曲线给人流动、韵律的感觉[10]。大量使用圆形或饱满的曲线可以让小型电动汽车显得更“圆”、更加可爱。由于圆润的曲线具有活泼饱满等特性,可以使车身造型更为光滑、圆润,有一种“短短”的感觉。如图10中东风i-car小型电动车车身大量采用了近似圆形和椭圆形的造型元素,正是这些饱满的元素造就了i-car可爱乖巧的造型风格。

图10 圆润饱满的线面塑造可爱感Fig.10 Cute feature with the curved line and plane

3.4.3 色彩运用突出可爱感

颜色运用是表现圆润可爱的重要途径。浅色系色彩如嫩粉色、鹅黄、浅绿等能够很好地表现可爱感,因为这些颜色使人联想到婴儿粉嫩的脸、小鸭子的容貌以及新生的绿芽等,使人产生愉悦感。同时,纯度较高的色彩如白、黄、绿等明快的颜色会给人一种洁净高雅的感觉,也是塑造可爱风格的主色调。由于小型电动汽车自身体积较小,其本身具备一定“可爱”性质,通过这些活泼的色彩搭配可以令可爱风格得到强化。

4 结语

小型电动汽车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小型电动汽车因为体积小而存在的视觉稳定感不强,同时目前小型电动汽车造型单一这个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因此在对小型电动汽车技术研究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其造型设计。文章结合用户需求初步分析并归纳出稳定感、速度感、力量感以及可爱风格的设计方法,丰富了小型电动汽车的形态风格,希望能够为汽车设计师或理论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帮助,推动我国小型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1]尹建国,吴志军.产品情感化设计的方法与趋势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16(01):161-163.

[2]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3]黄骁,李辛沫.基于产品风格创新的机动轮椅车外观设计[J].包装工程,2011,35(22):31-34.

[4]陈炬,张崟.产品形态语义[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5]曾勇,曹红霞.“动感”解析与汽车造型中动感的表达[J].包装工程,2008,35(09):143-145.

[6]方琳琼.“流线型”设计风格归属问题探究[J].美术大观,2013(08):115

[7]杜鹤民.基于产品语义的形态仿生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5,35(10):60-63.

[8]李理,刘畅,康俊峰,等.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工业产品渐消面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5,35(14):46-49.

[9]苏颜丽,李广慧.基于“可爱”形态特征产品造型方法研究[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09(09):117.

[10]赵卫辉,赵江洪.汽车前脸造型的表情设计[J].包装工程,2015,36(24):100-104.

Research on Different Features and Styles of Small Electric Vehicle

BU Jun

(Xia 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Zhangzhou,Fujian 363105,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ynamic relations between features and styles of small electric vehicles and different needs of customers. Taking the needs of users as the standing poi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xis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mall electric vehicles in domestic market and emphasizes on the necessity that the shape of the small electric car should be diverse and meet the need of stability. After several cases studies on the famous motorcycles from the points mentioned above, it provides design methods for its features and styles. In the end, the paper summarizes ways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speed, driving force and styles of the vehicles.

small electric Vehicle; modeling design; shape style;design method

2016-08-08

卜俊(1988-),男,江苏扬州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U463;N2

A

1673-6125(2016)03-0027-04

猜你喜欢

力量感动感车身
姑苏城内话车身
军装散漫
树寇之美
撞击金属
动感“燃烧卡路里”
事故车维修中的车身防腐(三)
卡板在车身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车身塑料件的焊接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