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2016-12-19杜昕芮

艺术评鉴 2016年17期
关键词:独特性中国古典舞

杜昕芮

摘要: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的艺术瑰宝之一,在经历了五十年的实践发展和摸索创新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善的训练体系。古典舞是我国的一种代表舞种,有其自身的表现风格和主要内容。随着古典舞的不断发展,其基本功训练把杆训练也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它在对下肢训练的同时也注入了对上肢、躯干及动势过程的训练。根据中国古典舞舞种特性及审美意识的要求,在坚持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属性的背景下,使把杆训练在中间训练环节得到发展,使古典舞特性更加明显。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表现风格 把杆训练 独特性

中国古典舞是几千年来中国舞蹈文化不断发展的精华,更是数代舞蹈家栉风沐雨探索的结果。古典舞根本不同于古代舞,它是当代人们在研究古代文献的基础上,融合传统戏曲艺术而提培育出的具有科学性的舞蹈训练体系。中国古典舞的精髓之处在于“身韵”,它集中体现了古典舞的表现风格。把杆训练作为古典舞基训的基本内容,奠定了舞者的表演基础。本文阐述了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分析了把杆训练的特点和独特性,从而为中国古典舞的不断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一、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艺术文化的典型代表,它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性元素。在多年的实践与发展的融合下,中国古典舞成功的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它既不是古代舞的代表也不是戏曲舞蹈的象征,它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象征和审美品味。而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则是其精髓所在,它是中国古典舞舞蹈的本体观和舞蹈方法论[1]。身韵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古典舞的进步,加速中国古典舞特有的舞蹈模式和表现手法的形成,彰显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之美。不同的舞蹈风格代表着不同的舞蹈类型,中国古典舞亦有其自身的表现风格,而其精髓“身韵”则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它是中国古典舞风格训练和功能训练很好的契合点,很好的解决了“风格化舞蹈”和“功能性训练”之间的矛盾,它讲求“形”“神”“劲”“律”,这四个表现手法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特点表现了中国古典舞的精神所在。下面笔者将从这四个方面着重阐述“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表现风格即是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

(一)表现风格之一“形”

“形”给人以感官上的灵动之感,动作之间的完美衔接和姿态之间的线路使其体现形式特点。一切可见的形态和过程都包含在“形”的意境之内,它充分展现了舞者曲线上的“拧、倾、圆、曲”的美感以及气质上的“刚健、挺拔、委婉、柔韧”之美。同时还体现出由静到动或者由动到静的瞬间变化特征。以行为表现基础的作品包括《鹰与蛇》,该手法使作品更加活灵活现,形象生动。

(二)表现风格之二“神”

正如钱宝森先生提出的“形三、劲六、意八、无形者十”。在其看来“意”即神占据八分,可见其重要性。“神”即是由舞者内心世界所表现出的神态,具体表现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心、意、气是身韵的具体体现。动作舞蹈《太极》则突出了动作的延伸,以神韵带动舞蹈,给观众一种意犹未尽的精神享受。

(三)表现风格之三“劲”

它主要体现为给予外部动作内在节奏和层次感。“劲”处理得当,才能充分表现动中之静或静中之动,才能体现的快慢有制,轻重缓和,抑扬顿挫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轻伞若舞》即是在具备形神的基础上展现了劲的一面,从而使作品更加巡礼活跃。

(四)表现风格之四“律”

它体现了动作自身跟随舞蹈精神律动和依循的特点。主要从正律和反律两方面进行体现,正律展现出一种“顺”的感觉,营造一种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气氛,而反律则从另一面体现为不规则的顺,营造一种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境界。作品《鼓韵》则体现出了行云流水、藕断丝连、点线互含的感觉[2]。

中国古典舞从宏观上把控着传统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并去伪存真的选择了其中典型舞姿和动态,其主要以腰部的活动为中心的训练方法,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俯、仰、拧、倾等动作舞美,在舞蹈节奏上则强调轻柔结合、动静有致、放收自如等对比鲜明的特点以及高度柔软灵活的身体曲线,从而使舞美艺术达到形神高度一致的境界。

二、中国古典舞把杆训练的目的

(一)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发展历程回顾

从历史上看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其专业教学活动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舞蹈学校成立起拉开恢弘的一幕。培养更多的舞蹈人才,发现舞蹈舞台艺术的表演创作方法,首要任务是具备清晰的文化着力点,完善教材,充实师资团队,深刻探索教学手段等。在老一辈艺术家的指引下,我们领悟到了古典舞的历史源泉和审美指向——戏曲舞蹈[3]。我们从与发源于传统艺术的戏曲舞蹈文化当中发掘出了传统文化的根源,经过不断探索,我们发现,脱离戏曲艺术才能建立有自身风格特点的教学体系,在古典舞的根基中添加舞蹈元素和肢体语言,因此我们结合西方芭蕾舞科学规范的教材,研发出了自身的教学方法。借助芭蕾的传播优势,我们在建国初期找到了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和表演模式。初期死板的套用芭蕾的动作,把杆训练更多的以芭蕾动作为训练蓝本,而把下动作又是在戏曲舞蹈的标准化训练中发展壮大。认识范围的局限性使当时的训练并不完善。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总结、发现和尝试,“文革”以后中国舞蹈事业迈入新的台阶。经过学术先驱不断的梳理学术理念和指导思想,舞蹈高等艺术的教材内容不断完善,而中国古典舞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文化定位,身韵的发展使中国古典舞找到了审美核心和舞之精髓,使基本功训练的审美依据和把杆训练的根本目的更加清晰化。

(二)古典舞把杆训练的目的

把杆训练部分由原来的训练单方面能力发展到了注重“身韵”部分,加之深化认识了舞种审美要求和舞姿展现技巧,把杆训练水平不断提高,它不仅将下肢训练得更加灵活,同时使上肢、躯干及动势等动作更加规范化。因而根据古典舞的舞美特点以及对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角度分析,得出把杆训练最终是为中间训练服务的,它是能力、幅度、身体形态、韵律节奏的重要根基点[4]。

三、中国古典舞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把杆训练始终坚持训练的科学性,在把杆的辅助下,经过全面系统的培训过程,规范舞者的身体形态,提高舞者的技术能力,是学习者熟练掌握重心和肌肉的用力方法。对古典舞中运动幅度较大的动作而言,通过把杆进行超常规的身体伸拉活动训练,可以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由此可见把杆训练既是中间训练的前提和手段,也使各种舞姿能够顺利完成。把杆不仅容易掌握规律而且自然呈现了人体美。我们在审视自身的舞蹈形式的同时,还需解决肌肉所谓的“艺用”方法,科学的用力。把杆训练严格要求把下的运动幅度,腿部的软开度不能超越韧带所能承受的最大幅度,否则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对于舞姿表现上,对深蹲幅度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把杆训练中要充分练习,从而为把下的大幅度动作做准备。同时,古典舞对速度的用力也有一定要求,讲究轻盈、快速的原则,这就要求运动发力一定要集中训练肌肉能力时要力度和速度兼备。最后,把杆训练的每一个环节都贯穿着古典舞的形态和运动轨迹,尤其体现在控制躯干这样的大幅度动作上,使学生更快的找到身体的良好重心和支点。古典舞的所有训练,无论难易,无论特点,都是为训练除动作之外的力度、幅度、节奏、气息等众多方面。最终才能完成古典舞舞姿的技术要求。

(一)中国古典舞爆发力把杆训练

中国古典舞注重腿部训练的特点使训练成效更加明显。踢腿作为古典舞腿部幅度训练的主要手段,也是为了“轻下身”训练的关键一步。古典舞具有舞姿极其丰富,技术难度大的特点,它需要舞者的腿轻飘有力、运动自如。以把杆为开始的腿功训练不仅包括前、旁、后大踢腿,还包括悠踢腿,紫金冠和十字腿等。方法多样,包括双、单手扶把,勾脚和绷脚是脚的两种表现形态。悠踢脚的用力和幅度与常规性踢腿动作有根本性的不同。它是着眼于提高腿部的松弛和爆发力的。所有踢腿动作都要做到急促、有力度、空中有力点,落时要轻盈自如。再次起舞时,应该及时稳定控制胯部和腰部,这些动作都有利于提升腿部运动幅度和运动速度。

(二)中国古典舞把杆的下肢环动

下肢环动训练在古典舞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它的主要目的是使髋关节更好的做到内外收展自如,也对主力腿的支撑能力和腰背的控制能力有一定训练,训练效果非常好。古典基训课程包含由腿来带动全身,以及盆骨在各种倾斜状态上灵活自如运动的环动训练,然而后者是关于“律”的三种圆的运动规律而引申出的环动训练。在训练中每个节点上都要具备很好的灵活性,因此从把杆练起,做好每一步的铺垫从而为把下的能力做准备。

(三)中国古典舞把杆的动势规律训练

身体各个部位的特殊表现能力最终使古典舞的民族风格充分体现于舞蹈之中。身体部位中的躯干作为古典舞动作的核心,无论是从保持直立状态还是其他动作上来讲,都无一不是从躯干的舞动中逐渐演变延伸出来的。古典舞提倡的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些动作要领组成了动势的精髓部分,使动势更具灵活性和立体感。而中国古典舞的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闪展腾挪是其从内到外的审美特点,而这些动作都是围绕腰的动作展开的,从而开始其他动作,通过训练前屈、后伸、旁屈、环动等动作,强化腰部灵活性,使之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协调上下身的作用。以增强人体躯干的表现力,促进舞蹈动作的灵活性,更好的展示舞美动作和舞蹈灵魂,给观赏者以灵魂和视觉的享受和冲击。

四、结语

中国古典舞把杆训练必须遵循古典舞的特性要求,所有训练的探索自始至终都全部体现于古典舞学科历史发展之中,从古典舞自身文化的传统中寻找根源的同时与传统和外来文化不断融合发展,从而创新丰富现有古典舞文化内涵。对于当下古典舞的发展趋势,古典舞教师应该脱离动作本身来创新思路,注重把杆训练的综合能力和特性的要求,将技术更多的转化为艺术,将课堂练习训练、舞台练习创作,最终加强古典舞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代婷婷.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J].戏剧之家,2015,(08):162.

[2]赵亚楠.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风格表现[J].青春岁月,2015,(05):70.

[3]王伟.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赵静.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28-132.

猜你喜欢

独特性中国古典舞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审美性、训练性、运用性的价值
“偶遇”
《娇红记》中飞红形象的独特性
简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模式发展探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秘书工作独特性研究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如何体现禅境意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