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风!采疯?采丰!

2016-12-19谈玲玲

艺术评鉴 2016年17期

谈玲玲

摘要:采风课程是音乐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实践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门课程的开设与原来的预期目标相差太远,甚至这种采风活动演变成学生疯狂的娱乐活动,没有得到相应的丰收,因此本文对于这种实践的探索有利于发挥这门课程的作用。

关键词:采风 采疯 采丰

专业采风是音乐学(教师教育)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学生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状况和采集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音乐作品和音乐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专业采风活动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今后传承与发展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奠定基础。

现代大学生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生命力的关键因素是理论联系实践,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所以开设专业采风课程是必须的,是有实际意义的,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专业采风课程的开设不但可以使学生以社会活动的形式进行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在这门实践课程中开拓视野、提高眼界,提高学习能力以及扩充学生狭窄的知识面。

一、采风是音乐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一)采风的背景和影响

“采风”,这个田野实践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周代;当时的“采风”是统治者要求与音乐相关的人士去民间收集和采纳民风、民俗、民歌,再由专业的人士进行修改并加工,变成新的曲目,然后再在宫廷演绎。统治者之所以使用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关心统治的地方,另一方面是想借此炫耀自己统治地盘的远被;最实质的作用就是诠释统治者身份、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和谐进步的现在,我们将“采风”活动进行拓展,将它的意义进行延伸和衍展,然而采风和原来一样还是深入民间,收集和采纳民风、民俗、民歌,整理并加工,却以收集和采纳民歌为主。

采风活动源于朴实的民间,音乐也来自于生活的点滴,更是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它不仅能够为音乐的创作提供有用的素材信息,却也是音乐艺术贴近生活的最佳途径;采风活动不仅可以推进音乐作品的传播,更能够帮助艺术提档升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政策下,如今我们的高校在相应专业也开设了相应的采风课程。

(二)采风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与意义

采风课程的性质是:专业采风课程是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学生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状况和采集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音乐作品和音乐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专业采风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并且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也为今后传承与发展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采风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采风过程中,让学生接触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原生态;让学生直接体验民族民间音乐;并且检查在书本中学到的专业知识与音乐出处是不是真的符合,也让理论联系实践,更增加学生的民族民间知识,丰富学生的民族民间音乐素养;巩固学生在采风实践活动中操作关和技术关;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和艰苦奋斗精神以及乐于助人的品质;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型人才。

采风课程的意义:现代大学生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生命力的关键因素是理论联系实践;且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所以开设专业采风课程是必须的,是有实际意义的,是可以帮助与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专业采风课程的开设有着其他科目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不但可以使学生开拓视野,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动手创新能力。

(三)采风课程开设的形式及方法

1.听取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组织者的专题讲座,了解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类别、剧种类型以及民族民间音乐和民间艺术家的生存状态。

2.聘请当地民间艺术家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的实际音响与表现方式,进一步了解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定风格、音调特征等。

3.进行音像、音响资料采集并归类整理,形成原始的初步的采风资料,为后期撰写专业采风报告与音乐创作做好准备。

二、“采疯”——具体把握采风课程教学目标才是避免“采疯”现象出现的关键

但是在这次采风活动中,笔者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之所以定为《采风!采疯?采丰!》的课题,是因为它与课程的目标与要求相违背,为了避免个人观点的极端性,笔者进行了调查。

首先笔者对参加过采风课程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接着对带领采风活动的老师进行了访问。然后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加以分析数据得到以下结论:

(一)采风的时间太短、行程仓促

在采风活动过程中的时间长短表格简明扼要的呈现出来了。笔者总共发出去80份调查问卷;其回收率是百分之百,在这其中,认为采风活动时间比较长的有4个人,占了总人数的5%;而认为采风活动时间比较短的有76个人,占了总人数的95%。这个醒目的数据清楚的告诉我们,一大部分的学生,他们是认为在学校的专业采风课程中学校给学生采风的时间是不够的。短时间内匆忙的行程,长途跋涉加上疲惫不堪的身体,又有多少学生能够迅速的静下心来,去收集、去采纳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与精髓的?在这样的情形下,能得到的音乐素材,音乐素养,能吸收的民族民间文化,真的是太少太局限了。

(二)采风的名不符实,走马观花

在回收到的80份调查问卷中,有63个学生是不赞成学校将采风的地点,设置为旅游景点的,这个数据占了总人数的79%;但是其中有17个学生也是持赞成态度的。数据表明,同学们在这个表格里透露出的求知欲,是极其爆棚的;学生们也并不是不想学习,只是想着玩的;在学生的生涯里,还是知道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的;这足以证明,有超过一半的学生的态度还是以学习为主的。在我们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采风课程中,我们去的都是旅游景点,跟团,和旅游一样;这样的名不符实,走马观花的采风活动需要引起深思。

(三)采风的资金开销太大,经济负担过重

在回收的80份问卷调查中,关于资金开销的问题回答中,有68个学生认为采风的资金开销大,占了总人数的85%。我们学生针对这次采风活动中的开支,是持有一定态度的,我们可以想象,现在存在一部分家中富裕的学生,将他们归纳到开销小的一群人中,而一大部分人都认为,在采风活动中开销的巨大,因为在有一部分的调查问卷中,一些学生醒目的在问卷调查的这道题下面写上“开销太大了”;纵然有些人声称我们学音乐的没有穷人,可是在现实社会中又有多少学生是工薪阶层家庭中的呢?在我们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采风课程中采风的资金开销太大,导致学生感觉经济负担过重,在我们并不全是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中,请问又有谁能承担得起昂贵的采风经费,如果是付出等于汇报,那是无可厚非;可是结果并不是这样,就算没有均等,可相差也太大了。

(四)采风过程中的人数太多

从每次参加采风的人数来看,在采风过程,我们去往一个地方的人太多了,而且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在调查的80个学生中,有51个学生认为去同一个地方的人数太多了,占总人数的64%,有29个人觉得人很多,占总人数的36%,在调查的人数中,没有人认为是去一个地方的人少的。在图与数据相结合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现象就是没有觉得在采风过程中人数是不多的,它既然存在,那就是一个问题,就是开设课程的一个漏洞,一个被人们忽视的地方,一个被人们遗忘的地方。在我们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采风课程中的人数太多,在采风过程那么多人在一起,我们是去学习的,众多的人集中在一起,得到的资源就不会太多。

通过访问笔者得到了一下的信息:

1.首先要在专业理论课上给学生灌输采风课程的目的、意义与其开设的必要性。

2.在采风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有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在游山玩水,只顾玩乐,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实践学习中去。

3.还有一部分老师对这样的采风活动还有这样的建议,如:多一些带队老师照顾学生的安全;每天学生的笔录及小结都要上交;每天都需要学生开总结会议;要求交流当天所得,做到思想交流等等。

以上所得数据与笔者个人观点是相同的,甚至还有的数据显示这样的情况:

在采风过程中的态度及感受中,我们知道学生对于这次的采风活动是非常开心的,针对这个问题,在80份问卷中没有学生是觉得不开心,而且这一项是百分之百的回答;在相对于是不是因为学习开心就不好说了,因为其中只有11个人是因为在采风课程中因为学习到知识而开心的,学生却并不是因为学习而开心的,有69个人,占总人数的86%,这个尖锐的数据已经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开心,并不是因为学习,试问达到了开设采风课程的教学目标吗?

还想再去采风的原因中,我们知道了只有少之又少的5个学生是因为当地民俗而想去采风的,仅仅占了总人数的6%,而因为当地的特产想再去采风的人数高达75人,占了总人数的94%,这样的数据在警示我们:学生并不是因为学习而想再次去采风的,而是因为被当地的特色所吸引,这些实质的数据在提醒着我们什么呢?

所以笔者认为这样盲目的“采疯”是没有意义的。

三、“采丰”——合理的策划才是获得“采丰”的有效保障

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不断完善后才会更好的,为了以后在采风中获得真正的丰收,笔者想通过个人思考、分析研究且结合前人成果等多种方式的总结,针对采风课程的开设,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采风之前需有动员,有计划

1.在准备采风互动之前我们需要有准备工作,首先应该开采风动员大会,在大会中给学生普及关于采风的必要的知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采风,了解采风作用,认识到采风课程开始的意义,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准备远途学习。

2.在采风之前要求学生做好经费预算,不要让无谓的开支导致航程的中断,或者让学生或者家长感到无形的压力;还要做详细的行程规划,不仅学校要做,我们学生也需要这样有计划,列出大纲,这样在采风过程中才会做到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在开完采风动员大会后,要求学生听取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对专业采风相关事项的要求及专业采风的成果要求,做好对本专业采风的计划表,培养学生有逻辑做事的习惯,提高学生有条不紊的做事能力。

(二)采风需要及时录音和录像,并记录

1.在采风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对指定地域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与音乐形式进行采集和整理,在采集时需要我们学生及时录音和录像,并记录;这样及时的把握,会使我们收获到的音乐材料真实性加强,让我们的学生知道做事不能拖拉,不然最后得到的和应该得到的会有很大的差异。

2.每天采风过后,学生需要及时的整理当天的音乐收获,并作出小结;其中笔者认为还需要每天小结后开会,将当天所得相互交流,得到更多的音乐营养,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不经意间吸取各自的优秀结果,也会使他们的思想得以碰撞,实际行为足以在无形中教育学生分享的品质。

(三)采风尽量少去旅游景点

在采风活动中学校可以考虑安排尽量少去旅游景点,联系好采风地点与民间艺术家开设民间讲座,让学生在传统的模式下,先理论后实践;也可以去民间音乐较强的地方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了解产生音乐的背景、内容、思想感情等等。

(四)采风尽可能分组,分散人员

1.在采风活动中学校尽可能要求学生分组,不要跟团进行旅游式采风,那样的采风只是跟风游玩,达不到采风的实质要求;分散人员的做法可以让学生在精益求精中得到更好更精髓的音乐素材;

2.回校以后,学校应该要求学生书写专业采风报告、总结报告,并提出自己相应的观点和创作相应的音乐作品,加入学分,以压迫的思想让学生的灵感飞扬;而且还要求学生以研讨会或音乐会的形式进行成果交流和汇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采风课程的开设还存在多多少少的漏洞和缺陷,但是它开设的必要性还是存在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政治、文化的广泛交流,我们都知道民族文化在我们进步发达的今天逐渐消亡,如果我们再不对这些“苟延残喘”的物质文化进行采集与整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再见它们,也许就再也没有了,在我们还能拾起它的时候,请不要放弃,我们不知道哪一天,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们想要珍惜和保护它们就晚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了解和深刻挖掘我国得民间音乐,准确把握民族音乐的群众基础性、精神文化性和艺术的本质性,在理论研究、专业教学、实践探索等方面加倍努力。尽管开设的采风课程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的作用我们还是不容小觑的。为了将我们即将逝去的音乐艺术文化继承与发展,开设采风课程是必要的,只要我们更加重视采风课程,从它的根本目标出发,一定会使我们即将逝去的民族文化得以留存,巩固我们民间艺术文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