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模式发展探究

2016-12-20潘东升赵晓晶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教学模式发展

潘东升++赵晓晶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文艺事业得到发展,中国古典舞教学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中国古典舞是一种对古代舞蹈艺术的加工和再创造的艺术表演形式,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主要基于中国古典舞教学现状,探究其教学模式的发展,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教学模式;发展

古典舞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是传统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古典舞是具有独特的,凝聚了东方审美特点,包含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随着西方艺术理论的完善,中国古典舞教学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和体系,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古典舞蹈的发展。

1 中国古典舞教学模式的发展

1.1 中国古典舞教学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文化事业重新走上了恢复和发展的道路,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为了传承中国古典舞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据历史根源和审美标准,借鉴西方芭蕾艺术表演经验和教学经验,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中国古典舞教学法》,俗称“大绿本”,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善的古典舞教材,标志着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的诞生,推动了中国古典舞教学的发展。

中国古典舞自古以来就带有戏曲的传统特色,而“大绿本”则是另辟蹊径,脱离戏曲特色的古典舞教学训练模式,采取新的利用音乐伴奏形成的古典舞教学模式。中国古典舞具有独特的民族审美特点,但又脱离出戏曲、武术等元素,通过音乐伴奏,结合呼吸、身体动作构成新的舞蹈语言以及表达方式,成为一门具有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舞蹈学科。“大绿本”已经停止使用,但是在中国古典舞教学实践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了前人的教学经验,为中国古典舞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中国古典舞教学的快速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各个领域事业都投入到改革开放的热潮中,中国古典舞教学在“大绿本”奠定的基础上快速发展,中国古典舞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努力通过中西方理论的融合,解放思想,对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这一时期中国古典舞蹈风格和特征,其精髓是身韵。例如1992年出版的《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古典舞身训》《中国古典舞教学》等,都为中国古典舞教学总结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关于基训方面的教材的问世,一方面为中国古典舞教学发展提供了有力、可靠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总结了前一阶段中国古典舞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和改善。在舞蹈技巧方面摆脱了戏曲和芭蕾的痕迹,找到了中国古典舞形态和动作内在的规律,也就是身韵的诞生。身韵是中国古典舞最具风格语言的元素,提炼了最具核心的动作体态特征、运动法则、运动路线、运动规律、表现方法等内容。身韵的诞生,是中国古典舞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古典舞发展的重要转机。这一时期中国古典舞教学快速发展,丰富了这一学科的知识体系,并且找到了中国古典舞蹈教学的核心——身韵,成为这一学科最为核心的构架和可靠的理论依据。

1.3 中国古典舞教学的完善

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中国古典舞教学又得到发展和完善的机会,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古典舞这一学科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教育工作者愈加明确这门艺术学科的功能及任务,主要表现在古典舞蹈的技术的艺术化和语言化。通过身韵达到了舞蹈技术的艺术语言化,身韵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组合,更是风格、审美表达,成为一种艺术语言的符号和对中国古典舞新的文化理解。因此,身韵不仅仅是动作和情感,同时也是一种审美追求,并成为这一时期古典舞教学的主要内容。

围绕身韵所衍生的内容使中国古典教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成为一门完整的艺术学科,这一学科不仅是是关于理论、动作的学习,更是中国古典舞中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使一门关于舞蹈的学科上升到艺术层面,让中国古典舞成为一种象征中国的艺术符号。

2 中国古典舞教学发展思考

中国古典舞教学发展脉络清晰,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艺术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教育思路进行提炼和整合,建立完整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保留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质,突出表现古典美的特征,不断发掘古典舞中的审美特质,使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艺术传承下去。尽管中国古典舞蹈教学体系基本趋于完整,但在创作领域和理论体系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积极思考和探索,在不断完善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掌握发展的规律,就能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和创作,使中国古典舞在发展中传承。

3 结语

中国古典舞教学在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之后,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教学体系和理论体系虽然已经趋于完善,但这门艺术学科仍在不断向前发展,在继承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大胆创新和改革,紧跟时代脚步,通过对理论内容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实现中国古典优秀文化传承,将中国古典文化的东方韵味和审美特征在教学中得以保留,并且在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中国古典舞成为一种艺术符号。

参考文献

[1]王田甜.浅谈中国古典舞及其教学.岱宗学刊[J].2006(06).

[2]庞丹,赵晶晶.“身韵美学”的构建与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建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01).

[3]刘青弋.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02).

作者简介

潘东升(1961-),男,福建省福州市人。学士学位。现为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

赵晓晶(1989-),女,汉,黑龙江省大庆市人。现为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21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舞教学模式发展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如何体现禅境意韵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