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角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关人”的问题分析

2016-12-13

传播与版权 2016年10期
关键词:把关人传播学教育者

孔 琳

传播学视角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关人”的问题分析

孔 琳

从传播学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采取一些特殊的、旨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认识的信息传播技巧对受教育者进行世界观、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渗透和影响的过程。一方面从传播学的“把关人”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进行研究和探索,分析二者在理论和实践操作上的共性和联系,从而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认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为思考如何基于“把关人”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传播学;“把关人”理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从传播学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取一些特殊的、旨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认识的信息传播技巧对受教育者进行世界观、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渗透和影响的过程。很多学者认为,在主体需求、客体特征、主要目的、传播方式、信息内容等多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学之间存在着某种天然的内在想通之处。比如,对战时宣传研究、意识形态功能是传播学的重要起源领域之一,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种宣传活动以及意识形态唤寻。从广义上讲,人类社会中一切信息传播现象都是传播学领域的研究对象,西方传播学和国内传播学理论界都将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现象作为重要的分析领域。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框架也与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的5W模式有着内在的契合性:传播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传播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媒介——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受众——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传播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本文的目的就是从传播学的“把关人”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进行研究和探索,分析二者在理论和实践操作上的共性和联系,从而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认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

对传播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传播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虽然产生的国别不同,但都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有较强的应用意义的学科。其在研究内容、方法、对象和基本问题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是两门借鉴性、互补性较强的学科。本文的研究重点是运用传播学的“把关人”原理与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存在问题进行分层描述与归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体现传播学研究成果指导的,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改进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方法、手段和对策。

一、“把关人”的传播学释义

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先驱卢因在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首次提出“把关”概念。他认为在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之后,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新闻研究领域;麦克内利(McNelly)和巴斯(Bass)对“把关人”理论进行了进一步修正和发展。巴斯提出了“双重行动模式”,将把关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这里的把关人主要是记者,记者不会完全有闻必录,他必须对材料进行取舍加工;第二个阶段是新闻加工,这里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并且这个阶段比第一个阶段更具有决定性。最终,“把关人”扩大为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影响新闻实践的大众传媒组织。因此,所谓“新闻把关者”应该不仅是大众认知的当局,而是层层存在于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记者、编辑、媒体营运者,甚至在媒体边际模糊化的今天,也是大众本身。

也就是说,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并不是自由流动的,从采集、写作、编辑到发布每一个流程都存在着把关人,导致最终通过筛选进入公众视野的信息是有限的。一方面,虽然新闻报道要求做到客观中立,避免记者个人观点,但是,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采集资料并对信息的编辑角度进行判断。编辑也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编排手段如字体的大小、色彩的深浅、标题的制作以及配发评论等多种手段来突出或者弱化某种认识。另一方面,新闻编辑和记者作为新闻机构的成员,也会受到来自组织和行业规范的约束和压力,在新闻价值的指导下进行信息的编辑和发布。最后,媒介机构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因为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法律规制的不同,也会形成独特的媒介体制,最终影响记者和编辑的作为。

二、传播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把关人”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把关主体

对信息接受者的干预目的导致传播学领域中的传播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有很大的相同性。传播者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内容的质量与数量、信息流量与流向以及对受众的影响。传播者根据传播目的、信息和受众的具体情况等,通过对信息的把关和过滤,最终将过滤好的信息编码传递给受传者。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即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个人或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实现的,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教育信息的选择、加工、编辑、过滤的作用。因此,从这一过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也就成为政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直接“把关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把关人”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按照“单主体说”,主要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占主导性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教育者。教育者除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控制、选择、加工、传导作用,他们的“把关人”意义还体现在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所具有的功能。陈秉公教授认为他们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具有教育、管理、协调和研究四个方面的功能①付耀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研究综述》,《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即学生工作者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和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记者、编辑有很大的共通性。如表1:

表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共通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间接把关主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把关人是教育者,而间接的把关人就是能够产生深远影响的学校,也就是说机构和制度因素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因此,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完善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管理;另一方面要注重学校的显性和隐性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黄旦先生曾提出对“把关人”理论的研究历程反映出对传播者角色定位的探寻,至少表现在三个层次上:职业、组织、体制。最初把关活动被看作是个体行为时,是把媒体编辑和记者看成是独立的新闻从业者;后来认为媒介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把关人也就不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变成了机构、组织、体制,甚至是整个社会大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关人”角色定位的研究也应该是系统的、全面的、历史的,不能仅仅看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教育者,还应该考虑到组织、机构和体制规范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影响,它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对信息、理论、观念起到筛选、加工、制作、引导和推广的作用。

三、结语

互联网、移动媒体等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传播载体的运用上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他们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主体贴、知乎、豆瓣等来了解学生的关注动态的变化,并且在学会在这些社交网站甚或是APP筛选有益的信息作为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桥梁。新媒体作为第五代大众传媒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将逐渐上升,学生对传统媒介的依赖越来越小。新媒体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意味着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观念,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信息劣势的境地,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不能熟练使用新的社交媒体,在信息收集、筛选、传播等方面无法从容应对,导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信息控制和行为指导能力下降。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把关人要不断加强新媒体技能训练。第一,全媒体的表达能力。就要善于通过社交媒体惯用语言形式和大学生群体常用的载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微信公众号、微信推送、微信群的推送等新媒体语言模式的运用能力,图文声音共用,保持传播载体的多元化传播。第二,学会数据化分析表达。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学习数理统计和数据分析、计算机相关知识,数据处理与挖掘等相关的技能,通过数据抓取信息,通过数据表达思想和观点,实现多尺度说理性表达。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许静.传播学概论[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康立中.从把关人和议程设置看公民新闻的自由[J].青年记者,2010(12).

[6]沈捷.从把关人理论看当代新闻人才的培养[J].南京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2).

[7]付长海,陈占安.传播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现代传播,2003(2).

孔琳,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猜你喜欢

把关人传播学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印度电影“把关人”受贿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