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明日医生 今日教育何为

2016-12-12文/唐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11期
关键词:医学生信任医学

文/唐 健

培养明日医生 今日教育何为

“明日医生”这个讨论主题很多会追溯到英国医学总会(GMC)的著名共识报告Tomorrow’s Doctors,这份报告指出医学院对明日医生的培养有三个基本定位,第一是学者和科学家,第二是从业者,第三是专业人士,从这三种角色出发对医学生培养有各种具体的标准和要求。阅读这份报告带给我很多思考,明日的医学科学和技术还会产生何种增量和革新,今日医学生还应该学什么、学多少?明日的社会价值和病人需求会有什么变化,今日医学生还应该做何种积累和演练?昔日的职业价值观,我们应该坚守和继承哪些,又如何避免陷入某种怀旧情结?今日的好学生会成为明日的好医生吗?教育工作者真的有充足的自信,准备好了吗?

因为从事医学人文的教学工作,使我能同时接触到处于不同年级和背景的医学生,别有一番感受。课堂内外,既有那些埋头于基础课学习一脸懵懂的新生,也有那些正在临床实习,脸上兴奋与困惑表情交织的高年级同学,还有那些刚值完夜班带着倦容,行色匆匆的研究生。待和他们熟悉起来之后,最爱问他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当医生?有的直言是父母所命,有的承认是看了太多的医疗剧,有的觉得医学是养家立业的一技之长,也有的因为目睹过家人的疾苦而立志发奋……答案五花八门,但每次都会出现一个声音,“当医生最能帮助别人”。我倾心于这个声音,这样的声音也最容易在课堂中获得大家的共鸣。这种职业“初心”,弥足珍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演绎自佛教经典《华严经》,古老的佛教智慧启示我们,面对浮华的世界,要持守原初的那份信念。

然而,我也会忧虑这种声音,是否学生们过于乐观和单纯呢?他们面临病人不治无法相助时,是否会产生挫败?他们面对医疗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是否自然产生倦怠与防御呢?当他们看到屡见不鲜的医疗商业贿赂案、科研不端等行业负面新闻后,当他们听到社会上看病难、看病贵的愤懑,看到朋友圈流行的从医待遇低、风险大、压力高的抱怨时,那片“初心”是否会蒙上一层灰色?当他们在听闻暴力伤医案件把网络身份头像改为黑丝带后,是否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很多同学向我发问,“老师,我们以后也会被病人打吗?”棘手的问题出现了,如何去塑造学生们的职业精神,如何引导他们看待这些行业新挑战,我们难以顾左右而言他。我们需要对教育理念进行精选与贯彻。现今,国内外医学教育纷纷倡导全人教育。所谓全人教育,我理解就是首先要培养学生成“人”,进而才成为“职业人”,而成“人”的要点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健全、独立、自由的人格、批判思维能力与公民意识。全人教育的理念,直指现代医学过度技术化、过度专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和前辈同事翻译借鉴了国外的医学教育名著,尝试用作为社会契约的医学职业精神(Medical professionalism)来作为教育改革的基石,着力于医学生职业担当的养成。

在这种教育哲学的影响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参与了来自不同学院和教学医院同事们共同探索的一门贯穿五个学期,面向低年级医学生的《早期接触临床实践训练》课程。在这门课的职业精神感知模块中,我们暂时放下厚重的教科书,抛开繁琐的PPT,带领同学们进入社区去调查居民的健康需求;带领同学们进入医院门诊陪伴患者,体验就医的辛苦;带领同学们进入病房参与护士工作,体验护理工作的苦与乐,与医师一起出门诊理解岗位的胜任能力。最后进入临终关怀医院,通过参与终末期病人的照护,体察现代医学的局限与无奈。最开始,我曾经担心让学生们从大一就直面职业的现实问题是否过早,但通过与他们的自由讨论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担心其实有点儿多余,同学们其实在自我巩固和激发“正能量”,这种切身收获要比来自他人的告诫更有生命力。看了学生们的反馈,我发现同学所理解的未来医生生活,除了收获与成功外,同样也伴随着个人的困惑、彷徨、反思与无奈,这其实体现的就是全人,全人教育要回归人的真实性、多面性与复杂性,人要在省察中成长。医学生是大学生,是成年人,他们不是一张白纸,医学人文教育要建立在对成年人的理解与信任上。我们期望通过对这种基于实践的体验式

整合性课程的探索,使行医的良善初心可以成长为对职业精神的体认。

举例来说,在医院门诊的实践体验中,课程设计大一临床专业同学在繁忙的门诊部自己寻找患者协助伴诊,体验病人的就医感受,再回到教室进行小组讨论。在门诊部,同学们穿着白大褂,病人无论多大年纪,看学生们长得多不像“专业医生”,也会客气地叫一声“大夫”,但这时的状况还不足以称得上“真正的信任”。低年级医学生无法提供医疗上的帮助,但是他们会逐步发觉,只要拿出诚恳和谦卑的态度,尽所能去帮助别人,而不是敷衍,会极大地促进人与人的信任!有患者甚至大受感动,委托同学去帮助查询捐献遗体流程,希望能供医学院使用。同学们也会经常被患者拒绝,他们要理解现代医患关系是陌生人关系,缺乏信任、有所防御其实是一种事实,但是,临床工作又要求医患要推进信任关系,才能提高诊疗的品质,医师需要回应这种职业挑战。同学们能感受到,信任不是天然给你的,不是因为穿着白大褂就顺理成章的,而是需要我们率先去争取的。通过这样的体验和探讨,他们自然对职业精神的理解不只停在知识上的记忆,更留下了切身印迹。

门诊课程结束时,一名患者给医学生的即兴赠言

医学生观察医师对终末期病人褥疮的处理

教学相长,我也慢慢理解到好的医学人文教育,不仅仅是读读诗歌散文,不是谈谈风花雪月,不是培养小资,不是顾影自怜,不是隔靴搔痒,不是自上而下的道德灌输,而是对医学生所面对或未来要面对的职业现实问题进行思考与试炼。在医学教育中,只有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才更有可能培养出“以病人为中心”的好医生,这种理念是可以传递和转化的。因此,在教育策略上,只有给予学生充分尊重和平等讨论的机会,明日他们才会懂得尊重病人的价值与选择;只有首先倾听学生的声音,明日他们才会去更好地倾听病人的故事;只有让他们更早地,并且真实、全面和深入地接触社会,他们才更有可能践行医学的社会担当;只有让他们今日开始直面并思考行业的危机与症疾,明日他们才更有可能成为行业的改革者和引领者。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医学生信任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信任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