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研究

2016-12-07向银环韦银幕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构建高职院校

向银环 韦银幕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阐述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提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课程教学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72-02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的特殊阶段,人才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提高这两方面水平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发展方向。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分析,创新和创业具有很大的共生性,创业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则是创业的驱动力,它们在经济领域的成果集中在人才载体上。而同时,高职院校是社会人才的重要来源机构,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定位更精准,针对某一生产领域的实际操作水平较高。但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上相对较差,加上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盲目发展,缺乏对市场人才需求的调查,产生了“人才结构性过剩”,创新人才相对不足,创业能力相对匮乏。基于这一现状,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创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大量人才都是面向一线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领域,具有较强的岗位定向和实用功能,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弥补了大量空缺岗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现代化工业体系不断成熟,互联网经济日渐发展,社会人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以单一技能或知识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确立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作用,“十三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将围绕着“创新”和“创业”两个核心展开。本质上说,创新与创业都需要较高的人力资本,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从新时期人才培养策略上说,高职院校展开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十分明显。一方面,当前我国已经出现了经济“新常态”,经济改革将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为了满足产业结构优化的需求,高新技术、复杂科技将大量作用于社会生产中,因此在人才需求上也体现出高科技、综合性、创新性等特点。另一方面,资源型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放缓,第三产业比例逐渐升高,就业形势呈现多样化。在国家政策、财政等扶持下,促进高等人才自主就业创业,才能丰富我国市场经济主体,发挥“市场试错”功能,以创业带动就业。基于此,人才培养周期要进一步缩短,人才质量要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理念改革也势在必行。

二、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侧重实用性的特点,与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矛盾,理论上说,实践是验证理论的唯一标准,人才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也不是单纯依靠理论教学就可以实现的,将实践融入教育本身,能够更好地激发创造性思维,并通过进一步的实践展开创业行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制趋于完善,这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奠定了教学基础,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可以依据以下原则展开:

(一)学校教育与岗位教育统一的原则。创业是一个务实的过程,而高职院校中所能够提供的是理论知识、技能,以及有效的实际操作部分,与现实的社会生产最大的区别是环境。将“创业”的观念融入学校教育体制中,并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构建全新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人才一边获取知识、一边验证知识,同时对掌握的内容进行质疑、扩展和发挥。有效的创新是来源于实践活动的,因此也可以将创业视为创新的充分条件,同时,在当前经济战略背景下,创新也是展开创业的前提;“岗位教育”的实践性更加突出,独立出来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中,还要考虑适应岗位所具备的能力,岗位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创业创新的理念就越突出。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的原则。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与普通高等院校之间有很大的相似度,特别是在人才考核层面,主要通过卷面考试的方法展开。诚然,这一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但并不符合职业教育“知难行易”的特点。在高职院校中,教材内容并不完全是显性特征,还有较大一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或示范教学无法获得的,可称之为“隐性内容”—— 忽略隐性内容就会造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两者的统一可以通过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教学任务来实现,将传统的长周期实践转化为短周期实践,实践项目穿插到理论教学之中,实现各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

(三)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统一的原则。人才的价值高低需要经过市场验证才具有意义,在人才供应层面,也要遵守市场规律。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参考标准,我国人才呈现出分布不平衡的现状,宏观经济层面人才的综合素质在整体升高,但在区域经济层面,不同地区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要求差异很大。因此,高职院校在创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符合自身所在的区域经济现状。这是因为,经济水平是创业的基础,也是创新价值的影响因素。同一个创业项目,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容易实现,同一个创新项目,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容易得到认同。相应地,由于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更多地是为了实现本区域需求(如省辖区内),因此要遵循宏观与区域经济相统一的原则。

(四)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统一的原则。在高职院校中展开创业创新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包括两类资源划分,分别是软件和硬件。其一,软件资源包括了校园组织、职能、管理、体制等要素,这些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一种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主动地尝试。其二,硬件资源方面,包括内容很多,包括高职院校提供的空间、场地、设备、设施等。软件和硬件缺一不可,偏重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创业创新教育遭遇瓶颈。例如,高职院校可以聘请创业典范来传授相关经验,也可以不断通过创新氛围、提倡创新思维来实现,但如果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学生最终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反之亦然,缺乏创新培养和创新氛围,再先进的硬件设备设施也是摆设。

(五)教育主体和教学主体统一的原则。所谓“教育主体”指的是高职院校学生,而“教学主体”则是指高职院校中的师资力量。从教育本质分析,必须肯定教育主体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家庭背景、知识结构、爱好憎恶、性格特点,而这些在教育主体的教学作用下会变成学习动机的差异性。因此,要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学生和老师必须保持逻辑思维的一致性,不能仅一方具有创新或创业想法,而另一方不积极、不主动、不认同。实现统一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性地、个性化地展开教学工作,提高学习转化率,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创业精神和能力。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措施

(一)转变人才培养的目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教育部门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弥补我国工业领域专业人才的不足,人才培养目标较为单一,缺乏长远人力资源规划。现阶段而言,我国资源类型经济发展进入衰退期,市场经济成分越来越复杂,高新技术、创意创新、社会服务等在经济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单一知识技能型人才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基于此,高职院校作为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来源体系,也必须改变自身的人才培养观念,一方面,实现知识技能的专业性与综合性,以适应更大的市场挑战;另一方面,提高自我创新水平,增强人才创业能力,让人才价值得到更多体现。

(二)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培养创新创业实践认知。高职院校教育理念改革以及创业创新教学实践开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一阶段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创业,在教学课程中合理设计、穿插,设置符合自身特点的课程模式。例如,结合不同专业的师资力量构建“创业创新指导课程”,将其列入必修课程行列,并结合考试模式来增强效果。此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未来职业规划、创新项目政绩、创业模拟等活动开展,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充分了解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2.产生创新创业实践体验。改革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考核制度,将创新创业项目纳入考核领域,学生可以自主选题,或在导师的帮助下开展项目实施,从而跳出课本的理论层面,在创业项目或创新开发中体验。实践体验并不可以追求成功,但强调协调、组织、团结等内容。此外,为了增强体验,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创业家举办讲座,举办“创新沙龙”等活动。

3.展开创新创业实践培养。通过校办企业、校企联合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创新项目和创业基地,在实践中展开人才的培养。

(三)完善创业创新评价机制。市场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在我国市场经济现状发生巨大变化的现状下,高职院校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也应该与时俱进。就目前来说,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还是一个全新命题,学校领导层、管理层应该联合教育部门,明确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在软件、硬件方面的投入。最重要的是,结合人才培养的市场目的重构评价体系。一方面,人才评价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势;另一方面,评价机制要不断地丰富评价要素,坚持人才要素中专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总体而言,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场所,其教育理念要与市场需求相一致,既要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又要满足人才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不仅在职业岗位上游刃有余,同时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更好地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孟康,温尊荣,詹东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

[2]李学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9)

[3]陈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4]强伟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3(11)

[5]占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

【作者简介】向银环(1979— ),女,广西凤山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韦银幕(1979— ),男,壮族,广西环江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应用数学。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构建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