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改革探索

2016-12-07邓力杨佳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程群嵌入式教学改革

邓力 杨佳

【摘 要】本文从嵌入式系统课程群课程及其特征出发,分析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改革的必要性及理念和指导思想,提出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嵌入式 课程群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64-02

一、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及其特征

“课程群”是由在内容上紧密相承、相互渗透、互补性较强的几门同系列课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并按照课程框架组织课程建设,以获得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主要由数 / 模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技术、电子线路CAD、C语言、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组成,嵌入式系统技术与通信、电子技术相比较,有以下的特征:一是软件嵌入到硬件中,硬件依靠嵌入的软件代码才能进行体系统工作;二是系统应用针对性强,嵌入式系统通过具体的硬件电路和相对应的系统及软件代码而完成产品的功能,因而嵌入式系统课程是一门软件与硬件相融合的课程。同时,嵌入式系统课程还有许多先行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模拟电路、数字逻辑等。

二、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改革的必要性

嵌入式系统技术更新快,内容广,涉及操作系统、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多,当某项技术改变后其对应的教学内容调整也应与嵌入式系统技术做相应的调整。

在旧的嵌入式系统教学中,虽然重视课程的相关性,但在教学中因各种客观原因而使本应集中的课程分散,导致各学科内容之间的交差融合不科学、合理,学生也未能独自衔接各门课程,使得教学内容不能被学生所掌握而导致较差的教学效。因此,必须根据嵌入式系统的技术特点,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与嵌入式系统技术相关的课程组建嵌入式系统课程群,针对嵌入式技术理论要求高、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与目标,对嵌入式系统课程群进行相应的改革。

三、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改革的理念和指导思想

“嵌入式系统”课程群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应用与计算数学等多个学科,以“重视基础理论、突出具体应用、强化工程实现”为主线,建立全面的课程群教学体系。

图1 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指导思想

课程群设计理念为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核心,以嵌入式体系统技术为依托,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思想能力、社会能力。具体方法如下:一是通过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在嵌入式项目合作开发中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教会学生知识和操作,也注重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二是注重学习团队的组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互动学习,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三是每个项目都有工作任务书和教学评价表,可以在课堂学习,可以在校内实训室学习,可以在生产性实训室(校内电子产品装配生产线、SMT贴片生产线)学习,也可以网络学习。

四、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充分体现职业性

采用学习型工作任务,创新工学结合,在本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应与地方企事业的一线专家全程合作,共同推进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和教学环境条件等建设工作。可采取小组分工,团队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采用头脑风暴法,协调分工来完成任务,从而既发扬团队精神,也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二)采用项目式教学

为每个项目任务,教学中综合使用引导、展示、示例等多种教学,让学生了解实际,理性感知,从结果中反馈理论,采用应用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是以学习某种原理为中心,制作产品为目的,借助于多种资源,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教学模式。应精心设计项目,通过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实践问题,分析出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在项目的实践中解决问题,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三)采用基于案例导向的模块化教学

目前高校所设课程门类繁多、分散不一,通过整合课程体系,进行案例导向下的模块化教学,促进了多学科交叉学习,使得学生将原本繁杂的几门课程所学的零散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地拓展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加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四)开放式创新实验教学

创新实验教学是教师针对学生群体中比较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对其进行创新实验的指导。在开放式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自主研发某些创新实验,也可以由教师给予其一定难度的任务来完成。宽松的环境、灵活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独立意识、创新能力有较大促进作用。同时,应摒弃原有的单项知识灌输做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能力培养为主,改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采取以问题为导向、实践为核心的参与体验式教学法。通过案例式、讨论式、项目式教学与课内课外实训等,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动手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还应以案例项目为载体,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系,随着学习的深入,系统中逐渐加入新知识的应用。此外,也要加强操作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贯彻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得到反复、充分的锻炼。

(五)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遵循教学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课程难度和特点,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穿插进行,做到依据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项目式教学,课程安排多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都含有特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这些项目使学生掌握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等知识和技能,同时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

(六)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一是多种教学手段并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保证教学效果,本课程群教学采用连续多周进行。二是开放实践基地,让学生自主安排实践的时间和内容,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能力。三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项目等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四是建立网络教学环境(网络课程及精品课程网站),学生可以在网上自主学习和练习。

五、结语

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教学组经过多年的努力,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努力进行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工、学结合方面具有显著特点,教学内容体现了应用性、先进性,实训内容紧贴实际,操作性强。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融理论知识于单元项目实训中,体现出课程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整合出的每个学习性任务都具有可扩展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对学习任务的逐步扩展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实现再学习能力的深度培养,学生带着兴趣学、带着问题学,体现在做中学、做中练的高职教学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显著效果,学生在完成项目中实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必裕.对高校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融合与分解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2)

[2]潘登,陈启军.面向卓越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3)

[3]吴卫江,赵建辉,刘博.也谈计算机硬件课程群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2(1)

[4]王苏峰,宁洪,陆洪毅,等.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及其创新实践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7)

[5]郭宏,胡威.计算机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J].现代计算机,2013(6)

[6]江维,桑楠.面向高等教育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16)

[7]权宁一,权晓林.嵌入式系统 专业实验教学 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

[8]张浩,陈勇,程玉柱.项目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在“嵌入式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教育,2012(4)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培养工程第一期(桂教办[2013]9号桂教办[2013]16号);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科技攻关计划20151038)

【作者简介】邓 力(1971— ),男,瑶族,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EDA技术;杨 佳(1980— ),女,南宁第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

(责编 刘健华)

猜你喜欢

课程群嵌入式教学改革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嵌入式软PLC在电镀生产流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关于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