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2016-12-06刘璐

中国市场 2016年32期
关键词:改革研究国有企业

刘璐

[摘 要]中钢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中央企业,是一家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中入围全球500强排行榜的国有独资企业。就是这样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在2015年10月20日发布公告,延期支付 “10中钢债”本期利息,构成了国有企业债务违约,在中国庞大的国有企业违约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必须充分引起我们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和重视。文章以中钢集团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发生的债务违约危机进行深入分析,由此引出国有企业改革。文章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以及应对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钢集团;债务违约;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2.102

1 引 言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国有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国企在我国的发展形势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就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卓有成效,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尽管取得的改革成果使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容动摇,但是曝出的中钢集团等国有企业发生的债务违约危机让我们为之震惊,让我们意识到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弊端不容忽视。同时由国有企业造成的产能过剩、占有与浪费公共资源、国有资产流失、利益输送、收入分配差距悬殊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需要通过正确并且行之有效的国有企业改革去除存在的弊端和消极影响。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的国有企业改革

西南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高春阳在《国内外国有企业改革的比较研究及启示》中提到从西方各国的国有经济发展历程中发现,要达到发展经济和稳定经济的宏观管理目标,政府更应充当市场经济运行的裁判员而不是市场经济的交易主体。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真正实现现代企业制度,政府必须为竞争秩序确定总体条件,在此前提下市场应以自由和竞争为基本原则,把各种经济主体协调成一个国民经济主体(Qian Sun,Wilson H.S.Tong,2003[ZW(]Qian Sun,Wilson H.S.Tong. China Share Issue Privatization:the Extent of its Succes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70):183-222.[ZW)])。首先,政府应尽可能从一般经济利益中超脱出来,通过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去创造一个经济和社会目标导向型的市场经济制度;其次,在国企改革的外部环境远远落后于西方的条件下,立法先行应是我国国企改革必须重视的问题。

1.2.2 国内的国有企业改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戚聿东教授认为,改革开放35年来,沿着放权让利、制度创新和战略重组的思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最近10年来,在政府“抓大放小”以及国有企业战略重组过程中,国有企业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说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的现象又死灰复燃,企业行政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有企业“泛行政化”,主要表现在企业及其企业家的行政级别化、“商而优则仕”现象、“旋转门”现象、企业间“髙管对调”、资源配置行政化和行政性垄断,这些都有悖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2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和现状分析

深化改革是国有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动力,中国至今已经历四轮国企改革。第一轮国企改革始于1978年,将国企从完全计划经济模式转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第二轮始于1993 年,国企通过兼并重组、下岗分流方式和债转股等措施,提高国企盈利能力,建立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第三轮始于2003 年,国企进行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产权制度改革;2013年启动的第四轮国企改革以“做强做优”国企为主要目标,国有企业要继续深化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人用人的力度,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聘、考核、奖惩和退出机制,同时理顺各类人员的收入分配关系,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

3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以中钢集团债务危机为例

3.1 事件概述

中钢股份2015年10月20日发布公告称,将延期支付规模20亿元人民币的“10中钢债”本期利息,中钢集团的债务违约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在我国,民营企业发生过债券违约事件,如今,国企也陆续出现债券违约潮,让人意外又颇为担心,让国有企业改革这一问题又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虽然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里,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与壮大,同时使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和作用不容动摇,但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日益显露的种种问题制约和阻碍着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观,国有企业产能过剩、占用国家大量资源、效率低下、与民营企业之间的矛盾、制度僵化和利益固化等问题使改革的弊端暴露无遗。下面笔者将以最具有国有企业代表性的中钢集团债务违约的原因来阐述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关行业对国有企业的评价展开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通过分析中钢集团得到的启发来为国有企业改革提出建议和对策。

3.2 基于中钢债务的原因分析国企改革的问题

3.2.1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问题和矛盾冲突

作为一家大型国企,中钢为何会走到债务违约这一步?中钢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山西海鑫钢铁等民企占百亿元现金流,这些民营企业有时候是中钢集团的合作对象,却成了中钢债务危机中最大的地雷。中钢财务报表所体现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80%都被民营企业占用,使中钢集团损失了35亿元[ZW(]每日经济新闻.财经综合报道[Z].搜狐财经,2014-09-25.[ZW)],造成了国家公共资源的大额占用和无意义的浪费。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处在一种对立的位置上,两者之间的公平竞争问题和矛盾冲突对国有企业改革造成了消极影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间存在不公平竞争体现在两者缺乏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也体现在两者难以享受同等的政策优惠和国家扶持。

3.2.2 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导致资源利用与配置出现问题

2008年,中钢集团对澳大利亚铁矿石公司中西部公司提出了当时逾90亿元的恶意收购,经过三年的经营期,中钢企图推行的业务非但没有进展,反倒全部搁浅。就在最近,中钢澳大利亚子公司还在不断关闭铁矿石开采,原因还是因为在长时间的经营期内仍然受制于基础设施。除了失意于“中西部矿业”,中钢集团在海外的三大项目皆失意——有产出无收益。海外投资方案的失败,就是以中钢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的决策冲动又低效率的体现。

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同样对国有企业改革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效率低下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筹资、募资能力大大减弱,对整个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害无利,所以这也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最棘手的难题。

3.2.3 公司管理层和治理结构严重不合理

2014年10月,中钢高层临危换帅——发生人事调整。总裁和高管层的团队频繁动荡,留下一大堆悬而待解的难题,给企业内部和外界造成是非不一的舆论。中钢集团之所以陷入资金链危机,主要是其在2008年以前粗放式的增长以及混乱的管理埋下的恶果,也曾导致前董事长黄天文非正常离职。9月19日,国资委对中钢集团领导班子做出调整,此前临危受命的贾宝军,因未能带领中钢集团走出困境,近日已被国资委免去中钢集团总裁、中钢股份董事长职位。

那么曾被认为是中钢集团连续亏损的一些重要因素如海外项目难有收益、管理层对投资项目决策失误、进口红土镍矿等多业务组合失误等,为什么没有人阻止?原因就是“一股独大”“几个人的董事会”。多年以来,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成了半拉子工程,饱受各种争议和批评。由于董事会建设不到位,行政权力对企业生产经营横加干预无法从制度上杜绝,国企始终难以褪去官僚机构底色;管理者亦官亦商,国有企业极易沦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些国有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公司治理和管理层结构不合理是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严重问题。

3.3 行业对以中钢集团为例的国有企业的评价

中金网和新华网发表评论:“我国政府为了这些产能过剩、竞争力低下的国有企业可谓是鞠躬尽瘁。从‘一带一路政策到某国总理亲自去国外做推销业务,从政府补贴到为它们放开政策。可以说,能救的都已经救了。但是,癌不切除,疾病永远不会好,而且还会有扩散的风险,只能说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改革难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来自《中国新闻周刊·国资观察》的一篇标题为“国企效率低下有碍公平”中提到:“国有企业目前看似的高效是有欺骗性的,国有企业的效率比较低,而且这些年它的效率其实更低了。”这些评价和观点都明确地指出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源,所以,最新的国有企业改革定什么基调、沿什么方向前进和朝什么目标努力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将结合我们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4 国企改革的对策建议

4.1 需要坚持正确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不是政府机构如何改进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而是由“管企业”转为“管资本为主”[ZW(]陈清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进行转变[N].经济日报,2014-12-17.[ZW)]。资本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将从根本上理顺长期困扰我们的政府、市场和企业的扭曲关系,化解体制转轨中的诸多矛盾。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方向转变是对国有企业、政府以及资本流动性的解放,从而保障我国在保持较大份额国有经济的情况下,国有资本和市场经济更能协调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4.2 关注国有企业和其他性质企业的协调发展和实现共赢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要协调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集体所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掏空资源,实现产能循环共享、资源集约,最终达到共赢的效果,才更加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

4.3 建立合理的政企政资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过去所说的“政企分开”,主要是解决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问题,现在谈“政企分开”,应该更明确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

国有企业改革更为关键的是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关系的调整,没有合理的政企关系,国企改革难以真正推进。所以相比于“国进还是民进”“市场还是计划”“竞争还是垄断”等问题,“政府采取怎样的方式管好国有企业”是更为根本和实质的问题,它是中国未来能否继续有效推进国企改革真正的核心问题。将政企政资之间的责任和职能分开,比如说促进社会共同富裕只能是政府的责任和功能,国有企业的主要责任仍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承担企业应该承担的功能,促进共同富裕等更为宽泛、并不应当由企业来承担的社会功能必须从国有企业中剥离;同时,要逐步摒弃依靠人事控制、赋予行政级别等传统方式来管理企业经营者,鼓励按照市场化方式挑选企业经营者,避免不正当利益输送,切断利益输送的链条。

参考文献:

[1]贾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4.

[2]闵杰.新一轮国企改革定了什么调[J].中国新闻周刊,2015(10).

[3]路畅.国企效率低下有碍公平[J].中国新闻周刊·国资观察,2012(10).

猜你喜欢

改革研究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MOOC化改革的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模式改革研究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