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西南联大时期的“民主堡垒”

2016-12-06段凯烨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治校堡垒西南联大

段凯烨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浅议西南联大时期的“民主堡垒”

段凯烨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西南联大作为教育史上的传奇,与抗战相始终,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到了今天,也依旧熠熠生辉。论及西南联大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正是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前进的,民主与科学既是西南联大继承新文化运动革命精神的反映,也是西南联大取得突出成绩的基本因素。抗战期间,西南联大的“民主堡垒”,既得益于云南的大环境,又得益于联大自身的小环境,独特的校园风气和办学风格,方方面面的因素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最终促使西南联大形成抗战时期闻名全国的“民主堡垒”。

西南联大;民主;“民主堡垒”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平津、华北告急,为保存中国教育的精华,华北地区的高校纷纷内迁。在这股高校内迁的大潮中,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等三所高校先迁长沙,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之后又迁往云南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从长沙临大到昆明的三千里征程中,全体师生共同面对战时艰难生活并相互扶持,承继了三校“思想自由”的传统,并加以扩展和升华,形成了以学术自由为本位的校园民主文化。正如1946年组成西南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时所立纪念碑中所说:西南联大“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①

1 民主的内涵

民主,一个非常古老而又非常现实的话题,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民主一词最早是由被人们称之为“历史之父”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提出,从词源上说,民主意为“人民的权力”或“人民的统治”,它是一种既区别于君主制,又区别于贵族制的政府形式,在这种政府形式中,人民实行统治。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指出:“民主即民治”,“是一种人民自治的制度”。几千年来,民主的内涵和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其基本内涵“人民的统治”和“多数人的权力”并没发生变化。

对于国家来说,民主与专政是同一国家制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所谓争取民主,更多的则是强调人民的民主权力,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西南联大办学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实行民主的管理体制,则是联大办学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西南联大的民主精神,体现了西南联大广大师生抱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情怀,当家作主,不怕艰难,不怕牺牲,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争取和行使民主权力的精神。西南联大的民主精神,既有源,也有流,源于现实的经济政治基础,流于历史的文化传统因素。

2 西南联大“民主堡垒”的形成

西南联大人共同营造出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学术生态环境,以及“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堪称完美的学术图景。②联大民主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是联大民主办学的组成部分,也是抗战以来中国人民民主精神的重要表现。

2.1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开明的政治环境

云南昆明地处西南边陲,与当时的西北联合大学相比,西北地处内陆,很多东西是受到严重限制的,而云南自身远离战火纷飞的中原,且与周边邻国接触的较多,人们的思想相对较为开放,也更自由。民主运动在昆明搞得也比较热闹,这和云南地方势力的保护也有关系。

当时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是地方军阀,以龙云为首的地方实力派不属于中央系统,由于和蒋介石中央势力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蒋介石的势力还没有完全渗透到这里,所以凡是反蒋的势力,龙云都多少采取保护的态度,凡是反蒋的运动,他虽然不公开鼓励,但也不怎么过问,这在无形中给联大的民主运动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龙云对国民党动辄采用打、压的方式对待学潮,也极为不满,他批评国民党中央“有些人无事找事,学生说几句话就要追究,教授讲学也干涉,结果越压越闹”。③所以学生运动在云南的七年中始终没有发生过“惨案”,也没怎么镇压,这在蒋统区中很少见。而国民党夺权以后,云南由蒋直接控制,开始镇压民主运动,所以才会发生“一二·一”惨案。

政治上的民主精神,必然反映到学术民主与民主治校上;而学术民主与民主治校,则又转过来推动民主运动的开展“兼容并包”的学术民主和学木白由空气,是联大民主气氛的重要方面,也是联大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和决窍。

2.2 “教授治校”:西南联大团结合作的办学风气

西南联大成立后,继承了三校的传统,经过不断创新,最终形成了具有西南联大特色的,以常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教授会为核心的教授治校制度。三所高校学术造诣深,三位校长联合办学的共同思想基础和学者风范,为西南联大能继承和发扬民主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梅贻琦长期担任联大常委会主席,其个人的教育思想对联大的办学方式、学风养成都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梅贻琦主持联大校务,对学校事务采取“吾从众”,“无为而治”的方针,实际却是采取“教授治校”的方针。教授治校是三校在各自的发展历史中所形成的一个共同的传统。梅贻琦在工作中,严格按民主程序进行决策,在一些学校的重大事务上,他十分注意倾听大家的意见,让教授们能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

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模式与校园民主文化的形成,是西南联大成就卓著的重要原因。教授讲课的内容自由,各种学术争鸣自由,充分体现了自由创造精神,除完成教学任务之外,积极参加具体管理学校的各项工作。对于来自政府部门干涉了学术自由的命令,教授们要么据理力争,要么公开抗议,他们是学术自由基本价值观的忠实维护者和严格的监督者。为坚持民主治校,西南联大坚决反对“官本位”意识,在称呼上,西南联大只有“先生”、“学生”两种称呼,学校教职员一律称“先生”或者“某某师”,而不会有“某院长”、“某处长”、“某主任”之称,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正是靠这些人保持和延续的。这些也进一步营造出了以学术自由为本位的校园民主文化,这种文化是通过教授治校制度得以实现和保障的。

2.3 学生自治:西南联大自由开放的校园风气

在教授治校制度之下,学生作为大学文化的主体也有很大的自主权,学生自治应运而生。除了训导处外,联大没有设置其他专门管理学生的机构,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治会、学牛社团和学生的自律来进行管理。在不违反校规及法律的前提下,西南联大的学生管理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治会、学生社团和学生自主活动来进行的。学校对学生会的活动只是加以指导,一般不硬性干预。联大学生也同教师一样,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首先表现为学习的自由,其次是表现在建立社团的自由。联大的“学生自治会”是以校内学生的群众的群众性组织,它由各个层次的学生代表组成,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负责召集工作。“学生自治会”代表学生利益,向学校反映学生的要求,并就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与学校联系、交涉。此外,它还依据自己的章程在学生内部发挥管理、协调、自律的作用。这种通过民主自律原则实施的学生自我管理方法,强化和提高了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有利于增强西南联大学生的求学欲望,体现了联大以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完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理念。

3 西南联大时期的民主对当前高校的启示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危难的关头,与祖国和中华民族同呼吸、共患难,在短短八年多时间里,以其办学业绩卓著而载人中国教育史册。当代高等学校建设一流大学应该从西南联合大学办学理念与模式方面得到启示。④民主管理至今仍是高等院校办学成功的重要基础。

3.1 发挥好教代会作用

教职工代表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既接触到学校的老师,也接触到学校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反映学校的趋势方向,学校要建立完善教代会制度,要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让更多的教职工充分反映情况,想师生之所想。拓宽教职工参加学校民主管理的参与面,创新教代会工作模式,另一方面这也是加强校务公开、民主办学的重要举措。学校的民主管理就是要“少一些人治,多一些法治”,注意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办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要尊重、信任、依靠、团结他们,使教职工群体能够积极投入到为创建世界一流的高校水平大学的工作之中。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才能使学校教育行政管理上一个新台阶。深化教育改革,搭建民主平台,构建和谐高校校园,办学自主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全心全意依靠全体教职工民主办学、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2 鼓励学生社团发展

学生社团的开展,一方面是学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文化建设当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来监督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学校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努力,学生的积极参与,知识的运用践行就体现在了课余的时间利用,申报社团、组建社团等其实都是学校民主治校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加以引导,做好必要的导向工作,予以支持而不强加干涉,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提升发展,更有利于学校民主文化的形成。

西南联大的基本运作方式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民主治校”,“教授治校”造就了西南联大团结合作的办学风气,学生自治孕育了西南联大自由开放的校园风气。正是在这样一种民主、自由氛围中,西南联大才识卓绝的教授们,才不断创造了生动活泼而又成效的教育奇迹。

1946年,冯友兰教授撰写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文中就写道:“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这精辟地概述了西南联大教学治校的精髓。西南联大作为教育史上的不朽传奇,可歌可泣,“民主”二字贯穿始终,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不愧于“民主堡垒”的称号。不管是过去的教学,还是新时期的教学,都离不开“民主”,既是对教师的民主,也是对学生的民主,师生之间无嫌隙,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共同推动民主治校。

注释:

① 李巧宁,陈海儒.抗战期问西南联大“民主堡垒”形成因素分析——以西北联大为参照[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7,21(4).

② 江渝.“教授治校”制度与西南联大校园民主文化的形成[J].中华文化论坛,2010(3).

③ 李巧宁,陈海儒.抗战期问西南联大“民主堡垒”形成因素分析——以西北联大为参照[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7,21(4).

④ 赵亚东,张燕文.西南联大对我国高校建设一流大学的启示[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6,23(3).

[1] 江渝.“教授治校”制度与西南联大校园民主文化的形成[J].中华文化论坛,2010(3).

[2] 李巧宁,陈海儒.抗战期问西南联大“民主堡垒”形成因素分析——以西北联大为参照[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7,21(4).

[3] 赵亚东,张燕文.西南联大对我国高校建设一流大学的启示[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6,23(3).

[4] 郑开禄.坚持依法治校推进民主办学构建和谐高校[J].科学咨询,2014(13).

段凯烨(1991.02-),女,汉族,云南曲靖人,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9.29

A

1672-5832(2016)05-0221-02

猜你喜欢

治校堡垒西南联大
打造党支部“四个堡垒”推动党建工作走深走实
关于“飞行堡垒”的10件趣闻
最后的堡垒T-84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三)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未来学校的管理理念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