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画中的枯木形象艺术

2016-12-06陈效愚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竹石枯木枯树

陈效愚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浅谈中国画中的枯木形象艺术

陈效愚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枯树竹石”是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很喜爱的题材,不仅从苏轼及其交游圈、元代赵孟頫(1254—1322)、“元季四家”到将其推向高潮的董其昌等在画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艺术家多有所作,而且与“诗画一律”、“书画同源”、“墨戏”等绘画史上有名的观念息息相关。枯木、竹、石是中国画中最为基础的绘画题材,初刻于康熙年间的《芥子园画谱》中开卷即作《树谱》,在画树时要“起手四岐法”。中云:“画山水必先画树。树为先干,干立加点则成茂林,增枝则为枯树”。

枯树赋;枯树竹石;重生性

树在十四世纪的中国画家和西方画家视野中是具有不同的看法。西方的画家画油画一般会采取枝叶茂密的黄色或绿色树作为绘画素材,这些画家会运用这种树来融入一种浪漫氛围或添加一些柔和的效果;而在中国画画家的笔下树又有很多不一样的形态,虽也有表现草木葱荣,但在一些突出写意的画家会多用枝叶萧条的枯树(古树)来表现自己现当下对人生的感悟和另一种不同的认知。

对于枯树在中国绘画中的出现,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专门对枯树描写和绘画。有很多古人对枯树都有描写。多数枯树意象,如“崩堤压故柳,衰社卧寒播”(《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丘杨一摇落”(《伤王司徒褒》)、“空心不死树”(《北园射堂新成》)、“盘根古树低”(《至老子庙应诏》)等等,而这些都是选择枯树意象的只表现,抒发主人公内心情的黯淡,而更是对冷酷的现实和生活的悲剧的一种展现。

在这么多对枯树的描写作品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庾信(513-509)后期所作的所作的作品《枯树赋》,杜甫说:“庚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这正是对庚信后期作品的准确评价。《枯树赋》就是古人对枯树最具代表性描写的作品,此作品主要描写了枯树主要表现为经过百年的“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的锤炼,才有了现如今在古代中国画作上所展现的富有沧桑和衰竭的枯树形象。为了突出这种死亡和萧肃之感,中国古代画家笔下的枯树几乎是没有叶子的出现,只留有干枯的树干与枝条,这也同样可以显露庾信通过对枯树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以及对应背景的萧条。

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更是有很多专门以枯树竹石为题材的作品,而以枯树(古树)为主体的绘画也有很多,例如:苏轼笔下的《枯木竹石图》中的枯树,笔墨不多,运笔挥洒自如,线条劲挺婉转,构图简洁,造型古拙奇绝,却有孤傲奇怪之气,在这怪石旁的枯树看着有一种孤寂的感觉。

在元朝时期最具代表的画家就是赵孟頫,现存赵孟顺古木竹石作品计约九件,大概分为两种(三张),一种是以画荆棘,竹石和兰草为主; 另一种则以画枯树为主(六张),而从中回想起是不是受苏轼的《古木怪石图》中的细竹,所写枯木上垂曳的女萝,又使人忆及王庭药《幽竹枯搓图》内的藤蔓的影响,显现了赵孟顺古木竹石图的另一渊源。

文微明有一副《柏石图》,这幅图中所画的枯树和以往的不同,他已经不仅仅限在没有叶子的枯树枝的形态了,这棵枯树虽还具有苍老和萧肃的感觉,但它的几根枝干上长出了几簇浓密的树叶。叶子与枯老的树枝相对比,又与树后的奇石相呼应,这整幅画还是以枯树为题材来绘制的,但画中的树还是称为“古树”比较贴切。文微明为其题诗:“雪厉霜凌岁月更,枝虬盖偃势峥嵘。老夫记得杜陵语,未霜文章世己惊。”

元初画家李衍(1245-1320年),在《图绘宝鉴》中称他“善画竹石枯 ”他的代表作品是画竹,他还有一幅立轴水墨的绢画叫《枯木竹石图》,此画纵长160.1厘米,横长85.8厘米,现藏于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画中有三棵枯树,离观赏者最近的是一个高大的树,粗干繁枝,虬曲多姿,两边的各有一株小点的枯树,由中间向两侧生长。当然也少不了石头与杂草的存在,这幅画还多了一个浅滩,使画面的空间变得深远悠长,也多了一些萧疏淡远之感。

在今日所见倪珊至少有14幅关于枯树的画作:《竹木乔柯》、《绮石乔柯》、《岸南双树》、《树石幽草图》《丛草古木图》、《古木幽草图》、《竹石霜柯图》、《鸽石古搓图》、《苔痕树影图》等。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部被认为是倪氏1350年的作品的摹本《云林画谱册》中有一《树竹图》,图中大小树丛中夹墨竹一株。并题作说明:倪珊(传)《云林画谱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大树笔弱,欲其嫩也,小树笔老,欲其古也。大为正面,小为侧本,初学者不可不知。画树须间以竹,不必大工,但看晴树则配以晴竹,此竹上挺者是也。

李氏认为倪珊的源自另一种“别行”山水:林木寞石。其“林木则草草逸笔中,见堰仰亏蔽与聚散利落之致”,按照何惠鉴的观点,此是明末文人画家认识到早期“树石”绘画传统中暗含着书法的抽象趣味,“虽已经涉及用笔和结构之问题,但尚非正式的书法。”

对于枯树的绘画还有许道宁的《乔木图》,在民国故宫国画明信片上由此图的出现,此图画主体是几棵形态怪异扭曲的松树破石而出,还在顽强坚韧的往上延伸,整幅画突出表现出沧桑古旧的感觉,还带着一种悲伤又神秘的气氛。

从枯木(古树)的另一方面又表现了重生或新生,例如,宋代诗人陆游有一首诗是这样说的:“秋风万木春,春雨百草生。造物初河心,时至自枯荣。”所表达的就是一件事物的结束,就会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开始,这和巫鸿所写《废墟的故事》中“碑与枯树”篇章中对“枯树”所理解是:“枯树岁显现了死亡和萧衰,但同时也为复苏和青春的重返带来希望。

结语:枯树远不是一个“终结”的形象,而是构成永恒变化中的链条。”在巫鸿的个人字典里“枯树”又代表了另一个含义:“枯树”具有永恒性,可以说是具有历史纪念性意义,可以看作是一种有生命的“纪念碑”,它眼看着所有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经历着时代的变迁,它一直伫立在那里。

[1] 张撰:(明)《清河书画舫》,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4册,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

[2] 汤厘:(元)《古今画鉴》,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2册,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

[3] 唐小伟著,《“枯木竹石”题材的历史—以后世画家对苏轼绘画艺术的阐释为线索》,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业论,2010年5月。

[4] (清),秦祖永,《桐阴论画》,《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5] 夏文彦,《图绘宝鉴》,收录於于安渊编,《画史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陈效愚(1991.02-),女,汉族,陕西西安人,2012年西安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广西艺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

J205

A

1672-5832(2016)05-0204-01

猜你喜欢

竹石枯木枯树
枯木与藤蔓
枯木
枯木
竹石
枯木
枯木
难忘“竹石”监督
丁酉羊日南驰拜年见道旁枯树口占
名家趣话
文佳兰与她的《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