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实践效果研究

2016-12-03吴建萍

求知导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实践效果PBL教学法

吴建萍

摘 要:药理学作为药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随着药学教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药理学教学要求,所以必须根据药理学的实际情况,采取更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根据药理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PBL教学法的实践效果进行研究。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PBL教学法;实践效果

一、PBL教学法简述

所谓PBL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笔者发现,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PBL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与教师实现良好的双向交流,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较好的临床思维,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但是PBL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教学效果进行研究,掌握其要领。

二、PBL教学法的实践效果研究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将以2011级临床医学A班、2011级临床医学B班、2010级临床医学A班、2010级临床医学B班为实践效果研究对象。其中A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B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弱。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在不同班级分别采用PBL联合LBL教学法,并以抗微生物药理和器官药理两部分作为教学内容。具体的安排是2010级A班器官药理采用PBL教学法,抗微生物药理采用LBL教学法;2010级B班药理学采用LBL教学法,抗微生物药理采用PBL教学法。2011级A班器官药理采用LBL教学法,抗微生物药理采用PBL教学法;2011级B班器官药理采用PBL教学法,抗微生物药理采用LBL教学法。

其中LBL教学方式主要是运用多媒体,教师主导教学活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PBL教学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查阅完成基本资料的搜集,然后学生之间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由教师完成对知识点的总结。

(3)教学效果分析。实验中会在药理学课程教学结束一周后进行结业考试,并在课程结束6个月后进行基础医学的综合性测试,然后以考试中涉及的药理学知识的得分率乘以100为学生最终的药理学成绩。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讨论

(1)两种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影响。根据对学生成绩的分析,PBL教学法在器官药理的教学中效果比LBL好,但在抗微生物药理的教学中PBL的教学效果比LBL教学法要低。所以根据实验来看,PBL教学法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比L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好。

由于器官药理的知识结构较为紧凑,所以使用PBL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完成对知识结构的整理,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抗微生物药理学概念性知识点较多且内容量大,其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LBL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会更实用。

(2)基础不同的学生的教学效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采用PBL教学法教学,A班级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B班级的学生,而采用LBL教学法,则两个层次的学生成绩相对差异较小。这就说明PBL教学法在学生基础不同的情况下会受到影响,而LBL教学法则不会受到学生基础不同的影响,所以PBL教学法更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

(3)对学生掌握知识牢固程度的影响。通过结束后短时间内的考查和长时间的基础考查来看,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的考查中,学生在两种不同教学方法下成绩差异并不明显。而在课程结束很长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成绩差异很大。这就说明了PBL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可以让学生长时间内对知识点有牢固记忆。

总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全部知识,并形成长久的印象,对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有重要意义。所以在药理学教学中,要结合课程内容性质和学生的基本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侯 宁,宜 全,张根水,等.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3).

[2]潘龙瑞,于龙顺,龚新荣,等.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2(17).

猜你喜欢

实践效果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财经类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
中职导游专业技能教学微课资源实践效果研究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改革的探索及应用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效果分析
综合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探析
自动腹膜透析技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儿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