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飞宇小说《玉米》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探究

2016-12-03秦丹丹

大观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玉米

摘要: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虽能折射出中华民族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化,却也给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以毕飞宇小说《玉米》及其英译本Three Sisters为研究对象,探讨译者葛浩文林丽君夫妇对小说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所采用的策略和技巧,以期为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实现更好地“文化传真”提供借鉴。

关键词:《玉米》;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一、引言

《玉米》是当代作家毕飞宇的代表作之一,获“鲁迅文学奖”,英文版Three Sisters由美国翻译家葛浩文林丽君夫妇合作完成,获2010年度“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玉米》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苏北农村王家庄三姐妹玉米、玉秀和玉秧的不同遭遇和命运,揭示政治和权力对人性的摧残。小说中出现了大量有关中国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的词汇及俗语谚语,也就是所说的文化负载词,这些词汇给译者的翻译也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将具体讨论葛浩文夫妇处理《玉米》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动机。

二、《玉米》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分析

关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异化和归化不失为两种有效的手段。这两种策略由韦努蒂系统提出,他认为归化策略在翻译中消除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异化策略是在翻译中凸显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保持原语的异质性(Venuti,2004),这也是他本人所提倡的翻译策略。

笔者通过对《玉米》汉英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搜集和归类,发现译者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具体采用了直译及直译加解释的翻译技巧,尽量忠实于原文,保留原文中的异质性元素。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译者采用直译技巧实现对文化负载词的异化,如将“帝修反”译为imperialists,revisionsists and reactionaries,“地主富农”译为landlords or rich peasants,“工分”译为work points,“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译为Better to be the head of a chicken than the tail of a phoenix,“杀鸡给猴看”译为kill a chicken to scare the monkeys,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汉语中的一些谚语表达。

然而,由于大多数西方读者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和语言了解甚少,通过对文化负载词的直译而实现的异化往往会给西方读者造成困惑,译者就需要根据原文内容在直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解释,把原文中的文化负载词解释得更清楚或者将文化负载词的隐含意义明示出来,在保留异质性的同时提高译本可读性。例如:

原文:虽说是狐假虎威,好歹总算是出了门了,见了人了。

译文:Though she was drawing strength from her sisters fierce demeanor--the fox parading along behind the tiger--at least she was out in public.(Howard Goldblatt & Sylvia Lin,2010:99)

原文中的“狐假虎威”是汉语成语,属于语言文化负载词,起源于先秦时代寓言故事,字面意思指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这个成语故事的隐含义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是不陌生的,然而在翻译时,若直接译成“the fox parading along behind the tiger”,西方读者因为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很容易产生困惑,因此译者根据原文内容,增加了解释“drawing strength from her sisters fierce demeanor”,向西方读者明示该成语的隐含义。由此,既实现了对文化负载词的异化,同时又兼顾了西方读者阅读需求,使西方读者真正了解改成语的形式和意义,丰富英语表达,实现了“文化传递和交流”。

虽然葛浩文夫妇主要采用了异化翻译策略以保持原文文化负载词的异质性,但也在部分之处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更好地提高译文可读性。如原文中有这样一句描述,“家里人多,过去每一次吃饭母亲都要不停地催促,要不然太拖拉,难收拾,也难免鸡飞狗跳”,最后一个小分句出现了成语“鸡飞狗跳”,译者处理为“Squabbles inevitably resulted”,虽略去了成语的字面形式,却也更好地将这个成语在原文中的意思表达了出来,且更简洁,与译文之前的内容衔接得更流畅。

然而葛浩文夫妇中也有误译之处,如将原文中的俗语“有枣无枣打一棒罢了”译为“hitting a date tree just for the sake of making contact with something”,这句俗语意指随便试试运气,而译文却完全偏离了原文的意思,且读起来比较生硬,意义表达也不清楚。这还是与葛浩文夫妇的生活环境和汉语水平有关,毕竟葛浩文是美国人,林丽君是台湾人,二者都不是在中国大陆生活,对汉语中的一些俗语理解不够透彻也情有可原。总体来说,瑕不掩瑜,葛浩文夫妇对《玉米》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还是很适当的。

三、结语

关于《玉米》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葛浩文夫妇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尽量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异质性,实现“文化传真”,也从侧面反映了葛浩文重视文化交流的翻译观;同时辅以归化翻译,提高文本可读性。此外,关于译文中的个别误译现象,也给中国文学作品英译实践带来一些启示,一方面可以以英语国家高水平汉学家及翻译家为主力来译介中国文学作品,使译文语言更地道,同时也要挑选国内高水平译者参与译本的校对工作,尤其注重校对作品中的文化现象,使得西方读者了解到正确的、地道的中国文化,更好地实现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Goldblatt,Howard & Sylvia,Lin.Three Sisters[M].Boston and 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2010.

[2]Venuti,Lau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毕飞宇.玉米[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4]柴立珍.葛浩文翻译观探析——以《玉米》英译本为例[J].时代文学,2013(04):164-165.

作者简介:秦丹丹(1989—),硕士,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