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塌渍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临床观察

2016-11-29侯桂红王爱红苗金丽

光明中医 2016年6期
关键词:急性期腰部腰椎间盘

侯桂红 王爱红 苗金丽



中药塌渍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临床观察

侯桂红 王爱红 苗金丽

目的 观察中药塌渍联合针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塌渍联合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塌渍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痹症;中药塌渍;针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向椎管内或椎间盘后外侧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诱发原因多为久坐、负重、扭伤等。其急性期症状较重,主要表现为腰部剧痛、僵硬、活动受限,下肢胀痛有时伴麻木等症状。2014年6月—12月我科采用中药塌渍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60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患者120例患者,按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35~59岁,平均(45.7±2.3)岁;病程1d~5年,平均(1.3±0.6)年;L4-L5突出者34例,L5-S1突出者21例,L4-L5与L5-S1同时突出者5例。对照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5~59岁,平均(44.3±2.1)岁;病程1d~6年,平均(1.1±0.9)年;L4-L5突出者32例,L5-S1突出者22例,L4-L5与L5-S1同时突出者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发病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2];(2)经CT、MRI等辅助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急性期;(4)年龄在35~60岁;(5)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患者;(6)同意参加本临床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卧床休息,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治疗,2次/d,每次30 min,并给予红花注射液、β-七叶皂苷钠等活血化瘀、脱水等药物应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塌渍联合针刺治疗。(1)中药塌渍:采用我院协定中药塌渍方,加纯净水2000 ml,95%酒精500 ml侵泡1周后过滤,然后按一定比例加入融化的血竭和冰片混匀而成。将一30 cm×20 cm纱布垫湿润后,在微波炉加热至40°,覆盖在腰部痛点处(如皮肤有炎症、破溃者禁用),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治疗,灯距30~40 cm,2次/d,30 min/次,14d为1个疗程。定时巡视,防烫伤。治疗完毕,擦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2) 针刺:从腰部往下沿太阳膀胱经脉疼痛处取穴,常取腰疼穴、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委中、承山、昆仑等穴,以督脉经穴、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要针刺穴位。手法要重,迅速捻针提插,强刺激针感传导至足,达到镇痛、止痛目的。在腰腿部痛点处,手触摸定位后,用针直刺,上下提插,强刺激,使患者局部有胀痛感,目的是止痛和消散反应物。根据疼痛情况决定取穴多少、手法轻重。1次/d,20 min/次,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患者进行沟通,给予精神支持,减少恐惧感,治疗结束后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针眼处干燥。

1.4 疗效观察

1.4.1 观察指标 疼痛分级:采用数字评分法(NRS法):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9分;最痛:10分。

1.4.2 疗效评判标准 治愈:腰腿疼痛消失,腰部活动自如,生活自理,直腿抬高70°以上;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3]。

1.4.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疼痛程度相近;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 (例,%)

注:两组治疗后疼痛比较Z=-2.425;P=0.01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两组临床疗效比较Z=-2.272;P=0.023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痛”“痹症”范畴,其急性期症状病理基础主要是神经根压迫受损,局部神经根循环障碍,神经根炎症、水肿[4]。及时消除非特异性炎症、解除神经根水肿、改善微循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主要目标。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疼痛消除较慢或改善不明显;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情况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塌渍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显著、持久的生理、药理效应,产生这两个效应的基础是热能及对症使用的药物[5];塌渍药具有含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中药塌渍药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持续热的作用下,透入皮肤,作用于患处,减轻或消除腰部疼痛。针刺主要作用部分均为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上,且督脉主后脊骨正中之病。通过针刺主穴位,可促进腰椎周围组织肌肉气血流通、减少炎症组织粘连,最终发挥止痛效果。在取穴方面,督脉总领一身之阳脉,有调节诸脉阳气的作用,阳气具有温煦止痛的功能。大肠俞、关元俞均为腰部经穴,具备调整腰部气血之平衡,疏通经脉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予患者卧床休息、中药塌渍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地减轻或消除症状,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1] 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56-96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疗效标准[S].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745.

[4] 李建超.针刺加电针联合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J].河北医药,2012,34(17):2696-2697.

[5] 任素婷,邢林波,刘杏丽.中药塌渍干预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及护理[J].光明中医,2014,29(6):1293-1294.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颈腰痛二科(洛阳 471002)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6.047

1003-8914(2016)-06-0846-02

�倩

2015-04-24)

猜你喜欢

急性期腰部腰椎间盘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