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6-11-28杜丹

中国市场 2016年40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翻转课堂

杜丹

[摘 要]审计专业课程具有理论知识理解困难、学科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我国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该专业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模式单一、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实践教学不重视等现状。文章就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及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审计专业;实践教学;翻转课堂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0.176

我国目前本科高校定位有研究型大学,旨在培养学术性研究型人才,为社会培养理论型、创新型、高精尖人才;还有应用型大学,重点培养社会各行各业应用型及技术型人才。审计学这个专业在很多应用型本科财经院校中显得格格不入,因为首先审计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复杂性,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难度。因此,如何在审计专业教学中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并且走向工作岗位能够学有所用,这是审计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之一。

1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专业教学现状

1.1 师资数量与师资水平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审计专业具有理论复杂、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这对审计专业课的老师的知识贮备和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很多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并不是审计专业出身,更没有实际的审计工作经验,课堂完全照搬课本的理论知识讲解,造成审计专业课堂教学乏善可陈、枯燥无味,学生毫无学习兴趣的教学现状。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能力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审计专业实践性较强,实践型教师在很多高校中都是形同虚设,并没有实质性地走进课堂。

1.2 实践教学不够深入

目前审计专业教学能够普遍引入案例,但案例的选用有的脱离中国国情直接选用国外的案例;有的选用审计失败案例;有的案例仅仅体现了会计处理的错误,并不系统完整,这些都影响审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很多高校审计专业实训的基地的建设不完善甚至没有,从硬件实验室的建设,到软件的购置与开发都不尽如人意,做不到有效利用。

1.3 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和完善

审计专业的综合性体现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等知识基础上的,目前许多高校基础课程基本都设置齐全,而审计专业学生基本以注册会计师教材为蓝本继续深入学习,而涉及审计本身专业课教材可选择范围比较少,课程设置仅限于审计学原理、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等,而这些课程内容的界限并不明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仅限于理论层面的认识。

1.4 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高校本科审计专业教学还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老师“满堂灌”地教,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对于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毫无帮助,审计专业的实践性是需要学生更多地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而且审计方法和环节的掌握也要求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但就目前教师从头到尾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灌输,只能使学生面对繁复的专业术语无所适从,或者就仅限于能够完成学期末的学分考核,但是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职业衔接毫无意义。

1.5 职业定位及目标不明确

应用型本科大学培养的审计专业学生,在职业定位上不够明确,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审计业务操作能力,而目前高校对于审计专业的学生定位过高,而且职业定位一律是会计师事务所,更有学生已经达到了理论研究的层面,但是这种研究也仅限于对理论空洞地论述。

2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意见

2.1 关注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实践教师

审计专业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要将其他相关知识及社会实践经验综合地应用于审计专业的教学中,但是目前各个高校审计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都相当有限,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实际参与过相关工作,所以必然导致授课内容和方法单一,教学状态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应该在周而复始的教学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多多关注和借鉴典型时事的案例,也可以参与一些外部审计工作,累积实践经验。学校也可以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教师兼职校内教学工作或者不定期安排讲座或者座谈,为学生开阔视野、巩固专业知识创造条件。

2.2 实践教学深入且行之有效

(1)课堂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要完美结合。教师在引入案例教学时要注意它的完整性、适应性、典型性。很多案例的来源是教师自行编纂和设计的,缺乏社会实践基础,缺乏可操作性;有些案例是片段式的,不便于知识的连贯学习;有些案例脱离审计相关知识点,更偏重于会计知识的考核;还有些案例来源于国外或者历史久远,脱离当前国情。因此教师在引入案例时要引入有效案例,并将案例和教学知识点恰到好处地融合。

(2)校内审计实训课程及实验室建设要落实。审计模拟实训课程是一门集中实践教学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对审计实务工作中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到审计计划、实施、报告的整个过程开展模拟操作。使学生在实验环境中模拟操作审计业务, 从而认识和提高审计实务工作能力。审计实验室建设要充分落实,不能形同虚设,让学生真正“走进去”并且从中获益。

(3)校外建立实习合作单位和实训基地。针对审计学科的实践性强的特点,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实习合作单位和实训基地,联系一些外部审计单位,适时地输送审计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当然这也是许多高校在实际操作上的难点,因为审计专业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因此即使进入了实习单位,也未必能够接触到最为核心的工作和完整的审计资料,但是至少通过这种与实习单位的接触,学生对审计工作有个粗浅的感性认识,对他们的学习也有相当大的帮助。

2.3 科学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要体现整体性和递进性,保证知识架构的完整,同时要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发展逻辑,循序渐进,并协调各课程间的逻辑关系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基础课程对于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进行铺垫后,重点学习专业主干课,如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审计技术与方法、政府审计、审计综合模拟实训等,同时还要贯穿一些专业拓展课程,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内部控制、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案例与分析、资产评估等。并且在整个学分制学习过程中,加大实训实践的比重,适当地增加校外实训课程,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更为深刻和感性的认识。

2.4 借鉴“翻转课堂”模式,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的弊端,可以适当地在审计专业教学中从“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种“翻转课堂”的模式可以使教师从重复、低效率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在简单的理论知识引入的同时,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甚至教师可以通过慕课或者PPT等多种方式对部分知识点让学生自学,布置案例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针对企业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可以采用分组完成、分组讨论的方式,教师针对讨论结果给予成绩评价。

2.5 准确定位职业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就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定位来看,最多地徘徊在审计助理人员、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因此。我们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实际审计操作能力为主线,通过引入典型企业比较成熟的全套审计业务流程的模拟操作,带领学生通过操作整个流程熟悉审计方法,甚至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增加审计报告的形式作为考核手段之一,让学生彻底掌握审计实践操作流程,为今后的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原.关于审计实务课程改革的思考——针对工作过程教学模式[J].科技经济市场,2016(4).

[2]李文君,王海滨.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 《审计基础》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商,2015(12).

[3]李丽新.高校审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4).

[4]何慧.本科审计教学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5).

[5]张朝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6(5).

[6]吕珺.会计学本科专业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与组织[J].商业会计,2016(6).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应用型翻转课堂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