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二十年中国休闲哲学发展态势的计量研究*

2016-11-25李敬科

关键词:刊物学者哲学

李敬科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外语系,浙江 杭州 311231)



近二十年中国休闲哲学发展态势的计量研究*

李敬科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外语系,浙江 杭州 311231)

在“中国知网”的“主题”“篇名”和“关键词”三个下拉选项下,以“休闲哲学”和“休闲美学”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搜索,删除重复文献与无关文献后,共得到228篇休闲哲学相关论文。通过对论文的产出数量、刊载论文刊物、学位论文来源和论文研究内容的统计分析,发现:近20年来,我国休闲哲学研究成果直线增长,形成资深教授与青年学者相结合的研究梯队;出现了以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为核心的休闲哲学教育中心和研究团队;形成了权威期刊和地方期刊相结合的学术出版阵营。但同时,我国休闲哲学研究仍然处在理论建构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

近二十年;中国休闲哲学;发展态势;计量研究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休闲逐渐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魏小安指出: 2006 年成为中国的“休闲元年”。其标志就是——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和第九届世界休闲大会在杭州召开[1]。面对滚滚而来的休闲热潮,学界、政府与企业等各界人士纷纷将目光转向休闲,开展休闲研究,制定休闲政策和发展休闲产业,其中休闲哲学的研究成果尤为引人注目。事实上,人类对休闲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把休闲誉为“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所谓休闲,就是人的自在生命及其自由体验状态,自在、自由、自得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休闲的这种基本特征也正是审美活动最本质的规定性,可以说,审美是休闲的最高层次和最主要方式[2]。因此,休闲问题本质上是哲学问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于光远先生即开始关注休闲学的研究。2000年,由于光远、成思危和龚育之教授担任主编,翻译出版了以《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和《你生命中的休闲》为代表的一系列美国学者的休闲学专著,从此我国休闲哲学的研究进入快车道。随后,一批专业的学术机构不断涌现,如文化部的中国休闲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的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和湖北理工学院的华中休闲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国家旅游局《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出台。这标志着我国休闲哲学的研究无论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为了我国休闲哲学研究更好地开展,有必要对近20年来我国休闲哲学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鉴于休闲哲学和休闲美学的紧密相关性,我们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上,在“主题”、“篇名”和“关键词”三个下拉选项中,以“休闲哲学”和“休闲美学”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搜索,删除重复文献与无关文献后,共得到休闲哲学相关论文228篇。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9篇、报刊论文5篇、硕士学位论文65篇和博士学位论文16篇。后文将对以上文献进行多维统计分析,以期管窥我国近20年休闲哲学研究的发展态势。

二、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从1996年到2015年,以4年为一个时间区间,对样本论文进行数据统计,并绘制出如图1所示的折线图。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在20世纪最后4年,“中国知网”收录的论文中,从哲学视角论述休闲的学术论文可谓是凤毛麟角;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休闲学者相关论文数量呈直线增长,在2012—2015年这个统计时间区间中,论文数量已经突破了100篇。

图1 1996—2015年休闲哲学论文数量折线图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虽不乏休闲智慧,如儒家的“曾点之乐”、道家的“逍遥游”、佛家的“林下风流”、理学家的“浑然天成”与“无入而不自得”等均表达了休闲的理想,也蕴涵着审美的境界。然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将休闲与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和不务正业等直接联系起来,因此学者对休闲研究也缺乏认同。在我国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初步繁荣的背景下,于光远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指出,“玩是人类基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3]。正是因为有以于光远、成思危和龚育之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休闲学研究的重视,从20世纪末以来,中国当代学者才逐渐抛弃“玩物丧志”的偏见,逐步展开对休闲哲学的研究,从图1可以看出,在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休闲哲学研究成果数量直线攀升,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并行发展。

三、论文作者统计分析

228篇样本论文涉及207位作者(包括独著和合著),其中发表2篇以上论文的作者有16位(如表1所示),其余作者为1篇。对论文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论文作者区域分布广泛,207位作者分布于全国各地。

2)休闲哲学研究梯队合理。既有学界领军人物,如中国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研究员、清华大学胡伟希教授和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潘立勇教授等资深学者,又有学界新生代力量,如玉溪师范学院的章辉博士、湖北理工学院的陆庆祥博士和浙江工业大学的潘海颖博士等年轻学者。

3)浙江大学在休闲哲学研究领域异军突起。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于2007年设立国内第一个休闲学(Leisure Studies)博士点。浙大休闲学博士点作为二级学科博士点,设置在哲学一级学科下。章辉、陆庆祥、潘海颖和赵玉强等博士的导师均为休闲学研究的著名学者。

表1 论文作者统计

四、刊载论文刊物分析

通过对133篇期刊论文、9篇会议论文和5篇报纸论文进行归并统计,我们发现这些公开刊出的学术论文分别刊载于98种刊物。其中刊载2篇以上论文的刊物数量为19种(如表2所示),其余刊物刊载量均为1篇。统计分析以上刊物,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1)刊物分布区域广泛,可见我国学术出版界对休闲哲学研究成果的普遍重视。

2)刊物不仅有《自然辩证法研究》〉和《社会科学辑刊》等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交叉、跨学科的哲学社会科学性学术刊物,也有《旅游学刊》和《体育文化导刊》等与行业结合紧密的专业类期刊,更多的则是综合类期刊。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和《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等地方性综合性期刊在休闲哲学论文刊载方面开始崭露头角,其休闲专栏已成为休闲哲学研究成果展示的主阵地。

表2 刊载论文刊物统计

五、学位论文统计分析

通过对16篇博士学位论文和65篇硕士学位论文的归并统计,我们发现这些学位论文来源于43所高校,其中有2篇以上休闲哲学相关学位论文的高校有20所(如表3所示),其余均为1篇。对学位论文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休闲哲学学位论文来源高校分布区域广泛,这显示出休闲哲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也说明休闲哲学研究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引起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重视。

2)以浙江大学为首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校休闲哲学相关论文产出量相对较多。这说明,经济发展程度与休闲哲学研究成果呈正相关。

表3 学位论文来源统计

六、论文研究内容分析

将228篇论文篇名用Tagxedo工具制成文字云图(如图2所示)。可以直观地看到论文研究内容呈现以下特征:

1)对中国传统哲学与古代士人的休闲思想的阐释较多,而对国外休闲哲学关注较少。“古典”“古代”“先秦”“宋代”“明清”“儒家”“道家”“禅宗”“孔子”“老子”“庄子”“李渔”等成为论文篇名的主要关键词,而关于国外休闲哲学的探讨仅仅出现了一个“马克思”。

2)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休闲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思考与反思,如“审美”“境界”“生命”“体验”等得到当代休闲学者的重视,尤其是生活于明清之际的李渔及其著作《闲情偶寄》更是得到当代休闲学者的推崇。同时,也对中国近现代的学者的休闲思想进行了挖掘与整理,如,林语堂和于光远。

3)当代休闲学者不仅重视对传统休闲智慧地继承,更是十分关注中国现代休闲理论的建构。如 “范畴”“建构”“批判”“建设”“理论”“价值”等即反映出当代休闲学者进行休闲理论建构方面的尝试。

4)将休闲哲学引入日常生活,服务现代社会生活。从“日常”“旅游”“体育”“生态 ”“教育”“文化”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当代休闲学者运用休闲哲学指导公众日常生活的努力。

图2 论文篇名文字云图

七、结语

本文对休闲哲学相关论文的产出数量、刊载论文刊物、学位论文来源和论文研究内容的统计分析,是以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上以“休闲哲学”和“休闲美学”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搜索所得到的228篇休闲哲学相关论文为样本的。同时,对搜索所得到论文进行无关删除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本研究在取样时会遗漏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无法穷尽“中国知网”收录的所有休闲哲学相关论文。比如,按照本文的文献检索方式,我国著名休闲学学者马惠娣的多篇休闲哲学论文未能收录就是一大缺憾。然后,通过对搜集到的228篇论文的统计分析,仍然可以管窥我国近20年来休闲哲学发展的大致态势。目前,我国休闲哲学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休闲哲学已经引起学术界与出版界的重视,并形成资深教授与青年学者相结合的研究梯队,出现以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为核心的休闲哲学教育中心和研究团队,形成以《自然辩证法研究》《社会科学辑刊》和《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权威和地方刊物相结合的学术出版阵营。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休闲哲学仍然处在理论建构阶段,对传统休闲思想还处于不断挖掘与整理阶段,对西方休闲哲学思想的介绍还不够全面,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在今后的研究中,希望更多的学者加入休闲研究队伍,关注休闲哲学,关注休闲中的人文关怀[4]。

[1] 吴薇.杭州开启中国“休闲元年”[N].杭州日报, 2006-10-22(1).

[2] 潘立勇.休闲与审美: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6):5.

[3] 马惠娣.认识休闲学[N].光明日报, 2000-12-21(C01).

[4] 马惠娣,刘耳.于光远休闲思想述要[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9):12.

(责任编辑 陈咏梅)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China's Leisure Philosophy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LIJingk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Hangzhou Zhejiang 311231)

A total of 228 papers on leisure philosophy are obtained after removing the duplicate and unrelated ones in the way of searching the key words of "leisure philosophy" and "leisure aesthetics" under three drop-down options of “subject”, “title” and “key word”. Through analyzing the paper outputs, publication journals, dissertation sources and research contents, we find that leisure philosophy papers increase rapidly, senior professors and young scholars are both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the leisure education center and research team are formed with the core of APC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and an academic publishing bas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uthoritative journals and local publications is formed. But it also should be noted that China leisure philosophy is still in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stage and a mature theoretical system has not yet be formed.

two decades;China leisure philosophy;development trend;quantitative research

2016-01-14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二十年中国休闲哲学发展态势的计量研究”,项目编号:Y201430931。

李敬科,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休闲文化与休闲旅游研究。

10.3969/j.ISSN.2095-4662.2016.04.006

G122

A

2095-4662(2016)04-0031-04

猜你喜欢

刊物学者哲学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刊物贺词
菱的哲学
系列刊物介绍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学者介绍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行业刊物介绍(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