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研究*
——以湖北省地方高校为例

2016-03-16

关键词:信仰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翟 颖

(湖北理工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研究*
——以湖北省地方高校为例

翟 颖

(湖北理工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正受到挑战,高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就必须:在实践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意识形态理论教育中提升高校教师的文化自觉和创新能力;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模式中构建多元表达机制;在完善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权体系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一、研究背景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不仅具有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制度的作用,还具有统一思想、指引方向的价值导向功能。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主导的意识形态,也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高校承担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任务。在当前高校中,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认同的缺失[1]。由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国外势力企图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破坏来达到软实力竞争的目的。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日益明显,这也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空前的挑战。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大学生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战略和民族的精神家园,对于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为了解高校青年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状,本调研组设计了“关于地方高校青年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的调查问卷,在湖北省几所地方高校大学生中进行调查,并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本调研报告。通过对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师范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地方高校的调研,我们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现状、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有了初步客观的了解。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匿名答卷、当场回收+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15年3—6月。本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62份,其中有效问卷562份。在有效问卷中,男性242人,占43%;女性320人,占57%。其中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346人,共产党员180人,群众36人。

三、研究内容

(一)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

在“当今校园中大学生的信仰有哪些”的调查中,选择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占33.6%;选择宗教主义的占26.2%;选择功利主义的占25.1%;选择个人主义的占15.1%。在“你对马克思主义的相信程度”的调查中,只有26.4%的人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的;45.3%的人给予肯定,但还在接受教育和提高认识中;20.7%的人有点相信,但不明确自己的认识程度;7.6%的人对马克思主义不了解,半信半疑。在回答“你认为现在高校和整个社会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现状”时,选择一致认同的仅占19.4%;选择基本认同的占49.1%;根本不认同的占17.2%;不太了解的占14.3%。

在“你认为对大学生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有效途径”的调查中,有18.7%的人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41.3%的人认为是自身修养的加强和正确人生观的确立;20.8%的人认为是党的宣传和其他媒体教育;19.2%的人认为无需培养,顺其自然。

(二)大学生对于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

调查显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59.2%的大学生认为“看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可以“借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有利的东西”;30.8%的人认为“应该拒绝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入侵”;10%的人认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先进的,应当完全接受”。

在回答“你如何看待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的倾向”这个问题时,有41.8%的青年大学生认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12.1%的大学生认为“在多元化时代,应当以指导思想多元化代替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17.5%的人认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应该“根据现实发展的情况再作决定”;28.6%的人认为“在全球化多元化时代,出现多种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交融和冲突是一种必然趋势”。

在回答“是否有必要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这个问题时,有近50%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坚持”;近20%的认为没必要坚持;16.5%的人对“是否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持无所谓的态度;还有13.5%的大学生对该问题“说不清楚”。超过30%的青年大学生对个人是否必要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持非肯定性态度。

二是在各评价因子分级赋值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将各评价因子图层进行空间叠加,划分土地资源建设开发适宜性等级,划分原则为:①落入强限制性因子范围的评价单元直接确定为禁止建设等级;②其余评价单元,若涉及的全部评价因子均为适宜,则该评价单元确定为适宜等级;若出现1个及1个以上评价因子为不适宜,则该评价单元确定为不适宜等级;其他情况均确定为有条件适宜等级。

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文化多元化冲突条件下,对于我国是否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主导”和 “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大学生持肯定态度的比例分别为60.6%、70.3%和55.3%。看来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严峻挑战,大部分的青年大学生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还是认同的。

(三)大学生对我国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认同情况

调查显示,79.6%的人认为,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经济发展”。对我国现阶段应该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89.3%的人认为,我国应该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还是清楚的。

调查表明,78.6%的人认为在我国应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9.3%的人认为它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12.7%的人认为“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但作用不大;18%的人认为只是一种形式,“没什么作用”。对“我国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认为必须坚持的只有23%;有60.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坚持,基本适合中国国情,但要在实践上体现出制度优势;还有12.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不想发表意见”。只有35.3%的大学生“对现阶段我国党和政府的执政地位”充满信心,觉得中国应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42.9%的大学生认为加大力度解决“腐败问题”是保持执政地位的关键。

(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方法和途径

调查显示,在回答“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前提”这个问题时,60.9%的大学生认为“对国家认同”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前提。在回答“如何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最有效的途径”这个问题时,49.3%的大学生认为是“应加强和改进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方式”;20.7%的人认为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18.2%的人认为,“从政治认同转向文化认同”是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的有效途径;11.8%的人认为,“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主流思想道德认同的良好氛围”是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有效方法。

调查显示,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因素,33.9%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会腐败现象”,38.8%的大学生认为是“对主流意识形态认识不清”,19.1%的大学生认为是“西方文化的冲击”,8.2%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过大”的市场经济负面影响造成的。从总体上看,青年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识不清是当前影响我国青年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首要因素。这也说明,近年来,我国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还没有很好地深入人心,力度还不够。

四、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对策

从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地方高校大学生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占比还是很高的,但也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一些青年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概念化、书本化、边缘化等问题。原因主要是科技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市场体制改革以及对外开放的影响和冲击。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亟待更新变革,需要扩展新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阵地。

(一)在实践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的综合运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除了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的课堂外,还应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服务中,让青年大学生在参加学术讲座、文体竞赛、知识比拼等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认同[1]。另外,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和优良传统,在服务社会中锻炼成长。通过参观博物馆、历史古迹、革命纪念馆等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有效地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形态教育的合力。

(二)在意识形态理论教育中提升高校教师的文化自觉和创新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传播模式可以是多渠道的、全方位的。高校、家庭、社区、媒介等多方协作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在文化多元化趋势下,高校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了多元化的态势,部分高校教师对理想信仰缺乏文化自觉,更多是从谋生的角度看待现有职业[2]。在对待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等问题上,高校教师一定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捍卫、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大力弘扬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提升意识形态理论教育的创新能力,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这个前沿阵地,不仅自身要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还要创新教学方法、教育形式,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输送到大学生的头脑,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高校辅导员要在课堂外的时间占领思想政治理论课外的战略高地,引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高校辅导员的舆论引导和声音,要时刻出现在大学生活动的地方,如图书馆、体育馆、网上论坛等,为建设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创造氛围。

(三)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模式中构建多元表达机制

高校应注重打造校园网,建立专题化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栏目和栏目化、特色化的新闻人物报道,通过英雄、典型的树立和传播,构建一个传播正能量的主流媒介平台。各院部需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利用微信、QQ、移动APP等新媒体,结合“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将意识形态建设与网络相结合,打造“互联网+”思想舆论引导的新方式,把正能量传播到网络上去,占领现代网络传播的阵地[4]。

建立全面的组织结构网络。除了高校党组织、团组织的吸引力之外,学生社团、班级和宿舍也是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好阵地。对于这些组织,大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比较强,把这些组织建设好,加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大学生便能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四)在完善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权体系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允许不同意见间的交流与争辩,打破道德说教和理论灌输的思维,实现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拓展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空间。

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多向性思维和批评性精神,鼓励大学生持有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价值判断的能力和道德实践的能力。意识形态教育还应该注重现实,联系生活,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实现意识形态教育从“单向度”到“双向度”的交流,最终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目标。

[1] 王淑芳.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缺失归因与解决对策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2011(3):39-40.

[2] 郭涛,王淑芳.新时期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调查与反思——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为例[J].学理论,2012(3):171-172.

[3] 王淑芳.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54.

[4] 聂立清.我国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调查[J].河南社会学,2009(6):135-136.

(责任编辑 尹春霞)

Investigation into and Reflection on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dent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A Case Study of Local Universities in Hubei Province

ZHAIYi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3)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China has been challenged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University students' mainstream ideology ident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political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To enhance university students' mainstream ideology identity, we should tak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to cult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 belief in Maxism in practice; to strengthen university teacher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innovative capability in the theoretical education of ideology; to construct pluralistic expression mechanism in mainstream ideology spreading mode; to bring into full play the initiativ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onstructing the right to speak system in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education.

university student;mainstream ideology;identity

2015-10-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2YIA710070;湖北理工学院校级科研课题“新媒体背景下地方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5xjr09Q;湖北理工学院共青团重点课题“地方高校青年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15twz03。

翟颖,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0.3969/j.ISSN.2095-4662.2016.04.014

G641

A

2095-4662(2016)04-0068-04

猜你喜欢

信仰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铁的信仰
大学生之歌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