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11-23宋春梅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现状及对策行动研究

【摘要】本文以交际能力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为依据,以本院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中国文化传播现状。基于传播现状,采用各种策略,开展了两轮、为期两个学期的教学行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展中国文化传播教学行动研究能够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中国文化传播 现状及对策 行动研究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一、前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已经成为21世纪大学英语教育中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要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不仅需要学习理解目的语文化,更应该学习母语文化。而且受过良好教育、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是与世界进行交流的主力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中国文化,提高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不仅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中国文化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本文在调查中国文化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中国文化传播教学行动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各种策略,不断调整完善,以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理论依据

1.交际能力理论。“交际能力”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在交际的过程中,不仅能按本族语的习惯说出符合语法的句子,而且能在一定的场合和情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形式,这就是交际能力。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如身势语、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它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包括:语言知识、认知能力、文化知识、文体知识、情感因素及其它知识。

2.跨文化交际理论。美国学者Larry等人将跨文化交际定义为“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的不同足以改变交际事件中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既可以指“跨”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或不同政治、经济体制之间的交际,也可以指“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教育程度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交际等。

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者众多。国外以英国学者Byr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最具有影响力。他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跨文化能力4个子能力,其中跨文化能力又包括技能(解释/关联技能、发现/互动技能)、知识、态度和批判性文化意识4个要素。我国学者文秋芳教授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个部分,其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3个子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3个层次。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21世纪的时代特征,任何希望参加国际事务、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国家、民族和机构都无法回避这一时代特征所提出的挑战。就个人而言,无论从职业发展还是个人素质来看,培养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设计

1.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5.1-2015.6):调查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传播现状。研究工具有:两套权威大学英语教材、教师访谈提纲、大学生中国文化知识测试卷及大学生中国文化意识及英语表达能力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一是,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比例太少;二是,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熟悉度不够,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也欠缺;三是,学生中国文化意识较强,但相对于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学生对中国文化不是很了解;四是,教师认识到中西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但因课时量有限,语言教学比例远大于文化教学比例,而中西文化对比,中国文化教学用时更少。

第二阶段(2015.7-2015.12):第一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为期一个学期,围绕行动研究过程几个核心步骤,从发现问题,调查现状,提出策略,到制定行动研究方案,实施行动研究方案,再到评价与反思。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改变教学流程、丰富课堂语言文化教学活动、确定教学内容(一般用途英语,主要是教材+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专项教学)、完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等措施开展教学行动研究。

第三阶段(2016.1-2016.6):第二轮行动研究。第二轮行动研究在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参照学院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体系要求,教学内容为一般用途英语+行业英语+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专项教学。

2.研究问题。本项目重点研究中国文化传播对策。基于中国文化传播现状的调查研究,开展中国文化传播教学行动研究,帮助大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因此,研究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学行动研究能否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二是,行动研究能否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3.研究对象。第一阶段,调查研究阶段,研究对象为本院2014级非英语专业随机抽取的310名学生及20名高校英语教师。第二、第三阶段,研究对象为141报关和141国贸两个自然班,共87名学生,其中141报关学生人数42人,141国贸45人。

4.研究工具。

(1)大学英语笔试、口试试卷各三套。笔试试卷题型参照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包括写作、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翻译,分值设为15分、35分、35分和15分,共计100分。口试分值设为20分,口试内容、评分标准及口试流程参照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采用计算机化考试。笔试和口试合计120,旨在全面考查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

(2)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表达能力测试卷三套。每套试卷三大题,满分100分。第一题,短语、词组英汉互译。第二题,句子英汉互译。第一、第二题分值各为40分,测试内容涵盖中国节日、饮食、风俗、旅游、谚语等等。第三题,中国节日介绍,分值20分。要求学生用英语简要介绍中国节日,字数80-120。endprint

5.数据收集。在第一轮行动研究前、后及第二轮行动研究后,对学生进行英语笔试、口试及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表达能力测试。笔试试卷回收情况极好,三次全部回收。三次口试,均没有学生缺考。数据有效率达百分之百。按照三次测试时间先后顺序,定为前测、中测和后测。用SPSS22.0统计软件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合形成性评价,检验行动研究效果。

四、数据分析

1.英语成绩前中测、中后测比较。表1为英语总分前测、中测和后测数据。前测、中测比较,即第一轮行动研究前、后比较,对英语总分均值做双侧配对T检验,前测均值为73.02,中测均值为79.08,中测高于前测,且P值等于0.000,小于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说明中测均值显著性高于前测,即表明经过一个学期行动研究,学生英语水平有显著性提高。

两个学期后,即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束后,再次对学生进行英语测试。中测、后测均值分别为79.08和87.02,后测高于中测,均值双侧配对T检验显示,P=0.000<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后测均值显著性高于中测。前中测、中后测均值双侧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行动研究效果显著,经过两轮教学行动研究后,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显著性提高。

表1  英语成绩前中测、中后测比较

N Mean Sig.(2-tailed) N Mean Sig.(2-tailed)

英语总分 前测 87 73.02 0.000 中测 87 79.08 0.000

中测 87 79.08 后测 87 87.02

2.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表达测试成绩前中测、中后测比较。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表达测试成绩见表2。前、中测测试成绩均值双侧配对T检验,第一、二、三题和总分均值分别为27.39/30.63、23.72/25.71、9.16/9.98和60.28/66.32,中测都高于后测,P值都等于0.000,小于0.05,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这说明第一轮行动研究后,无论是短语、词组、句子英汉互译还是中国节日英语介绍方面,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都有显著性提高。中测和后测比较,总分和三大题后测均值都高于中测,而且P值都小于0.05,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第二轮行动研究效果仍然显著,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持续在显著性提高。

五、结果与讨论

上述数据表明,两轮行动研究效果显著,开展中国文化传播教学行动研究能够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能够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等定性分析,行动研究效果显著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文化教学突出。教学内容增加了中国文化知识专项教学,弥补了大学英语教材中国文化的缺失。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以专项教学形式融入课堂,学生一点点吸收中国文化英语表达,逐渐提高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二是,教学目标明确。新制定的课程标准,除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外,还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并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表达,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三是,多种方法策略融合。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学方法多样、多种具体的语言文化学习策略、评价方式的改变等等措施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等的不断调整,逐步完善了教学行动研究过程,使教学效果取得了最大优化。

六、结语

中国文化学习与传播意义深远。其一,中国文化的学习和传播,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专项教学,结合教材西方文化,有助于学生加深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满足了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其二,中国文化的学习,加速了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广为传播。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中国文化英语表达,不仅有助于中外文化跨文化交际平衡平等,也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总之,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跨文化交际人才,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深入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中国文化学习与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蔡龙权.交际能力中的语言变异规则[J].湘潭: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1):4-5.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4]宋春梅.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传播现状调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4):82-8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5年)规划项目“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YY13)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宋春梅(1975.3-),女,汉族,江西宜春人,研究生,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状及对策行动研究
关于七年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行动研究
渝北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初探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校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评价方式的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