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课堂中兴趣平台的构建与优化

2016-11-19孙晓健李静

艺术评鉴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孙晓健 李静

[摘要]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在音乐上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情景教学和简单的音乐创作在课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多方为思维,有机的音乐基本技能,增进师生间交流,为学生将来在艺术上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简单创作;师生沟通的重要手段

音乐欣赏是掌握音乐理论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但非一日之功,要达到一定的“会欣赏”的水平,就需要教师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开阔的视野、较高的文化修养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课堂中教学思路的设计、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了解等都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在音乐上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阶段。音乐课程标准的调整和修改都是从学生的角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与世界接轨。作为一名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青年教师,应深感肩上的任务之重,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研究,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感受到情景教学和简单的音乐创作对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学生增强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并与音乐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通过多年的课堂实践,现就音乐课堂中的“情景教学和简单音乐创作”两方面做如下阐述。

一、创设课堂情境的多样化

音乐家罗杰·诺斯曾说过: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在中小学音乐学习中就是让学生能体会到音乐带给你的快乐、平和和享受,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热爱生活。要想让学生在音乐课体验怎样用身、用心去感受音乐,并从中得到乐趣、得到发泄、得到感悟、得到升华……针对这些,作为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创设有趣情境,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良好的欣赏状态,达到用身心感受的目的。

1、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等独特气质的音乐,可以通过典型节奏的模仿,导入所学音乐的主题风格,从而使课堂气氛一开始就进入主题。

比如,以人教版13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为例,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设计至少两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一种是聆听歌曲中典型的有新疆风格的节奏型,配以模打形式导入,让学生在具有舞蹈性的节奏中感受新疆风格歌曲的特点,由此深入。另一种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群体,可边听边观察乐谱,从中找出典型的节奏,利用舞蹈、乐器或歌唱等更形象的表演形式,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中发现节奏型与音乐风格的关系,从而获得音乐知识。

2、针对学生学习兴趣,分析音乐结构,选择典型乐段导入创设情境。

乐曲是需要完整欣赏,但学生在没有被音乐所吸引之前,还不能做到全神贯注的聆听音乐,尤其是对于一些慢板节奏的音乐。为了能让学生保持新鲜感,从感性的角度和学生的立场看待作品,可采用诗朗诵配乐形式或根据色彩配乐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体会速度的改变所带来的心情的改变和音乐感受的提升,这样比较容易将学生尽快的带入音乐情景中。

例如人教版9册《蓝色多瑙河》一课,交响曲《蓝色多瑙河》很长,经过仔细分析研究,先从第一圆舞曲配以诗朗诵导入,因为这段旋律短小优美,耳熟能详,是整个音乐中的灵魂。第二圆舞曲音乐则让学生体会音乐节奏变化带给你的色彩变化,因学生的个体有差异,但他们都对节奏具有跳跃感的作品感兴趣,这也使得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而且表现出来的都能切中主题,随后,可根据每一个圆舞曲旋律和节奏的不同展示乐曲的魅力,视频芭蕾舞的画面、多瑙河的美景、人们快乐的生活场景等感受音乐,这些形式的应用还要多让学生说感受,加深印象从而抓住音乐主题。配合这些形式欣赏其他典型乐段,使欣赏的过程变成一种戏剧探寻式的发现,学生的兴趣也明显浓厚了许多。可见,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创设情境,合理分配欣赏片段是提高课上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课堂上进行简单音乐创作的意义

所谓“简单音乐创作”是在学生具有一定音乐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较为简单的谱曲、配器、改编和表演等多种创作,简单音乐创作是师生间进行平等交流的媒介,是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和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观念从最初的教与学过度到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的形式,大大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兴趣,因此,搭建师生间交流的桥梁成为关键性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创作实践活动无疑为师生问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了最生动的话题。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脑洞大开、集思广益、互相合作、加强沟通,课堂气氛活跃,当然也会出现困惑,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或者是师生问进行讨论来解决问题,这就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对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和学业上的进步起到了巨大作用。这种交流必须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教师应意识到,学生作为一个创作者,其作品和思想观点应受到欣赏和尊重,教师既是评价者更是欣赏者,因此,对学生及其作品给予适度的鼓励,会为中学音乐课堂提供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一)表演

表演也是创作,通过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绪和思想。音乐是与人们的生活、情感密切相关的,它本身就蕴涵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动感,但这种生动感是需要人们去诠释的,同一首音乐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演绎就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教师是诠释音乐的第一人,他的表现对学生有着启发的作用。如果老师的表现平淡如水,无创造性,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创设生动的音乐课堂教学情境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教学情境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因为学生对于生活化的东西最为熟悉,这种熟悉会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有了主动性,创作也就不难实现了。例如在歌曲学唱课中,教师往往强调学生要“有感情的演唱”,其实,这种说法很笼统,也使得学生很被动,因而无从下手,只是表情丰富了,唱出的歌根本没有什么改变。如果在聆听和学唱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歌词或节奏特点编配简单的律动和舞蹈动作就会增强音乐的表现力,那效果会好得多。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模仿划船的动作、牵手左右摆动表现水波、转动表现春分拂面等等。这样,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用丰富的肢体语言重新演绎了歌曲,加深印象,学生这种创作的热情和学到的技能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这样的创作,学生在日常的歌曲演唱中更懂得用想象、情感和动作表现歌曲了,这对他们的演唱水平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音乐作品中音高固然重要,但它只有和节奏结合起来才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学生音乐素质的参差不齐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只靠听、看是很容易忘记的,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音乐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参与实践的活动空间,会令技能掌握变的容易得多。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认识音乐和感受音乐。例如,在学习了歌曲《嘎达梅林》后,可用三角铁和沙锤为歌曲进行节奏训练,首先通过4/4节拍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让学生自己根据两个打击乐器的特点分配强弱角色;其次让学生找出歌曲中典型的节奏型,编配打击乐器的伴奏型,进行合作;最后以小组形式进行练习,强调强弱规律的表现,打击乐器音色的控制和打击方法以及与音乐的配合。这不仅使课堂气氛增添了很多乐趣,还使学生懂得了相互欣赏、借鉴和合作的意义,提高能力,展示了良好的音乐素质。

(三)创编歌词

青少年学生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教师应当利用这一优点,引导学生多方位思维,注重鼓励和亲身体验,而不是只局限于一点。否则我们教出的学生就会是呆板的,而他们创造出的东西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没有模仿与改编,也就没有创作的产生。小学生的模仿力和想象力十分强,通过平时的音乐学习的积累和大众媒体的各色文艺节目的观看,学生对音乐已有了一定的鉴赏力和观点,这就形成了其进行模仿与改编的源头,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跃跃欲试的火苗作导火索,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尝试一些歌曲的歌词的改编,这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还能让学生过把创作瘾。

这种模仿和改编,最好以多年前的老歌作为练习曲目,老歌朗朗上口,且有一定的流行性,对于人们来讲在经过几年之后有种似曾相识的新鲜感,因此,有较宽阔的改编空间。比如,十几年前传唱一时的歌曲《清晨的小道》,旋律朗朗上口,情绪活泼,在改编这首歌时,我给学生做了一个提示,“小道”改成“学校”,“清晨我们踏上小道,小道弯曲画着大问号”可改编成“清晨我们来到学校,学校操场真呀真热闹”。也可改编与清晨空气、心情有关的,集思广益还要合辙押韵。歌曲曲目可以有几种选择,如《我和你》、《歌声与微笑》等等。

模仿与改编是学生在已有事物中发现新素材的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旧事物改编成新事物,为将来的创作奠定良好的可发展空间。在学生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用生动的音乐形象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创作的效果,这对于学生今后的音乐修养和其它方面能力的展现,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海顿曾说过:“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愿这小小的音乐天地能带给学生欢乐和幸福,从而净化心灵,一生受益。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