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导学案在初中数学课改课堂中使用的利与弊

2016-11-19吴婷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课改学案导学导学案

吴婷

【摘 要】导学案是教师集体编写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中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随着导学案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导学案都络绎不绝的出现在中学。有的学校使用导学案的效果显著,然而,有些学校虽然也尝试着使用导学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导学案在课改课堂中的使用的利害关系。本文以初中数学课堂为例,探讨导学案在初中数学课改课堂中使用的利与弊以及面对弊端我们将如何改进,使导学案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关键词】导学案;课改;学案导学;初中数学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数不胜数。例如,山东杜郎口中学,泰兴洋思中学等一批较为落后的学校的崛起,完全是依赖了“导学案”这神秘法宝。因此,基于“导学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主流。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导学案”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案导学实施的过程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导学案的编写是否有针对性的价值等。这都是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

一、导学案

1.导学案的定义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

2.导学案使用的必然性

初中生使用导学案,既符合同学们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也符合国家和社会对现代社会教育的要求,并且还和新课程性质相吻合,因此导学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使用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

(1)导学案的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初中数学课堂中使用导学案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总是属于教师的舞台,一节课一个人尽情的表演者,教师尽情的讲授知识,而学生仅仅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知识的发现形成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变成了课堂的主主人,而教师则真正的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导学使得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过程与应用过程,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非常符合,由基础知识点或旧知慢慢向难点深入。

(2)导学案的运用符合国家对于教育的要求。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教师节前接见全国优秀教师的会议上曾指出:“(教育的)第一件事是贯彻启发式教育方针。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潜质,有创新意识。因此,现代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百年树木,十年育人,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必定会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3)导学案的运用与新课程性质十分一致。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学案导学下的教学模式

我所实习的学校是一所课改先锋学校。在这里,也是以导学案为载体,推行“双层四环”的教学模式。“双层”是基础层与探究层,基础层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学会,探究层则要求绩优生会学,中等生学会,绩差生听会。“四环”则是教学的四大环节:预习、交流、展示、反馈。相对应的教学流程是:明确目标——基础自清——问题探讨——课堂展示——反馈练习——课堂小结。

1.明确目标

一个定位准确的学习目标给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前进的动力,在自学的过程中就不会像迷失在森林里的路人没有指南针。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目标应从三个方面定位: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目标,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2.基础自清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在课前利用自习时间进行预习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在上课时,学生主要是小组内交流课本上疑难问题,并在教师的带领下梳理本课知识点,做到理解并记忆基础知识,同桌互清互查,以便为后续的深层探究做准备工作。

3.问题探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也要发挥臭皮匠的精神,我们也要学会合作交流,相信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问题探讨这一环节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交流讨论课本中基础知识部分还存在的疑难问题;第二部分则是利用基础部分的知识解答学案上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起来。

4.课堂展示

展示环节是一节课中最精彩的时段,每个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向大家展示自己族内交流的最后成果。数学问题也并不是就只有一种思路,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经过大家的交流展示,往往能让大家学到自己没有想到的方法,最后选取效率最高的方法。教师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我们不要拘泥于预设,而要重生成,促生成。

5.反馈练习

从知识层面上讲,数学课堂反馈主要是看学生是否会运用本节知识做题,是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反馈的习题,一般都是本节课所涉及的重点题型,例题的变式,这一环节主要是抽查绩差生答题情况,检测本节课的效果如何?

6.课堂小结

小结是一节课的片尾曲,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总结一节课学习的知识点与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的利与弊

我所任职的学校大部分学科也都是使用学案进行教学,学案被整理成册,每个学期一本。在使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教学感受,我也发现了学案在数学课改课堂上使用的益处与不足之处。

1.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的利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使用学案教学是有很多益处的。

(1)导学案的使用有利于学生预习。数学对有些学生来说就像天书一样,如果只是通过课本预习,完全没有效果,但是我们的学案就是课本与资料的二次重建产物,知识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让学生借助学案一点点理解,使预习变得有效。

(2)导学案的使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数学课堂。一本数学学案,一本数学书,一支粉笔,学生们有了这三样东西,在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下,按照学案的流程进行上课,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课堂,都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小组交流,小组展示,分工合作,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表演者,使课堂成为了知识的超市,使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游乐场,使新课改变为了现实。

(3)导学案的使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数学课堂在传统教学中总是让人觉得无聊,但使用学案后,同学们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相互争吵,相互质疑,最终得到正确答案,这就大大增加了数学课堂的活跃气氛。

(4)学案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复习功课。每节课学完后,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我们更需要温故而知新。我们可以让学生整理学案它包括以下内容:完全学会本节学案上的内容,做完本节学案涉及的习题,不会的组内交流。到每次考试前,学生也可以使用学案进行复习。

(5)导学案的编写有利于教师们的共同发展。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交流着如何才能编出来更适合所有学生都适用的学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更新着自己的数学知识,教育知识,还重视了同事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2.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的弊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学案的使用却也显露出它的弊端。

(1)导学案的编写过于草率。在暑假,教师们集体教研,个人备课,再教研,就把整学期的学案编好了。但是,实施教学时,学情和我们预想的不太一样,不能完全按照学案进行了,这就说明了,我们的备课工作不到位,过于草率。同时,每个班的学生学习情况都不太一样,全年级统一学案也有点不符合实际。就比如说,我们在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有的班级学完整节课后进行反馈的效果还不太好,这就不能统一进度了。

(2)导学案的使用不到位。在新课改的课堂中,学生和教师都手持学案,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却把学案当作一本练习题来使用,根本就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学生做学案,老师给出答案,课堂上仍然是老师在讲台上娓娓道来,学生在下面记笔记,没有将课改理念深入课堂中。

(3)导学案的使用有些本末倒置。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把学案当课本使用,预习时基本不看课本,直接做学案。这就违背了我们使用学案的初衷。

(4)导学案并不是适合每一位学生。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预习时学案上仍然空白,晚自习一节课预习下来,完全不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他们自己预习,完全就是浪费时间。在课堂上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讨论时,往往也是流于形式,绩差生有时是不爱学习,有时是碍于面子,因此,他们往往不懂也不问或者是不懂装懂。

四、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的改进

针对以上对初中数学课堂学案的使用的弊端,我将从以下几点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1)导学案的编写需要精选教师。资深的教师在编写数学学案时总能浅入深出,将各个知识点讲解到位,击破重难点。使学生亲身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导学案的编写需要精选试题。选择试题需要做到不重不漏,每个题都出的有意义,虽说数学提倡多做题,但也不能盲目的做题。同时,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化,一般把问题层次划分为四个层次:识记级、理解级、应用级、拓展级,并且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层次分解,降低梯度。

(3)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与初中数学新课改课堂相吻合。各个环节、各个流程的设计要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相一致。这样才有利于课改课堂的进行。

(4)在使用导学案时,教师们一定要一改以前的教学思想观念,不要将导学案当作习题集让学生使用,而要将它作为学生和老师上课使用的工具。使用导学案前,教师应先进行培训,到使用导学案进行课改比较成功的学校去亲身体验,可以走进课堂,可以向其他教师请教,教师要敢于将课堂放手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要根据学情,依据目标,整合课程资源,规划教学流程。

(5)在使用学案时,教师一定要正确指导学生,在预习课本的基础上使用导学案,在堂上,多指导学生如何参与课堂,如何交流讨论。

(6)学案要根据学情进行编写,教师要调查好学情,再编写下一节的学案,而且要符合本班的学生情况,这样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五、总结

现如今导学案的使用,虽然有弊端,但它的益处却是不可抹杀的。通过研究发现,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它是一种新鲜事物,还不算完善,但是它的前景还是非常好的。我们都希望学案变为我们教学的辅助工具,成为学生的向导。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 张海晨,李炳亭.高校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30.

[2]天地.教师节:让责任在爱中落实[J] 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33232/3707473.html,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何小亚,姚静.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5]蔡瑞昌.成长有你[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4.

[6]钟炜.导学案的使用与思考[J]. 数学之友,2012,15:23-25.

[7]蒋家坤.导学案应用在高效课堂中的得与失[J]. 对高效课堂导学案的认识与思考,2012:16-18.

[8]王新年.导学的创意与智慧[M]. 郑州:大象出版社,2014.

[9]宗冬娣.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探究[J].数学之友,2010,18:21-23.

[10]张海晨,李炳亭.高校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课改学案导学导学案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学案导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