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方式对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抑郁症状有效性分析

2016-11-18杨建梅黄冬梅

关键词:乙型肝炎评分质量

杨建梅,黄冬梅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江苏 南通 226000)

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方式对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抑郁症状有效性分析

杨建梅,黄冬梅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江苏 南通 226000)

目的 探讨分析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方式对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抑郁症状有效性。方法 选择66例伴有抑郁症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全部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干预后观察比较组间患者抑郁情况、护理满意情况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高,两组指标通过比较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抑郁症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同时对于其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广泛应用与积极推广。

抑郁;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症状表现有乏力、肝区疼痛、畏食、腹胀以及恶心等,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脾大、慢性肝病面容、肝功能异常、蜘蛛痣或者肝掌等[1]。调查资料显示,大部分乙肝患者均存在负性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紧张等,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下,很容易使患者出现抵抗心理,不愿接受治疗或者不配合,造成其免疫力降低,影响疗效[2]。多项报道研究表示,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实施合理且科学的沟通交流,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对于疗效的改善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3]。我院近年来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了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方式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且良好的效果,现就这方面的报道进行详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进行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6例。患者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满足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关于乙肝的诊断标准[4]:经自评抑郁量表调查评价,抑郁评分≥50分;患者和其家属均在知情的条件下自愿配合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并有严重其他组织器官疾病患者;伴有肝癌或者其他肿瘤患者;有交流沟通障碍和语言障碍患者;急性乙肝、肝炎后肝硬化即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资料不完整患者;中途失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平均分组的方式将入选的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划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45.21±2.12)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01±0.32)年;观察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45.25±2.09)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04±0.29)年。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组成、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此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详细操作如下:调查患者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职业等,合理组织并安排干预时间、内容、地点等,制定好干预计划,将患者作为核心,予以尊重、信赖、理解、同情以及关怀,在整个治疗护理期间,必须充分体现真诚以及爱心,患者倾诉时,需耐心,给出适当的反应,并做好记录工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讲解相关知识,予以全面的健康宣教。加强和患者家属以及其亲友的沟通,嘱咐其多关心患者,予以支持。在沟通期间,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交际性沟通、治疗性沟通以及评估性沟通,将其作为一个循环过程,待每个循环结束以后,认真评估沟通效果和所存问题,为下次治疗沟通提供参照,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沟通方案。

1.3 评价指标

利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价,得分越低表示患者抑郁症状越轻;借助于自拟调查表就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予以分析,评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满意度越高;以生命质量测评问卷对患者生存质量实施评价,主要评价内容有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状态[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抑郁症状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经表格数据的对比检验可知,观察组患者抑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和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各指标对比情况(±s,分)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各指标对比情况(±s,分)

注:和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指标 对照组 观察组抑郁症状评分 42.14±3.22 34.22±3.49*护理满意度评分 70.33±4.23 89.43±4.21*躯体功能 62.01±13.21 75.01±15.98*角色功能 50.19±22.01 63.22±15.92*社会功能 55.61±15.61 68.42±20.34*情绪状态 50.32±19.21 64.32±17.88*认知功能 65.25±14.21 74.52±15.33*

3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致,该病主要传染源为乙型肝炎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该病毒可经破损皮肤黏膜、母婴、性接触、血与血液制品传播,当机体感染该病毒以后因受环境因素、病毒因素以及宿主因素等影响,出现各种结局与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潜伏期在6周~半年,通常情况下为3个月。因受病痛的折磨,大部分慢性乙肝患者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抑郁症状,文献报道研究指出,社会支持和患者抑郁之间为负相关,若社会支持不良,则出现抑郁的概率也就越高。

治疗沟通系统除了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还会予以社会支持,正确引导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以此改善其可能存在的负性情绪[6]。治疗性沟通的主导是护理人员,通过人际沟通、整体护理、伦理学以及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参照护理程序,结合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的要求所实施的针对性沟通交流工作[7]。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要低,且前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也明显比后组高,组间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可有效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抑郁症状,同时还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获得满意且良好的效果,可见,不管是在应用上还是在推广上,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的价值均非常的高。

[1] 张 翀,丁 洋,窦晓光.2015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3):5-8.

[2] 郑金花,郑翠玲,郭洪平,等.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5-8.

[3] 刘森军,李 婕,沈荷娟,等.治疗性沟通方案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3):149-152.

[4] 王贵强.2015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3):1-4.

[5] 李月玲,国 英,蒋维连,等.治疗性沟通系统对乳腺癌患者配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3):3243-3245.

[6] 罗淑兰,龚丽燕.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对直肠癌手术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31):118-120.

[7] Keeffe E B,Zeuzem S,Koff R S,et al. 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Roadmap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Receiving Oral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J].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the Official Clinical Practi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2007,5(8):890-897.

本文编辑:刘欣悦

表1 两组患者两个月后服药依从性对比 [n(%)]

2.2 两组患者两个月前后病情变化对比

从表中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在两个月后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对照组变化幅度很小。两组患者前后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两个月前后病情变化对比

3 讨 论

在现代社会中,人文关怀是一种基本理念,将其运用于护理中,就是人文护理。它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运用它可以有效地改善医护患者之间的紧张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医疗依从性,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温馨整洁的环境、亲切呵护的关怀、基本个体的尊重都会拉近和提升医患之间的关系;及时的肯定与鼓励、适度的惩罚和管教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觉性[6]。通过本文的研究,合理的运用人文护理理念能够更好地改善“三无”精神病患者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其医疗依从性,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积极主动地和护理人员沟通,为疾病早日康复创造了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陈 霞.新入院流浪“三无”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4:113-113,114.

[2] 李侠英,张长梅,董金红,等.人文护理对“三无”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715-1717.

[3] 人文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科患者焦虑水平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2):4107-4109.

[4] 符爱琴.流浪“三无”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15):151-152.

[5] 黄银秀.人文护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646-646.

[6] 磨丽莉.应用人文护理模式对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9:142-143.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5

B

ISSN.2096-2479.2016.05.144.02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评分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我给爸爸评分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质量投诉超六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