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运动对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肺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6-11-18于艳萍

关键词:胸管全肺肺癌

于艳萍

(解放军第210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护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运动对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肺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于艳萍

(解放军第210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运动对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肺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102例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肺康复运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CV)、第一秒末呼吸容积(FEV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9,3.547,5.123,P<0.05);观察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9,6.831,6.147,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等并发症9.8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5,P<0.05)。结论 护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运动有助于恢复全肺切除术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肺癌;全肺切除术;护理;肺康复运动;肺功能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外科全肺切除术是治疗肺癌的最有效的方法[1]。但由于开胸手术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加上老年肺癌患者各器官功能发生退行性变,术后极易发生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因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影响患者的预后。肺康复训练包括上下肢运动训练、呼吸肌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心肺功能[2-3]。国内外学者多从并发症展开研究,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护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运动对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肺功能恢复及并发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行全肺切除术的102例肺癌患者纳入研究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6.48±7.02)岁;肿瘤分期:ⅢB期38例,Ⅳ期13例;病理类型:鳞癌20例,腺癌25例,腺鳞癌6例。对照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66.45±6.85)岁;肿瘤分期:ⅢB期40例,Ⅳ期11例;病理类型:鳞癌21例,腺癌23例,腺鳞癌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期、病理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纤维支气管镜取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2)入院时肺功能指标MVV%>55%,或FEV1>2L;(3)自愿要求全肺切除术;(4)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告知研究事项后,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术前合并哮喘、呼吸衰竭者;(2)活动期或扩展期肺结核者;(3)术后呼吸功能受损严重、回病房后行机械通气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患者术后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持续24 h心电监护,如血压、脉搏、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发生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加强呼吸道的监护,积极止痛、鼓励患者有效咳嗽排痰,选用敏感抗生素预防肺不张、肺炎;保持呼吸道畅通,充分供氧维持较高的血氧饱和度,预防低氧血症、呼吸功能衰竭。适当控制输液速度与输液量来降低心脏应激反应,必要时使用镇静、利尿剂治疗,以预防术后心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指导患者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使术后康复。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进行肺康复运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3.1 术前呼吸功能训练

术前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教会患者掌握呼吸功能训练的方法。腹式呼吸:两手分别放于胸部及腹部,用鼻吸气时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使腹部内陷,尽量将气体呼出。缩唇呼吸:闭嘴用鼻吸气,呼气时呈吹口哨状聚拢嘴唇缓缓呼出,吸气于呼气时间之比1:2。有效咳嗽训练:深吸气后屏住使声门紧闭、膈肌抬高,然后用力咳嗽,使声门打开、气体冲出。呼吸功能训练每次15~20 min,2次/d。

1.3.2 术后康复运动锻炼

术后6 h待病人清醒后即开始康复运动锻炼,协助患者取舒适平卧位或半卧位,使腹肌放松,交替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以改善死腔通气效果,避免肺泡萎缩。运动20 min/次,2次/d。在充分镇痛的情况下渐进式进行上下肢功能锻炼及离床运动。术后6 h指导患者五指屈伸及握拳运动,术后第1 d进行肘部屈伸运动,并逐步进行患肢上举过头、触摸对侧耳道、双手左右交替大幅摆臂运动等。术后清醒后指导患者通过屈腿-伸腿-抬高等交替动作活动下肢关节,术后第1 d双下肢交替前伸,提高下肢肌张力。先锻炼坐位平衡,随后进行站立平衡、原地踏步及缓慢行走等运动。锻炼时循序渐进,每次锻炼以患者感到轻微心慌、呼吸急促为度。

1.4 观察指标

1.4.1 肺功能

入院时、术后1个月,采用肺功能检测仪(Jaeger公司)检测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vy, FCV)、第一秒末呼吸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等指标。

1.4.2 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患者满意度

胸管留置时间:肺切除手术术后常规放在胸腔闭式引流管,胸管留置时间是指病人手术当日至胸管拔除日之间的天数。胸腔闭式引流拔除指标[4]:24 h引流量<50 mL,咳嗽时引流瓶内无气泡逸出,引流液呈清亮不浑浊的淡黄色。

采用自行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测评患者满意度,包括患者对护理技术、人文关怀、护理效果、服务态度等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满意程度越好。

1.4.3 术后并发症

包括全肺切除术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支气管胸膜瘘、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等,支气管胸膜瘘、肺不张、肺炎肺部等并发症以放射线胸片检查结果判定。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肺功能指标

入院时,两组FVC、FEV1、MV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均明显降低,观察组FVC、FEV1、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mL)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mL)

注:与术前比较,t=4.213,2.488,5.194,7.037,5.970,10.010,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t=4.389,3.547,5.123,②P<0.05

组别 n 时间 FVC FEV1 MVV观察组 50 入院时 2.36±0.45 1.75±0.35 65.36±7.32术后1个月 2.02±0.36①②1.57±0.38①②58.36±6.25①②对照组 50 入院时 2.38±0.54 1.76±0.41 65.42±7.31术后1个月 1.68±0.42① 1.32±0.33① 52.12±6.05①

2.2 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患者满意度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患者满意度比较(±s)

组别 n 胸管留置时间(d) 术后住院天数(d) 患者满意度(分)观察组 51 1.94±0.59 10.01±0.54 93.67±4.75对照组 51 2.52±1.03 11.26±1.19 88.54±3.60 t 3.489 6.831 6.147 P 0.036 0.012 0.014

2.3 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支气管胸膜炎、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各1例,并发症9.8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n(%)]

3 讨 论

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且随着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肺癌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5]。全肺切除术是治疗毁损肺、中心性肺癌等疾病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心、肺紧密相连,手术创伤大,术后肺功能下降,易诱发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并发症,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并发症。因此肺癌全肺切除术的护理干预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6]。

肺癌切除术后肺功能早期受损严重,患者肺容量减小,肺活量约减少50%~60%,通气/灌注比值失调,极易发生低氧血症;术后炎性渗出,管腔狭窄,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顺应性下降,使肺通气、换气功能进一步下降[7]。肺癌术后联合进行康复运动,腹式呼吸锻炼能改善膈肌、腹肌及下胸部肌肉的收缩功能,提高气道内压力,有利于肺换气,从而改善缺氧症状[8]。缩唇呼气可产生呼气末正压,减少肺泡内的功能残气量,有利于术后萎陷肺组织的早期复张。有效的咳嗽排痰训练课保持气道通畅,减少分泌物沉积引起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术后早期肢体锻炼及下床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及肺扩张,改善肺通气功能[9]。上肢训练可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增加通气效能,下肢大肌群训练可改善肌肉生理功能,增强患者心肺功能[10]。孔轻轻等[11]通过对50例肺癌患者前后对照研究报道,术康复训练后术前1天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CV)、第一秒末呼吸容积(FEV1)均明显高于入院时,叶秋云等[12]通过对6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对照研究报道,研究组术后1个月FVC、EFV1明显高于对照组,均认为肺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肺叶切除术患者肺功能,本文研究结果也支持定这一观点。

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运动有效改善了通气功能,降低了并发症,能缩短胸管留置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护理干预和康复运动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13],良好的恢复又可赢得患者的认同,这也可以从两组满意程度评分比较中得到证实。

有研究显示,全肺切除术后30天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50%[14]。通过康复运动,全肺切除术后气道纤毛摆动减慢、呼吸肌功能损伤等是引起肺炎、肺不张的主要病因,而疼痛、低氧血症又可诱发心血管病变及呼吸衰竭。术后有计划地实施肺部康复运动,从改善辅助呼吸肌收缩力、促进排痰、加速血液循环及肺扩张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从而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15]。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运动有助于恢复全肺切除术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涉及的肺康复运动并未真正做到个性化,且缺乏对肺功能指标的动态观察,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作进一步的研究。

[1] Maeda Higashimoto Y,Honda N,et al. Effect of a postoperative outpatient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on physical activity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ulmonary resection for lung cancer [J]. Geriatr Gerontol Int,2016,16(5):550-555.

[2] 车国卫,喻鹏铭,苏建华.胸腔镜和开放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心肺运动耐力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1):122-125.

[3] Harada H,Yamashita Y,Misumi K,et al. Multidisciplinary team-based approach for comprehensive preoperativ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cluding intensive nutritional support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 [J]. PloS One,2013,8(3):e59566.

[4] 郑惠萍,张杏玉,伍爱仪.快速康复理念在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59-61.

[5] 薛艳红.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癌患者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05:614-616.

[6] Mujovic N,Mujovic N,Subotic D,et al.Influence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on Lung Function Changes After the Lung Resection for Primary Lung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Aging Dis,2015,6(6):466-477.

[7] 何 浩,沙永生,孔轻轻.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1):1011-1014.

[8] 沈春辉,梅龙勇,喻鹏铭,等.术前肺康复对肺癌合并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1,18(6):514-517.

[9] Sterzi S,Cesario A,Cusumano G,et al.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for surgically resec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serial pulmonary functional analysis [J].J Rehabil Med,2013,45(9):911-915.

[10] 张紫燕,高志玲.呼吸肌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3):430-432.

[11] 孔轻轻,沙永生,张慧明.围术期肺康复运动训练对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07-608.

[12] 叶秋云,梁穗群,杨素华.肺康复运动训练对改善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效果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118-119.

[13] 张 惠,李海红,李国仁,等.胸腔镜肺切除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与传统护理效果的对比[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12):1097-1100.

[14] Gao K,Yu PM,Su JH,et al.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screening and pre-operativ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fast-track recovery after lung cancer surgery:A study for 342 cases [J].Thorac Cancer,2015,6(4):443-449.

[15] 余立军,张 洁,戴小爱,等.结核性毁损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5):430-432.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6.05.139.03

猜你喜欢

胸管全肺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自制胸管固定带在肺癌术后患者胸管管理中的应用
肺上叶切除手术单根胸管引流与两根胸管引流对比
肺癌患者胸管注入化疗药物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肺楔形切除术后不留置胸管患者快速康复护理策略研究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三例分析
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