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隐性文化建设刍议

2016-11-15刘赛尔

科教导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显性校训隐性

刘赛尔

摘 要 隐性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隐性文化在建构过程中的“不可预知”性,导致了部分大学对隐性文化的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概念理解不足、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发展不平衡,教师在隐性文化中作用降低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立足本校特色建构隐性文化、重构显性文化建设理念等措施。

关键词 隐性文化 大学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9.001

大学文化中的隐性文化是相对于显性文化而言的,显性文化直接表现为大学内部的自然环境、建筑和设施等等,是大学的“硬件”部分,是大学文化的物质载体;隐性文化则是深层次的、具有不可见性的,例如大学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风貌、管理风格、氛围、价值观念等,是大学的“软件”部分,是大学文化的精神载体。隐性文化作为一种深层次的存在,能够对学生和教师施以教学或工作之外的影响,并且很难用文字或其它符号显现出来。隐性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大学文化环境,改善师生的精神面貌和大学文化对外辐射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部分大学在隐性文化的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1 高校隐性文化建设的问题

1.1 对隐性文化概念理解不足,缺乏创新

每所大学的隐性文化都是不同的,有的崇尚务实,有的崇尚自由,有的崇尚厚德,大学的隐性文化根植于大学的办学理念、校训校歌、管理制度、学术态度等等之中,目前,我国仍有部分大学的管理者对隐性文化概念理解不足,例如,将隐性文化的建设简单等同于开办各种活动,或者请专家做做讲座,抑或是盲目跟风,缺乏创新。以大学的校训为例,校训是隐性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以文字为载体展现出来,但它的精神和内涵却是文字所无法表现出来的。校训浓缩着学校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和对学生的期许,是大学隐性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承载方式。但是,我国的大学校训却并不尽然。在一个对我国重点大学雷同校训的调查中,通过对211大学校训进行统计,“四词八字”的结构最为常用,以“德”“学”“行”“实”“新”“济世”等9个关键词最常被提及。“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等词语出现的频率颇高,一些大学甚至出现了“撞校训”的现象。①以“德、才”作为校训并无不可,高等教育本身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校训作为一所学校的精神浓缩,是否能够结合本校特色或是地域特色,用不一样的表述呢?除此之外,大学办学“盲目跟风”现象也值得关注。大学办学理念这种隐性文化都能够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中反映出来。一些大学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盲目跟风设置热门专业,但自身条件并不足。专业虽然迎合了市场,可与自身办学理念并不相称,反而“弄巧成拙”。

1.2 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发展不平衡

大学显性文化是隐性文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但是,再丰富的显性文化也无法替代隐性文化,良好的物质条件固然具有一定的作用,工作环境的优越可以促进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效率的提高,学习和居住环境的优越可以使学生心情愉快。但是,如果在漂亮的教室中上课,却经常有大批学生迟到或上课睡觉;如果宽敞明亮、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却经常冷清、门可罗雀;如果风景如画的校园经常跟闹市一样喧嚣,这样的物质文化能体现人才培养所需的物质要求吗?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具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而不是一味追求“快”。一些大学盲目地将大学文化建设当成物质建设,动辄花费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民币建造校门、办公楼或者校园景观,校园建得像度假村,办公楼建得像豪华酒店,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大学管理者频繁更迭,个人有个人的政策,朝令夕改,对校园文化缺乏长远规划;二是因为个别管理者为了政绩,将精力放在“看得见”之处;三是因为管理者水平有限,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只停留在浅层,造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短期行为。

1.3 教师对隐性文化的影响不断降低

教师对隐性文化的影响作用不断降低主要体现在学生与学校两方面。首先,在学生中,一是在于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影响到了教师整个群体在学生中的形象,近年来频频爆出大学教师学术不端、收受贿赂甚至是个人作风问题,以及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行为或语言不当的问题,虽是个别现象,但正是这些个别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群体在学生中的形象,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二是在于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上呈现出“各自为政”的状态,有的教师是“上课才来,下课就走”,与学生缺乏交流,甚至直到期末也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姓名。即便在课堂上,也有部分教师因为个人教学能力不足、方法不当等问题,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节课下来,收效甚微。在学校中,教师对隐性文化的影响作用不断降低是在于教师的话语权不断降低,我国大学的行政化程度过高导致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呈现出诸多冲突,例如,在科研方面,一些大学为了提升自身的水平,将科研任务以“军令状”“行政命令式”的方式下达给教师,每年发表多少篇论文,承担多少项目都有要求,行政权力压制了学术权力,管理者独断专行、缺乏民主的管理方式让教师的话语权不断降低甚至形同虚设。

2 隐性文化构建路径探析

2.1 立足本校特色建构隐性文化

大学隐性文化是建设中逐步形成的,它与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历史、学术追求都息息相关,每一所高校的隐性文化都应该是不同的。同样以校训为例,校训是一个学校精神和追求的重要体现,它承担着向学校内部和社会公众传达高校自身文化的重要职责,大学是知识分子的集结地,充满着学术气息,因此大学的校训就更应体现出“不同”。其次,高校的校风是隐性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校风能够对学校的每一个个体产生影响,使他们的行为举止甚至是思想都带上校风的痕迹。校风的建设应当充分结合大学本身的办学理念、历史、特色等。大学的校风包括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领导的作风,良好的教风是学生良好学风的保障,而良好的学风也能够促进教师的教风向更好的方向进步。大学要对学生的学风进行有效管理,宽严相济,充分发挥教师在促进学生学风方面的作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气氛;领导的作风中,最重要的是校长的作风,校长的作风将直接决定学校整体领导团体的作风,因此,领导的作风就要求领导除了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外,还应具有踏实肯干、开拓进取的精神,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气度,强烈的责任感,民主的管理思想,充分尊重教师、学生和其他工作人员。再次,大学应坚守具有本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都要有所体现,这样能够增加大学的辨识度,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并无不可,但要“量力而行”。最后,隐性文化的建设应注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类传承的精神文化的高度重视,③大学的隐性文化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情怀,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勤奋。

2.2 重构显性文化建设理念

高校显性文化建设并不能简单地同投入的硬件设施建设画上等号。显性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建筑、自然景观、教学设备等等,它的建设应当能够反映出学校独一无二的精神风貌,有利于校园文化气氛的创造,使显性文化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既能够表现出高等学府对学术追求的庄重、严肃的态度,同时也不能失去对青春活力和时代追求的体现。大学显性文化的建设并不能简简单单地向“钱”看齐,大学的校园建筑对大学本身的历史沿革、文化追求、精神风气有表征作用,在进行建筑设计规划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追求“豪华”甚至是“奢华”,而是应该充分考虑到大学自身独一无二的特征。每所大学都应有至少一个标志性建筑或景观,能够作为大学的一个代表。其次,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地理位置,营造出适宜的自然景观,切忌生搬硬套或盲目模仿,只有立足于本校特色,在已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巧妙利用,以独具匠心的设计来营造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最后,显性文化的建设应与隐性文化的建设协调发展,二者之间并不存在谁先建设谁后建设的问题,在建设显性文化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是否与大学的隐性文化相适应,在建设隐性文化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与本校显性文化的巧妙结合,让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3 充分发挥教师对隐性文化的作用

大学教师对隐性文化的影响直接关系到隐性文化建设的成败。梅贻琦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首先,大学应加强对教师群体的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知识本位的职业观,对违反师德的行为要严惩不贷,保持教师群体的纯洁性。其次,大学应在整个学校的大环境内树立尊师重道的氛围,尊重知识,尊重真理,尊重教师,大学文化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各类文化就在于它的学术性,需谨记学者才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大学要充分保障教师的话语权和学术自由,眭依凡教授曾说:“在一个充塞了虚假、虚伪、虚浮、虚夸且注重虚功、虚誉的大学文化环境,是很难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崇真向善求美、责任担当等人格素质的”。④最后,大学管理者应注重大学教师对学生施以教学计划之外的影响,让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仅限于课堂。在课下,可以安排教师带领学生组织读书会、学术沙龙等活动,鼓励教师开办讲座,加深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业上的引路人,也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照明灯,教师的事业心、品格、人格魅力、风度气度这些无形的东西都被附着在了课堂和其他各类活动之上。大学教师是隐性文化的缔造者,也是维护者,每一位大学教师都要自觉守护大学这片净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信阳师范学院2015年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多维学术观视阈下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问题研究——以X大学为例·2015KYJJ09

(2)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MOOCs”背景下我国在线高等教育应对策略研究·15A880039

注释

① 搜狐教育.重点大学校训的雷同规律[EB/OL].http://learning.sohu.com/s2013/motto/.

② 韦良,李星华,杨世信.大学隐性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5:117-121.

③ 佟林杰,孟卫东,司林波.高校隐性文化体系构建的路径[J].教育评论,2014(1):15-17.

④ 眭依凡.理性捍卫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62.

猜你喜欢

显性校训隐性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带着校训走向远方
校训展示墙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
“显性”之异与“隐性”之通
全国各大院校的绝版幽默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