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恢复现象在文字材料和语音材料中的差异研究

2016-11-15卢山

科教导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中学生

卢山

摘 要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通过采用自制语句记忆试题,包含书面和听力两种形式,对十名六年级学生和十名初三年级学生施测,以了解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不同群体中,记忆恢复现象在两种形式材料下的表现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两个年级虽然显示出有记忆回涨迹象,但前后记忆成绩并没有明显差异。材料类型成绩差异显著,看材料组成绩整体高于听材料组。首次听力组测试显示九年级成绩高于六年级,年级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记忆恢复 中学生 实验法

1 引言

1.1 意义及价值

1.1.1 核心概念界定

记忆恢复是指在学习某种材料以后,延缓回忆比记忆后立即回忆在内容上更为完全的记忆现象,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P.B.巴拉德在1913年发现的。①继巴拉德后,许多人重复了类似实验均取得了大致相同的结果。

1.1.2 理论综述

已有研究大多追随巴拉德的研究范式,研究成果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教育家、心理学家的关注。已有的主要关于记忆恢复的研究中,有以下几个:

在动作记忆方面,邵国华(2006)对国内代表性的动作技能遗忘研究做了综述,总体研究表示动作技能的保持量较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明显的高,并出现恢复现象。②汪超(2005)以小学生为被试,所得结果为连续性动作记忆曲线接近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而分离性动作记忆曲线则出现波动。③

现有的记忆恢复研究多以小学生和幼儿被试为主。王莹(2008)对现有的记忆回涨现象研究综述中提出,现有研究的被试都为小学生和幼儿,现有实验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回忆法、再学法、再认法(节省法)、重构法(重建法)。④徐正言(1998)以幼儿为被试,表明在学习后40多天内多次呈现出记忆自然的恢复高峰。他还提出了以学习为始点的生理活动节律对保持材料自动加固的理论。⑤杜鹃、金霞(1999)以小学生为被试,对其常用学习材料的记忆恢复现象进行研究,表明在有意义材料条件下,在低年级群体中,记忆恢复现象更为明显。⑥姚清如等(1996)采用录音机播放识记材料的方法证实,在记忆回涨高峰时期的复习效果最好。⑦

平舜心(1987)采用非平衡自组织理论的方法和原理来研究人类记忆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系统的阐明旧知识的反馈和新感知系统的激发都有可能形成记忆恢复现象。⑧陈育庭(2002)通过构建学习记忆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记忆恢复过程中的多高峰现象,提出了学习记忆恢复过程的混沌模式,并表示混沌无序性是学习记忆恢复现象的本质特征。⑨

1.1.3 问题提出

主要目的是探究高年级被试的记忆恢复特征。

1.2 研究假设

(1)两个年级被试都会出现记忆回涨现象。(2)看材料组较听材料组的记忆恢复更明显,高峰值更早且高,总记忆量更高。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六年级学生和九年级学生各10名,其中每个年级分为两组,每组五人,一组为看材料组,一组为听材料组。

2.2 研究设计

研究为2(年龄两个维度:六年级、九年级)*2(材料两个维度:看材料、听材料)*5(时间五个维度:五次复述的时刻)混合设计。

2.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关于因变量成绩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图1 六年级成绩示意图

图2 九年级成绩示意图

由图1、图2可以看出,两个年级的成绩都有回涨的趋势,同时总体上文字材料的成绩比听力材料要高。但是这些差异是否在统计学上显著,还需做进一步的方差分析处理。

3.2 关于方差分析统计结果

表1 方差分析统计结果

由表1可知:材料类型主效应显著,F(1,80)=33.499,p<0.05;年级与材料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80)=23.909,p<0.05;次数主效应不显著,F(4,80)=1.268,p>0.05。

3.3 关于材料形式与年级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检验统计结果

经简单效应检验统计后得知,只有在第一次的听材料组,两个年级显示出成绩的显著差异,为F(1,,10)=4.93,p<0.05。其他都不显著。

4 讨论和分析

4.1 本次实验中被试体现出的记忆恢复现象的特点

虽然总体次数主效应并未显示出差异显著性,但是个别次数之间的显著性差异还是能够说明记忆恢复现象的出现(九年级被试的第二次文字和听力材料成绩与后三次成绩的差异)。

4.2 两种材料的记忆恢复效果特点

总体上文字材料成绩高于听力材料。猜测原因为工作记忆中,视觉记忆量和时长均高于听觉记忆。同时,文字材料也更客观,更容易随意学习。

4.3 不足和建议

(1)增加被试人数,加大被试年龄跨度,扩大分差。(2)设计实验材料,建立更科学的评分方式,增加难度梯度,提高评分效度。

5 结论

(1)两个年级被试的成绩都有回涨趋势,个别次数成绩存在后测显著高于前测的现象。(2)文字材料和语音材料的整体成绩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看材料比听材料更容易记住更多内容。(3)听力组首次测试中九年级成绩高于六年级,其他组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

注释

① P.B.Ballard.Obliviscence and Reminiscence.1913.

② 邵国华,蒙格.动作技能遗忘研究综述.科教文汇,2006.3:44-45.

③ 汪超.青少儿运动记忆操作特征的实验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5(6):45-49.

④ 王莹.记忆回涨现象综述.林区教学,2008(1):5-7.

⑤ 徐正言.记忆自然恢复的多高峰现象与记忆保持的生理节律论.心理科学,1998(21):159-162.

⑥ 杜娟,金霞.小学生对常用材料记忆恢复的实验研究.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30-33.

⑦ 姚清如.幼儿记忆回涨实验研究.心理科学,1996(19):16-18.

⑧ 平舜心.记忆系统的自组织规律.大自然探索,1987(2):94-99.

⑨ 陈育庭.学习记忆恢复过程的时空波动规律.系统工程理论和实践,2002(3):109-114.

猜你喜欢

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