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沈从文的文化理想

2016-11-07李晋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沈从文

李晋阳

摘   要:沈从文以湘西之水作为文化和艺术想象的载体,用自然流畅、清新朴拙的语言描写了河、雨雾、鸭子、船等意象,构造了一个纯美自然的湘西世界。借助水这一重要的文化符码,沈从文的水上梦乡既具有湘西风土的淳朴和神秘,又不失冷静坚韧的文化关照,表达了作者贴近自然心跳的文化理想和对传统人性变迁的深刻思索。

关键词:沈从文;文化理想;水上梦乡;人性变迁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001-02

湘水潺潺流去,不仅滋润了沈从文的文化理想,更承载起珍贵独特的湘西传统文化。这清澈透亮的水、细密朦胧的雾、自由灵动的鱼鸭、风雨漂泊的船,都在沈从文的水上梦乡中熠熠生辉,永恒地照亮着这份真挚坚韧的乡土情怀。

一、湘水育一方人

湘水是清澈透亮的,水边的人儿更是清灵动人的。翠翠一对眸子淸如水晶,爷爷茶峒撑船寒来暑往恣意无忧,天保傩送豪放豁达极爱泅水,①他们傍着沱江自然地生长,性格也像沱江之水自由酣畅。三三家的碾坊于溪水急流处所筑,从碾坊往上看,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往下看,夹溪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②溪流使整个堡子草木葱茏,人们性情爽朗淳朴,辛勤劳作安享收获,细细想来,三三赶走钓鱼人的可爱嗔怒模样更是让那溪流平添几分活泼和生气。《月下小景》中女孩子天真如春风,在月光下,显得如一尾鱼在急流清溪里,十分活泼。③在这水上世界里,女孩子都是清灵的小兽物,在水中恣意生长,成长的细小忧愁都安安静静地沉淀在水底,偶尔碰着些酸涩的怅然,心底也终于慢慢泛起涟漪,这些涟漪让她们迷惑、畏怯、最终让她们理解何为成长。

湘水同样锤炼了汉子们的性情,《边城》里年年端午的赛龙舟、捉鸭子,顺顺的慷慨大方,最终爷爷的老去和死亡,天保的溺死,傩送乘船远去,《渔》中兄弟俩在水上、荒滩上、庙中度过的奇幻一夜,《丈夫》中男人淡淡的寂寞和如孩子般的执拗,《贵生》开篇就写道“贵生在溪沟边磨他那把镰刀,秋天溪水清个透亮,活活地流,许多小虾子脚攀着一根草在浅水里游荡。”④

足以想象,当时贵生就像在溪水中游荡的小虾子,充满勃勃生机。汉子们也是在水里成长起来的,水让他们蓬勃的生命能量得到释放,让他们勇敢地去追求,不仅是追求心爱的姑娘,更多的是去追求自身的成熟和去履行作为男人的责任,最为宝贵的一点是,他们总是用一种酣畅淋漓、自由热烈的方式去追求,显得真诚而又动人。

清灵的湘水养育了淳朴自由的一方人,而他们纯粹的性情、平淡安稳、丰富饱满的生活又为我们创造出一个纯美的湘西世界,在这里,梦幻的乡土充满了无穷魅力,一幅幅诗意宁静的画卷背后,生机勃勃。

二、雨雾成一首诗

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里,雨雾都好似是水的另一种表达。在作者的大部分作品中,雨雾的清润、缥缈总是营造出一种清幽朦胧的氛围,但细细品来,雨雾中也饱含了温柔、酸涩、忧伤和细密的惆怅。

“薄暮的空气极为温柔,微风摇荡大气中,有稻草香味,有烂熟了山果香味,有甲虫类香味,有泥土气味,一切都在成熟。”⑤在这里,薄雾的温柔正是男孩和女孩相爱的温柔,他们的爱情在那薄雾中成熟。“山脚雾气平铺,犹如展开一片白毯子,越拉越宽,也越拉越薄。远远地看到张家大围子嘉树成荫,几株老白果树向空挺立,更显得围子里正是家道兴旺。”⑥在雾气中贵生看到了张家大围子的富裕兴旺,难免心中会有酸涩,而故事的结局更是遗憾惆怅,令人扼腕。

虽然沈从文写暗总是隐晦如夜,冷静抒情,但在我看来,贵生的命运悲剧在文中前半部分的雾气中就被越拉越宽、越拉越薄,尽管作者力图将悲剧写得轻松,但内心深处的同情和悲悯还是如雾气一般笼罩全文。而《渔》中“下游远处水面则浮起一层白雾,如淡牛奶,雾中还闪着火光,一点二点。”⑦这种雾气就极具奇幻色彩了,作者用自然流畅的笔触,将湘西夜晚描写得宁静温柔而又神秘,含蓄地流淌出一种深深的眷恋和淡淡的忧愁。在《阿黑小史》中《雨》作为独立的一章,通过癫子五明的回忆,由两个对比鲜明的雨中场景构成故事,阴雨连绵中作者隐晦地写出了油坊的衰败,爱人的消失,自我的疯狂。“为什么两次雨里给人两种心情,这是天晓得的事。”⑧在这两场雨的对比中,沈从文给我们展示的并非仅仅是一对活泼湘西小儿女爱情的毁灭,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很有可能是隐喻湘西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封建外来势力的入侵,也可能是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美好都是短暂而愁人的,任何事物都无法逃脱衰败的命运,而沈从文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湘西,也在逐渐走向衰颓,这种乡愁和悲悯情怀让他久久难以释怀,但这些作者都没有交代,只能由读者去慢慢体味。

从沈从文大部分作品中,我看到在作者诗性的眼光中,清润的雨雾常常带些隐晦的惆怅,而这种惆怅也是作者的水上梦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使沈从文的文字不只是停留于湘西民俗风情的抒写,更深入于时代的变迁、乡土文化的流失和复杂人性的思考。

三、鱼鸭谱一首歌

在沈从文作品里,水中最有生命活力、最自由灵动的莫过于鱼和鸭子了。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计数。”⑨沈从文从小在河边长大,深谙水性,也非常了解鱼的品种,所以他多次写过不同种类的鱼,比如鳜鱼、鲫鱼、鲤鱼、鳝鱼和金鱼等。他也多次将水嫩清灵的湘西姑娘比作成活泼的鱼群,在《渔》中他记述了独特的药鱼风俗,“所有小船上石辣蓼油枯合成的毒鱼药,沉到水中,顺流而下,所有河中鱼虾,到了劫数,不到一会,也就将头昏眼花浮于水面,顺流而下到人们手中了……下过药的乌鸡河,直到第二天,还有小孩子在浅滩上捡拾鱼虾。”⑩还有《夜渔》中写“我”对晚上捉鱼的兴趣。鱼是湘西孩童们最好的玩伴,它守护着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和与生俱来的野性,让无拘无束的孩子们从小就生龙活虎,在水中惬意地长大成人。

同时,鱼鸭等水生动物也是湘西人长久以来安身立命的根本,他们吃鱼为生,卖鱼贴补家用,杀鱼祈福祭祀,在他们内心深处,爱鱼也敬鱼。在湘西世界,鱼是自然和健全人性的寄托,是有力、自由、富有原始野性的代表,同时鸭子也是祥和、安逸生活的象征,《边城》中年年端午节捉鸭子的热闹喜庆气氛,展示了湘西节日风俗的淳朴和欢乐。

沈从文写湘西鱼鸭的自由和快乐,让我们更多的体味到的是作者对湘西无忧无虑童年生活的怀念,同时隐晦地感觉到作者长大成人后步入现代社会的迷茫与孤独。如在《薄寒》中作者写金鱼,金鱼在那女人眼中是憔悴的,没有生气的,11 沈从文想表达的也许就是城市吞噬了人的活力,人就像一尾没有活力的金鱼被束缚在现代化大潮中。

他有着非常敏感的心灵,正是这种敏感,让他能从细微之处体味到世事变化的无常,让他发觉自然和谐生活的文化理想最终无法实现,但他仍旧诗意地栖居在他所构造的水上梦乡里,灵魂长久不愿离开。

四、船舶载一份情

在湘西,船舶几乎是劳动人民一生的归依。它不断地在水上漂流,而沈从文对湘西人民最深厚的爱与悲悯也在水上奔流不息。“渡船”是翠翠和爷爷生存方式的艺术再现,而《栢子》、《丈夫》更是以船为审美载体,表现了最纯粹的水上人情痴爱,《长河》中也多次写道乘船下河,不管是阮陵的船、常德的船、还是沱江的船,每一艘船都有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在岁月的风风雨雨中变得厚重而动人,船上的船工、纤夫、水手以及娼妓,都在风雨飘摇的船舶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独特存在方式。

《湘行散记》中的船夫是一群可爱可敬的人,年逾六十,仍健武有力;有的正值壮年,也英姿飒爽;《长河》中的老水手,前生坎坷但仍旧乐观爽朗;《边城》中撑了一辈子渡船的爷爷,宽厚仁慈,心地善良,重义守约。

《月下小景》中写道:“没有船舶如何渡那条河,没有爱情如何过一生?”12 在沈从文的很多作品中,船舶也成为爱情产生发展的象征。如《丈夫》中女人迫于生计的船上生存方式,因为夫妻彼此的痴爱,最终回归乡间傲然独立的那份坚强,《柏子》中柏子下船就上岸去找寻他的幸福,“门开后,一只泥腿在门里,一只泥腿在门外,身子便为两条胳膊缠紧了,在那新刮的日炙雨淋的脸上,就贴紧了一个宽宽的温暖的脸子。”13 还有《腐烂》中船工和娼妓你来我往的一段对话……

船舶相比其他的自然意象,它承载着的是湘西人民真真切切的水上生活,所以它的人文特征更加明显,沈从文在船舶上寄予了很深厚的人文关怀,就如他在《边城》题记中写的那样:“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14 他由水上风雨飘摇的船舶,联想到船上如浮萍般没有归依的底层劳动人民,他的怜爱和深切同情促使他记录这些平凡朴实的人生,抒写以船为生的世态人情,在艰辛中执着,在漂泊中互相依偎,一种真挚而努力的生存方式。沈从文曾这样说到:“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和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15 这份爱,融化在沈从文的字里行间,每每读到,都觉得暖流之上,坚韧的湘西人民还在风雨飘摇中撑着渡船,就好似沈从文这一生,都在竭尽全力地坚持着自己独特珍贵的文化理想。

五、结语

沈从文对湘西世界深沉的爱和眷念,成为他一生的文化理想。他渴望构造出一个和谐自然、唯美纯粹的水上梦乡,在河、雨雾、鱼鸭、船舶这些与水息息相关的意象中,他用清新自然的诗般笔调,展示了一幅明丽又忧伤的画卷,表达了他心中最真挚的文化理想。这种艰难的文化思考,不仅仅对于守护湘西传统文化有深刻意义,对于现代化大潮中,挽救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流失、探索复杂人性的变迁都具有珍贵价值。

★基金项目:烟台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注释:

①沈从文.沈从文选集(边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267-363.

②沈从文,沈从文选集(三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425.

③沈从文.沈从文选集(月下小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138.

④沈从文.沈从文选集(贵生)[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428.

⑤沈从文.沈从文选集(月下小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132.

⑥沈从文,沈从文选集(贵生)[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438.

⑦沈从文.沈从文选集(渔)[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415.

⑧沈从文.沈从文选集(阿黑小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267.

⑨沈从文.沈从文选集(边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269.

⑩沈从文.沈从文选集(渔)[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411-424.

11 沈从文.新与旧(薄寒)[M].上海:良友出版社,1983:122-135.

12 沈从文.沈从文选集(月下小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138.

13 沈从文.沈从文选集(柏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87-88.

14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六卷.小说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70.

15沈从文.沈从文选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160.

参考文献:

[1]邱苑妮.守望与彷徨——关于沈从文小说《三三》的动物意象的解读[J].名作欣赏,2007(10).

[2]王天英.一曲爱与美的挽歌——沈从文《阿黑小史·雨》解读[J].名作欣赏,2005(14).

[3]沈远川.沈从文湘西小说文化意蕴初探[J].渝西学院学报,2003(06).

[4]王保生.沈从文评传[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5]胡斌,周时富.沈从文小说中的鱼意象[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1(06).

[6]凌宇.名家简传书系——沈从文[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

[7]李艳丰.沈从文小说中“船”意象的文化分析[J].名作欣赏,2008(20).

[8]沈从文自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9]刘宏伟.评《边城》《长河》塑造的老人形象[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5(04).

[10]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M].长沙:岳麓书社,2004.

猜你喜欢

沈从文
沈从文不把小事放心上
体谅
沈从文:不要把小事放在心上
沈从文曾言必自称“老子”,后因见到一“宝书”,才知道了自己的肤浅
沈从文接“火”传温暖
民国才子沈从文的高调学术,低调为人
沈从文是一颗“星星”
沈从文的尴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