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MRl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2016-11-07杨维柘陈铟铟田为中陈小云王秀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胰管胆总管胰腺癌

杨维柘 陈铟铟 田为中 陈小云 王秀兰

1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泰州 225300)

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 (上海 200032)

多种MRl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杨维柘1陈铟铟2田为中1陈小云1王秀兰1

1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泰州225300)

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32)

内容提要: 目的:对多种MRI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经过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67例患者,应用MRI扫描技术中的动态增强3D-VIBE序列、MRCP序列、HASTE-T2WI序列、True-FISP T2WI序列、T2WI+FS序列、FLASH-2d T1WI序列进行扫描,对各个序列的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通过开展MRCP序列检查,能够清楚的看到胆总管及胰管的扩张与受侵情况,其中有13例体、尾、胰颈癌患者表现为胰胆管扩张与侵犯的有5例,54例胰头癌患者都表现出胰管梗阻或者是胆总管梗阻现象,其中表现为双管征的患者有46例;(2)患者的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显示,62例患者的动脉期表现为边缘轻度强化或者是没有强化现象,其中5例为等信号,56例肿瘤延迟相表现出略高信号或者是等信号;(3)通过开展T1WI 序列检查,其中有3例为高信号,9例为等信号,55例为低信号, T2WI+FS序列检查显示其中有6例的病灶信号与正常胰腺相同,另外61例表现出明显的高信号;T1WI+FS序列检查显示,4例为等信号,另外63例为低信号;T2WI序列检查显示,其中14例为等信号,另外53例为高信号。结论:选择正确的MRI检查技术可准确诊断胰腺癌并对其进行分期;对胰腺肿块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联合运用MRI多种成像技术是鉴别诊断胰腺肿块的理想方法.

胰腺癌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

胰腺癌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预后较差,死亡率高[1]。因此早期诊断并手术切除肿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本文将多种MR成像技术综合应用于胰腺癌诊断中,探讨MRI在诊断胰腺癌中的应用。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本文回顾分析了2010年11月至2015年2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及上海市中山医院诊治的胰腺癌病例67例,其中胰头癌52例,胰颈癌6例,胰体尾癌7例,弥漫型胰腺癌2例,男45例,女22例,年龄40~93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和影像学检查、临床随访证实。

1.2方法

1.2.1扫描方法:采用德国Siemens Magtem Avanto 1.5 T超导MR扫描仪,体部相控阵表面线圈。检查前禁食、禁水6 h。扫描前,先用三通道连接管经肘静脉建立通道,三通管另两端分别连接Gd-DTPA(钆喷酸葡胺)和生理盐水,检查时遵循如下顺序。先行T2加权脂肪抑制(T2WI +FS);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 fast imaging with steadystate precession,true-FISP)T2WI;HASTE T2WI;FLASH 2D T1WI及脂肪抑制序列(T1WI+FS);薄层及厚层单激发半傅立叶采集(half-Fourier acquision singel shot turbo SE,HASTE)MRCP,动态增强扫描,选用体部检查容积成像(volume imaging body exam,VIBE)序列,即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3D FLASH)T1WI。先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行小剂量团注法,注射Gd-DTPA(钆喷酸葡胺),注射流率2~3 mL/s,剂量0.2 mmol/kg;采集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图像,动态增强扫描以横断位为主,必要时加扫冠状位。各序列具体扫描参数见表1。

表1. MRI各扫描序列使用的参数

1.2.2图像分析:图像传至PACS工作站由2位经验丰富的磁共振医师对所有病例进行诊断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胰腺癌发生部位、信号特征、强化程度、胰胆管是否扩张、胰周血管浸润及其他脏器转移情况等。

2.结果

67例胰腺癌在T1WI上呈低信号者55例,等信号9例,高信号3例;T2WI上高信号53例,等信号14例;T1WI+ FS相有63例病灶显示低信号,4例为等信号;T2WI+FS图像61例病灶呈明显的高信号区,有6例病灶信号与正常胰腺无明显差异;冠状位True-FISP序列对长T2性质的组织及病变显示较好,在了解胰胆管有无受累及侵犯方面仅次于MRCP;通过开展MRCP序列检查,能够清楚的看到胆总管及胰管的扩张与受侵情况,其中有13例体、尾、胰颈癌患者表现为胰胆管扩张与侵犯的有5例,54例胰头癌患者都表现出胰管梗阻或者是胆总管梗阻现象,其中表现为双管征的患者有46例 综合以上MRI表现分析,T2WI和T1WI上肿瘤的MR表现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只能作为诊断胰腺肿瘤的基础扫描序列。而要对肿瘤做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必须采用新的序列,即T1WI+FS和T2WI+FS序列,这两种序列在胰腺癌的检查中具有特征性。因此,他们应作为检查胰腺癌的常规检查序列。MRCP可清楚显示胰管及胆总管受侵和扩张情况,所以MRCP也必须作为常规扫描序列之一。另外三维增强动脉扫描可以清楚的观察周围血管及淋巴结受累及的情况,但由于增强费用比较昂贵,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所以此序列一般作为备选序列,只有在诊断不能明确的情况下,再采用增强扫描[2]。

表2. MRI多种成像技术对胰腺癌检出的灵敏度

综合分析67例患者MRI表现(表2),包括T1WI相、T2WI相、T1WI+FS相、T2WI+FS相、VIBE、MRCP图像。胰腺癌T2WI为等或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MRCP可显示胆总管和胰管扩张(“双管征”);动态增强扫描对了解胰腺癌血供、评价胰周血管浸润以及判断有无其他脏器及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价值。

3.讨论

胰腺癌的生物学显著特点是在亚临床阶段就能发生转移,多数胰腺癌在临床确诊时就已经是晚期,手术切除率很低。因此,胰腺癌的早期检出及术前准确分期是临床选择治疗方法的关键。以前认为螺旋CT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是胰腺癌诊断和可切除性判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然而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一系列有用脉冲序列的应用,MRI比螺旋CT在检出胰腺癌病灶方面更加有优势,特别是在评价胰腺癌是否可切除性方面,MRI优于CT[3]。

胰腺癌MRI表现主要有直接征象(胰腺肿块)和间接征象(胰管、胆管扩张和周围淋巴结转移等)其中MRI诊断的关键是胰腺肿块的显示。在胰腺的MRI检查中,一系列有用的脉冲序列各自有其不同的组织对比机制和显示重点,而且是相互补充的。这些技术包括T1WI及T1WI + FS,T2WI及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等。因此在检查中应合理应用,综合分析。

根据文献,我们认为,在胰腺癌检查中,T1WI+FS、VIBE和T2WI+FS应列为检查的常规序列,另外将MRCP列为必需序列之一。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成像是检测胰腺癌强力补充,在诊断不是很明确情况下,应当增强扫描。3D-CEMRA可以全面了解腹腔大血管情况,因此应该列为备选序列。由于MRI扫描序列很多,扫描参数调节范围又很大,不同的扫描序列显示的重点不同,任何一种技术都有其优点。因此,在检测胰腺癌的过程中,合理有效地选择最佳序列和参数至关重要。

[1]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89-692.

[2] 王冬青,曾苏蒙,勒大勇,等. 2D和3D MRI结合技术在胰腺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学杂志,2007,29(3): 216-220.

[3] 汪剑,陆建平,王飞,等.多种MRI技术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7): 675-677.

1006-6586(2016)03-0044-02

R735.9

B

田为中

猜你喜欢

胰管胆总管胰腺癌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管病变的MRCP特征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胰腺癌相关糖尿病致病基因表达谱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