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看我校英语课程价值和设置

2016-11-07李芳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

李芳

摘要:2015年5月教育部相关机构发布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的课程价值和设置两个方面去探索我校目前的英语课程相关问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课程价值;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10-01

1.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2004年开始,经历十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不少成绩,例如重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等(周慈波,王文斌 2012;王守仁 2013; 黄琳 2014)。2010年以来我国又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教育部高教司于2013年初又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修订工作(以下简称《教学指南》)并于2015年5月进一步补充修订了《教学指南》。

《教学指南》共有9个部分组成包括前言、课程定位与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评价与测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师发展。本文将从《教学指南》中的课程价值与课程设置要求去探索我校英语课程的相关问题。

2.课程价值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急需要了解世界,因此当年学习英语的目标十分明确——通过语言去了解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今天当我们的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当我们的国家实力在不断增强时,当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英语水平大幅提高时,当我们各大高校纷纷开设英语专业而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时,我们开始质疑我们是否还需要继续在大学开设英语课程?我校作为一所中医类的大学,许多人认为中医和英语的交集恐怕不多,学习英语将来有何用?

也许正是为了解答以上的疑问,与以往的《课程要求》相比,《教学指南》增加了 "前言",说明了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教学指南》首先从国家战略需求层面强调了英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

作为中医院校,中医药文化孕育其中,中医药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将我们的中医药文化进行传播是每一个从事、传承中医药知识的人应该思考,应该为之努力的。让中国自己独特的文化被世界去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语言的交流。目前中医的疗效虽然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在一定程度被认可,但是让我们的中医药文化在全世界范围更广泛的被了解,甚至发挥作用还是困难重重的。作为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有必要去学习大学英语,通过语言了解世界,通过语言+专业知识去传播中医药文化,造福全人类。

当我国老百姓近年来争相去日本、韩国购买汉方之类的商品时,当我们从德国等发达国家购买回来的药品仔细一看竟然是中草药成分的提取物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去反思,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作为中华民族使用了几千年的中医药,难道辉煌只能停留于古书的文字记载,或者我们的技术只能停留在难以下咽的汤剂阶段吗?我们需要了解世界的相关发展,再后头去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这同样需要语言为媒介去完成这样的任务。

《教学指南》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阐述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体现为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个基本工具,既满足学生现实需求,也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3.课程设置

《教学指南》既传承《课程要求》保持校本特色大方向不变,又对课程体系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明确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由必修课,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

就专门用途英语而言,《教学指南》首次对其内涵、特点、级别、教学安排等进行了详细说明,表明这类课程已经成为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校自2006年开始为个别专业开设医学英语课程,到2008年之后全校范围所有专业开设了相关的医学英语课程,再到目前进一步将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技术手段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中,可以说我们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实践中一步步的得到了发展提高。与此同时,由于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去解决,例如,高质量的教材问题;优秀的师资问题,毕竟专门用途英语既要老师精通语言又要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课程设置的精细化问题,例如针对不同的专业,我们可以为他们开设针对该专业的医学英语课程,这样可能更加实用。

其次,目前我们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跨文化交际部分涉及到的课程不是十分丰富。语言的文化属性决定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只是注重工具性,还需要兼顾人文性。《教学指南》指出,高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宗旨在于"进行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外的不同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我们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增加部分这样的课程。

总结:

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来看,即使作为中医药大学我校英语课程的开设是很有必要和很有价值的,《教学指南》明确的回复了很多的质疑。从课程体系的要求来看,有些部分我们开展的不错,有些部分是我们需要加强的。

参考文献:

[1]黄琳.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三十年发展状况分析(1983-2012)[J].外语电化教学, 1998,P.45-48

[2]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 [J] 外语界2016(3)P4-7

3]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J] 外语界 2013(6)P9-13

[4]周慈波, 王文斌.大学英语学习者负动机影响因子调查研究 [J]. 中国外语,2012 P.48-55

[5] 叶朗.中国文化读本.北京:外语教学及研究出版社. 2009.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国内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中本衔接办学模式中职阶段环艺专业课程设置与研究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