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背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

2016-11-06吴玲顾黎雄吴晓琰姚晓东陈晓栋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皮片真皮肉瘤

吴玲 顾黎雄 吴晓琰 姚晓东 陈晓栋

腰背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

吴玲 顾黎雄 吴晓琰 姚晓东 陈晓栋

患者女,64岁,因右腰背部皮肤肿物7年余,明显增大近1年,于2015年1月21日来我科就诊。患者7年前,发现右腰背部出现指甲盖大小的淡红色斑块,质硬,表面光滑,无不适感,当地医院诊断为瘢痕疙瘩,给予药膏外涂,无明显疗效。近1年来,患者发现斑块明显增大,遂来我科就诊。患者高血压史10余年,自服复方降压片、倍他乐克;19年前因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10年前因肠道息肉曾在内窥镜下摘除。否认局部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腰背部约7.5 cm×4 cm大小暗红色斑块,表面光滑,有数个大小不一的丘疹结节,质硬(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正常。核磁共振成像:平扫+增强显示,腰3~4椎层面皮肤及软组织占位性肿块,向周围组织浸润。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轻度角化过度,表皮突延长,基底层色素加深,真皮浅层、中层胶原增粗,排列致密,真皮中下部大量梭形细胞增生,部分呈旋涡状,侵及并包绕脂肪(图2),真皮下部及脂肪层见稀疏成纤维细胞、梭形细胞增生。免疫组化(Envision 法)显示:肿瘤细胞 CD34(+++),S-100(-),CD68(-),SMA(-),EMA(-),FN(-),Desmin(-),CKpan(-)。诊断:根据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表现,诊断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治疗:患者先取俯卧位,记号笔沿肉眼所见肿瘤外缘外扩大3 cm标记手术范围。患者取仰卧位,于左下腹切取类圆形中厚皮片,修剪去除皮下组织,生理氯化钠溶液纱布包裹备用,供区创面彻底止血并逐层间断缝合。沿腰背部预先设计之手术标记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层、直至深筋膜层切除肿瘤。电刀止血,以氟脲嘧啶、生理氯化钠溶液50 ml湿敷创面5 min,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将全厚皮片覆盖于创面,皮片中央用油纱卷与其下组织固定,再将皮片与创缘作间断缝合,留长线备用。创面用大张凡士林纱布覆盖,外加碎纱。将缝线打包加压固定。术后患者未接受放化疗。术后第14天拆线,皮片存活良好。术后组织病理报告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送检皮瓣3、6、9、12点处皮肤切缘及基底中央游离缘均未见肿瘤累及。术后随访8个月未复发,疗效满意。

图1 患者右侧腰背部见的暗红色肿块,表面大小不一的结节,光滑 图2 皮损组织病理真皮中下部大量梭形细胞增生,部分呈旋涡状,并包绕脂肪组织(HE×200)

作者单位:226001 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讨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低度恶性纤维肉瘤,发病开始常表现为无症状的结节,好发于躯干,通常为单发。肿瘤主要呈局部浸润性生长,侵及皮下组织,远处转移少见。治疗上,首选手术切除。

本例手术方案的选择及特点:①手术方案选择中厚皮片移植术,游离植皮比皮瓣成形更适合皮肤肿瘤术后缺损的闭合。因为肿瘤残存灶往往存在于真皮深层或脂肪浅层,当其被皮瓣覆盖后,会首先不断往深处或沿正常组织下缘侵袭;②因切除皮损深至深筋膜层,形成大的碗状空腔,皮片容易坏死。本例采取皮片中央用细条油纱卷与深部组织固定,使皮片与之紧密贴合;③切除病灶后,要严格止血,防止术后活动性出血。皮片下若形成血肿,易造成皮片漂浮、坏死;④本例植皮区在背部,要尽可能采取适当侧卧位,使植皮区避免受压,以免皮片因长时间压迫而坏死。

2015-08-15)

10.3760/cma.j.issn.1673-4173.2016.03.021

陈晓栋,Email:dermatochen@163.com

猜你喜欢

皮片真皮肉瘤
MEEK 微型皮片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烧伤变形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烧伤创面修复的可行性研究
8例严重大面积热烧伤患者行Meek微型皮片移植术的护理配合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耳后游离皮片在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粘连外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生态环保让真皮标志产品更美丽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